格律诗的节奏和基本句式
格律诗的节奏和基本句式
律诗的分类
格律诗的格律形式可分为五言、七言两大类,每类又可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长律)三种。
1、绝句
绝句起源于汉魏南北朝的歌谣。绝句刚出现时是相对于联句而言的,所以古人又把它称之为截句、断句和绝诗。从形式上分,绝句每首都是四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从格律上分,绝句又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即古体诗的一种,可用仄韵,诗句也不像律诗那样严格讲究平仄,有时也不讲粘对。比如唐朝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悯农诗》,都是属于古绝一类。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其格律形式除不要求对仗外,与律诗基本相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以及苏东坡的《题西林壁》等,都是律绝。本讲所讲的绝句,主要是律绝。
2、律诗
即大家平常习惯上所说的格律诗。律诗每首八句,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简称五律和七律。律诗和律绝一样,非常讲究炼字立意,注意提炼主题,同时它更讲究篇章结构,注意起承转合。律诗还有严格的仗要求。这一方面增加了律诗创作的艺术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它的艺术形式更加典雅精美,经久不衰,为国人所喜闻乐见。在我国文学史上,律诗是唯一的文人创作的文学表现形式。律诗肇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初,成熟于中唐。
3、排律 即长律,是五律或七律的延长或扩大。排律句数不定,但每首要在十句以上,多则几十句甚至上百句,以五言居多。排律不论多长,除首、尾两联外,中间一律都要求用对仗句。排律的平仄声调、对仗格式与律诗相同。
律诗的格律
律诗最大的特征就是格律。律诗的格律是严格按照修辞学、音韵学和美学的原则确定的,结构成一种精美的诗歌体裁。元朝人方回在其所著《赢奎律髓》中说:“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律诗在篇幅、句式、声韵和对仗等方面,都有与其他诗体不同的严格规定。
1、律诗的节奏 律诗的诗句,不管是五言句还是七言句,都是有节奏的。律诗之所以精美绝伦,与它的节奏美也有很大的关系。律诗的节奏,除了诗句的音律节奏即平仄格式以外,还有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诗句中一般都是以两字为一顿,语言学上称它为音步。五、七言最末一个字,单独作为一个节奏。这样,五言诗每句就有两个双音步、一个单音步。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黄河”为头节,“依山”、“入海”为腹节,“尽”“流”为脚节。七言律诗则有三个双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它较五言律诗多了两个字,自然就增加了一节。“两个”、“一行”为顶节,“黄鹂”、“白鹭”为头节,“鸣翠”、“上青”为腹节,“柳”、“天”为脚节。
律诗诗句的每个双音步的第二个音和单音步,是每个音节的节奏点,一般称做节拍。律诗的节拍与字和句的平仄格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意义节奏是指一个词、词组或句子的形式。在诗句中,它有时和音调节奏一致,有时不一致。对诗句的理解要抛开音调节奏,而从意义节奏上去理解。
2、四种基本句式 律诗之所以为律诗,是因为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按照一定的格律要求来 结构的。因此,学习律诗,首先就要从它的每一种句式学起。基本句式弄懂了、记熟了,就像拿到了一把开启格律诗词大门的钥匙,再往下学习很多问题也就不是很难了。 王力先生把格律诗的句式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基本句式。用∣表示仄,—表示平,这四种基本句式是:
甲种句式:
1、五言句式:仄仄平平仄
∣∣— —∣ 2、七言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乙种句式:
1、五言句式:平平仄仄平
— —∣∣— 2、七言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丙种句式:
1、五言句式:平平平仄仄
— — —∣∣ 2、七言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丁种句式:
1、五言句式:仄仄仄平平
∣∣∣— — 2、七言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从上边这四种基本句式可以看出,七言律句不过是在五言律句的前面再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这四种基本句式,是组成多种律诗形式的基本句式。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了不同格式的律诗。在具体的组合过程中,不管某一首律诗的格式如何变化,乃至如何变格、如何变通,但它都离不开这四种基本句式。
3、四种基本格式
下面我们先以绝句为例,来说明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律形式。
五言绝句:
甲种句式起句(仄起仄收):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仄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例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如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乙种句式起句(平起平收): (乙)平平——仄仄——平
(丁)平仄——仄——平平 (甲)平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例诗(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丙种句式起句(平起仄收):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平仄——平
例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丁种句式起句(仄起平收): (丁)平仄——仄——平平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例诗(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七言绝句:
甲种句式(平起仄收): (甲)仄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诗(王勉《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乙种句式(仄起平收): (乙)仄仄—平平—平仄—平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丙种句式(仄起仄收):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仄平—仄仄—仄—平平 (甲)平平—平仄—平平—仄 (乙)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杜甫《绝句》): (丙)两个—黄鹂—鸣—翠柳, (丁)一行—白鹭—上—青天。 (甲)窗含—西岭—千秋—雪, (乙)门泊—东吴—万里—船。
丁种句式(平起平收):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李白《朝辞白帝城》): (丁)朝辞—白帝—彩云—间, (乙)千里—江陵—一日—还。 (丙)两岸—猿声—啼—不住, (丁)轻舟—已过—万—重山。
验证律诗平仄格律的方法 掌握律诗平仄格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用基本律句格式来检查验证
首先检查一下句子是否符合四种基本律句中的某一种基本律句规则的要求,也就是说看它是否做到平仄相间交错的要求。比如:如果首句用的是甲种基本句式,那正确的句子就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或者是变格句式:“〇平〇仄〇平仄”(这里主要以七言律为例。关于律诗变格问题,我们在下一章里还要做专题介绍)。特别是二、四、六位置上字的平仄声调,如果符合上述两种基本句式的平仄要求,那么这个句子的平仄声调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其他乙、丙、丁三种基本句式的验证方法是相同的,这里就不重复了。
第二,用平仄粘对法来检查验证
律诗每两句组成一“联”,一联中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所谓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中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声调必须相反;所谓“粘”,就是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声调必须相同。我们只要检验一下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就可以看出律诗“粘”和“对”的规则。合乎这种规则的,当然在平仄声调方面就没有问题。不合乎“粘”的规则的叫“失粘”,不合乎“对”的规则的叫“失对”。在唐诗中有少数失粘的,失对的已经很少见。宋代以后,诗人们讲究格律的严谨、规范,失粘和失对的现象基本上就没有了。
请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丁) 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干戈寥落四周星。(乙) 平平仄仄仄平平 3、山河破碎风飘絮,(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4、身世浮沉雨打萍。(乙) 平仄平平仄仄平 5、惶恐滩头说惶恐,(丙) 平仄平平仄平仄 6、零丁洋里叹零丁。(丁) 平平平仄仄平平 7、人生自古谁无死,(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 8、留取丹心照汗青。(乙) 平仄平平仄仄平 在这首诗里,大家请看它每句的第二个字:1、2句为“对”,2、3句为“粘”;3、4句为“对”,4、5句为“粘”;5、6句为“对”,6、7句为“粘”;7、8句又为“对”。完全合乎律诗的平仄粘对规则。
第三、用诗喉竖读法来检查验证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第二种方法的另一种叫法。所谓“诗喉”,指的就是每句诗的第二个字。因为它处在一句诗的第二个字的位置上,如同人的咽喉一样,所以就把它叫做“诗喉”。诗喉竖读法就是把一首律诗上下排整齐,然后从第一句的第二个字一直检查验证到第八个句的第二个字,看它们合乎不合乎平仄粘对的规则,合乎了就是正确的,不合乎的就是不正确的,就要进行修改,直到使之完全合乎平仄粘对规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