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春节和年假还会远吗?
0000000000
第49期
自混沌,
成革新。
○
迎秋
惆怅
ʦʰiu1 sɯ2
唐·刘禹锡
ʦɯ6 kɔ3 hɔŋ2 ʦʰiu1 pi1 ʦiak8 liau2
自古逢秋悲寂寥,
ŋɔ̃ 3 ᵑɡian2 ʦʰiu1 lit8 siəŋ5 ʦʰun1 tiau1
我言秋日胜春朝。
ʦiəŋ2 kʰɔŋ1 it7 hɔk8 pai2 hun2 siɔŋ6
晴空一鹤排云上,
pian6 in3 si1 ʦiəŋ2 tɔ5 pʰiak7 siau1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一到秋天就说这个悲伤,那个寂寥,我偏要说秋天比春天好。你看,一只仙鹤推开云层飞上天,我老刘的诗情也跟着快乐起飞了呢~。
的确,与意味着生长的春天相反,秋天似乎总是占据消极的一面:萧瑟、枯萎、寥落。“悲哉,秋之为气也”( 宋玉《九辩》),古人相信人物有气,难怪“愁”字是“心上的秋”。秋天之景,是“枯藤老树昏鸦”,是“衡阳雁去无留意”,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秋风中的人,是多病之人,是沦落天涯的断肠人,亦或是被南村群童欺凌的老人。愁郁如杜甫,爱在秋天写诗,倒不是爱秋:年轻气壮、志得意满、阖家团圆的诗人不会在秋天才诗兴大作,即便写诗,也难免责怪秋天败坏了兴致。
即使有人试图为秋天说句公道话,也往往是“秋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秋天和冬天一道,被视为不速之客:您来就来吧,别永远留着就好,我还等着春天呢。
然而,刘禹锡反其道而行之,似乎着眼于秋天的“诗情”,也就是着眼于秋天的美好本身,来为秋日“平反”。可是为什么要选取“鹤”这个意象而不是大雁等意象来承载“诗情”呢?大雁南飞不是更独属于秋天吗?从大雁被古往今来的诗人当做意象来看,它也是合格的诗意的承载者。但问题就在于,刘禹锡意不真在诗情。大雁是迁徙的,对于安土重迁的古代人来说,迁徙无疑令人伤感,更何况刘禹锡此时被贬朗州,若写大雁岂非坐实了自己的失意?鹤就不同了,文中写“晴空一鹤排云上”,诗人以鹤自喻,鹤是独身的,但绝不孤独,“排”字意为推开,彰显了鹤直冲云上的力度。不难理解云这个意象,它遮蔽的特性使得万物变得晦暗而暧昧,推开云层、引上碧霄的显然不是诗情,而是让大地重见光明的政治抱负。
对于刘禹锡来说,秋天的妙处在于,尽管万物似乎失去了生机,但也恰恰于这种混沌的状态之中,生成,即革新,才是有可能的。生产的潜能在秋天已然孕育了。所以,秋天非但不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反倒是万物得以存续的必要条件,也是新的事物加入循环的必要条件。这其中暗藏着的是一种与现代的线性时间观非常不同的时间观念,其中的辩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文稿:聪明小海豹
图片:觅元素
排版:飞天小黑猪
往/期/读/诗
0000000000
你想听到我们用闽南语读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