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否》遇上《大江大河》,女性题材总能把正午阳光拉下“神坛”

撰文丨秋葵

编辑丨奈奈

文娱价值官解读:

影视行业内一直流传一句话:“正午出品,必属精品。”

自几年前侯鸿亮、孔笙等人从山影出走组建新公司,之后接连拿出了《伪装者》、《琅琊榜》、《温州两家人》、《欢乐颂》等剧,让正午阳光成为了精品剧的代名词。

不过,《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之后,正午阳光就暂时沉寂了,一直在为新剧忙碌。时隔近一年之后,近期一口气拿出了《大江大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挺好》、《尉官正年轻》四部新剧。先行开播的《大江大河》在豆瓣拿到8.9分,收视率连续多日卫视第一,口碑品质都延续了正午阳光一贯的水准。随后开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今年最后一部古装剧,有大IP和正午阳光双加成,打出向《红楼梦》致敬旗号的《知否》收视却不敌《大江大河》,网上口碑也是毁誉参半。

前有《欢乐颂2》、《外科医生》、《如果蜗牛有爱情》的折戟,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并非所向披靡,秉承了山影厚重踏实的作风,正午阳光优势明显但短板也很突出。不擅长女性题材和细腻情感表达的正午阳光,一旦遇上“爱情”两个字,就很容易失手,跌下神坛。

一边倒的《大江大河》和毁誉参半的《知否》

《大江大河》已经播出半个多月了,不出意外,网上基本都是好评。

这部剧虽然姗姗来迟,却一直被侯鸿亮和正午阳光视若珍宝。

当年,虽然《欢乐颂》大红大紫,却是这部剧的附属品。早在几年前,侯鸿亮就看中了阿耐的原著小说《大江东去》,无奈当时这部小说版权已经卖给了他人,难以割舍的侯鸿亮一边去运作这部小说版权的转卖事宜,一边顺带买下了阿耐的另一部小说《欢乐颂》,在《大江东去》版权没有完全谈妥之际,正午阳光先拍了《欢乐颂》。

因为题材的限制和尺度难以把握,今年的很多献礼剧都拍得束手束脚,归于平淡。改编自《大江东去》的《大江大河》作为一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剧,在大跨度、多人物的庞大枝干中,穿插国家大事、重要的改革政策,在根正苗红和故事好看之间做到了比较完美的平衡。剧中人物的命运塑造得曲折生动,即使抽离历史大背景,那些故事依然鲜活,完全可以牵着观众继续朝前走。

这也是山影团队最擅长的叙事方式,在大背景的激荡中用小人物的故事去切人,张弛有度疏密有致,从早年的《大运河》、《钢铁年代》、《闯关东》到正午阳光的《温州两家人》,无不是这样的套路。《大江大河》原著本身就很出彩,加上比较符合山影团队的套路,驾轻就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高开高走是意料之中的事。

相比《大江大河》的稳,《知否》稍有波澜。这部赵丽颖、冯绍峰的“定情之作”首播数据并不亮眼,虽然CSM52城收视率0.6,实时最高收视率0.89创下湖南台近四个月最高收视纪录。但一来湖南卫视遭整改后今年一直水逆,电视剧收视率低得吓人,完全不是正常的水平,《知否》这个数字放在往常只能算凄惨。二来比起同时期北京、东方卫视《大江大河》双台破1的收视,《知否》的开局略显平淡,甚至不及湖南卫视晚间档播出的《火王》更具热度。

在口碑方面,虽然豆瓣评分高达7.9分,但在网上口碑却是毁誉参半。台词考究、画面自然真实质感、道具一流、演员演技在线,这些正午阳光的优势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继承,但被改编成古代庶女复仇记加三角恋情的剧情让很多原著粉不满,前几集剧情的拖沓和迟迟不进入正题也让人诟病。

事实上,相比孔笙、李雪的稳定口碑,《知否》的导演张开宙一直是正午阳光争议较多的一位新锐,最早做孔笙剧的摄像和副手,张开宙参与了山影创作的很多经典。

进入正午阳光以来,他也颇受赏识,一路快速成长,开始独当一面,这两年先后执导了《如果蜗牛有爱情》、《战长沙》、《欢乐颂2》、《他来了,请闭眼》等剧,不过这些剧也是毁誉参半,他的风格给这些剧增添很多亮点,但不足同样很明显。

摄影出身的张开宙崇尚技术流,喜欢拍长镜头和特写,但经常会顾此失彼。节奏拖沓,感情线苍白,剧情走向薄弱都是“正午粉”给他的标签。他的作品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下新生代的审美需求,镜头语言更具时尚感与轻盈感,但这在某种层面上削弱了正剧的厚重感。因此,在一些“正午粉”眼中,他就是个拖后腿的。“正午出品,必属精品”也被粉丝们改成了“孔笙出品,必属精品”。

孔笙执导的《大江大河》,节奏快、戏剧冲突好、小人物命运塑造得生动自然、演员表演流畅,保持了他的一贯水准。相比之下,张开宙的《知否》让人一言难尽,因此,很多“正午粉”评价,《知否》与《大江大河》之间还隔着一个《将夜》的距离。这部古装大剧能否一路上扬成为年度爆款,目前来看还差点火候。

急于靠《知否》补齐女性剧短板

虽然张开宙的个人风格一直都有争议,但之前正午阳光几部剧的折戟并非某个人的失利,更深的根源是山影基因里与生俱来的对女性题材,对都市爱情轻题材的不擅长,换句话说,正午阳光继承了山影更擅长群戏,更擅长男人大剧的风格。

前段时间,《知否》媒体超前观影会上,制片人侯鸿亮就向观众透露,“《知否》是正午阳光在古装剧上做的一次审美突破”,同时,他也透露出自己的担忧,“压力主要来自于前作《琅琊榜》”。

(侯鸿亮)

虽然同属古装IP大剧,但《知否》骨子里和《琅琊榜》却完全是两种风格。《琅琊榜》展现了特殊背景下,谋臣与皇子之间的艰难“复兴”之路,是庙堂之高与父子兄弟情义的融合,它的内在仍是一部男人戏,讲的依旧是家国天下。而打着低配版《红楼梦》旗号的《知否》则是一部大女主戏,以一个庶女为主角,展开了一幅古代大家族生活和宅斗的巨画,最终这位庶女赢得了自己的爱情。这是正午阳光以前最不擅长的一个视角,也难怪侯鸿亮之前对这部剧寄予厚望却也充满疑虑。

山影时期打造的《闯关东》、《生死线》、《钢铁年代》、《老农民》等剧都是典型的男人戏。都是通过一个特定的背景年代,讲述两个或多个小人物身上的时代精神。人物塑造上,往往以男性角色为中间力量,女性角色及情感路线往往只在剧中起到辅助作用,演员的选择上也多以陈宝国、李幼斌、李立群这样的中年戏骨挑大梁,剧的风格偏厚重和正统,算是革新之后的严肃正剧。

到了正午阳光时期,山影的基因依然存在,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口味,正午阳光在坚持了山影之前正剧风格的同时,适时加入了时下大众娱乐的几大元素,比如请来了有颜值有偶像号召力的演员、在严肃剧情下穿插的温情戏、插科打诨的搞笑桥段、有意无意的CP感的打造等等,可以说,《伪装者》和《琅琊榜》更加青春、更加接地气了,但底层基因并未改变,依然是大的格局和情怀,《伪装者》里的“没有国,哪来家”、《琅琊榜》里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难看出,正午阳光的戏还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弘大的情怀和深邃的立意下展开的,即使换了汤但是药并没换。

正如侯鸿亮自己在多个场合里一再强调的那样,“找几个俊男靓女,虚构一个历史故事,再来个穿越,这些我们不是不会做,但没有对人内心更深层次的触动,只是单纯的娱乐,不符合鲁剧的选择标准。”

可以说,正午阳光这几年的作品一直带着浓浓的鲁剧的烙印,基本都是男人戏,也可能是这个原因让它一直以来无法吸引占据市场大半江山的女性、低年龄段观众。直到《欢乐颂》之后,业内都在惊呼正午阳光开始会拍小角度切入的女人戏了,但《欢乐颂2》很快又折戟了。同时期几部走年轻化路线,希望赢得低龄观众的《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等剧也不怎么成功,对于自己的短处,正午阳光依然没有根本突破。

正因此,这次《知否》的开播又被当成正午阳光补齐短板的测试,从前面几集看,有进步但老问题依然存在。希望随着剧情的展开,接下来《知否》能渐入佳境,打场漂亮的翻身仗。

 被捧杀的正午阳光更要居安思危

这两年,正午阳光的剧在业内一直都是口碑和良心的代表,在文娱价值官记者看来,正午的剧固然很好,但远没有到可以封神的地步,它收获的赞誉,除了自身的品质原因,还有一部分来自同行的衬托,市场上的烂剧实在太多了。

在大家比着烂的时候,似乎一部电视剧,只要做到主创态度认真,演员不抠图演戏,剧方不用没演技的流量小鲜肉、流量小花,都可以称为良心剧。

在玄幻、仙侠以及抗日神剧和无节操历史宫廷剧当道的今天,荧屏充满着演技不佳的小鲜肉和片酬不菲的大牌明星。正午阳光却启用了一批可能过气的老腊肉和老戏骨组成团队拍了一批有精神内涵的历史战争都市等题材的“偶像剧”。可以算是影视剧中的一股清流了,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剧的希望。

但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不应该把正午阳光捧的太高,更多的人因为《琅琊榜》等剧的热播热议,随波逐流地开始盲目追捧山影和正午阳光,甚至将这几部剧架上了国产正剧顶尖作品的神台。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众多真正的山影迷们不愿意看到的。

随着盘子变大,一些行业通病也在慢慢凸显,像《他来了、请闭眼》剧本的弱、《欢乐颂2》过渡商业化还有去年雇佣水军去抹黑《人民的名义》,这些都是业内惯用的伎俩,但作为观众,非常不愿意看到正午阳光也染上这样的恶习。当大家都在一窝蜂去把它捧上高台的时候,对一个公司和团队并不是好事,在资本市场的干涉下极有可能被棒杀!

一个真正良心的团队要想市场中国拔得头筹,甚至引领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提升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不能只靠细节和画面、布景,更重要的,是整个故事的内核是否真的精彩。一个逻辑正确、思维严谨的剧本所传递出的精神,才是一出好剧的灵魂。由此来看,正午阳光的作品可圈可点,但离封神之路还很远,比之曾经的山影传奇,也多了些商业、妥协的味道,现在的过誉对一个市场化的公司来说可能弊大于利。

记得侯鸿亮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带着正午阳光的团队脱离山影,是想要挣脱镣铐跳舞。”在《琅琊榜》、《伪装者》的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它们挣脱镣铐的过程,希望正午阳光在做大的同时,依然能坚守自己的这份初心,在靠拢市场的同时保留原有的品质,做引领市场扭转市场的公司,而不是被市场所污染,最后归于平淡。

【原创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