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军队攻灭西突厥之战(上):从远交近攻到大战爆发!

熊熊点兵 3天前

唐朝刚刚成立时,突厥是其面临的首个大敌。突厥军队甚至还兵临长安附近,以“二可汗兵百万,今至矣”对唐朝进行军事威胁。

据《新唐书》载,突厥阿史那氏,盖古匈奴北部也。居金山之阳,臣于蠕蠕(柔然),种裔繁衍。至土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其地三垂薄海,南抵大漠。

土门,即阿史那土门。552年,其率部击败了柔然,突厥汗国自此崛起,并迅速统一了漠北。

北齐、北周时代,突厥军事势力已经能够影响到中原。隋朝建立后,突厥分为东西两部,但两部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仅东突厥就能对隋朝施加压力,一直到唐朝成立后,东突厥依然威胁巨大。

唐太宗贞观贞观三年(629年),诏并州都督李世勣出通漠道,李靖出定襄道,左武卫大将军柴绍出金河道,灵州大都督任城王道宗出大同道,幽州都督卫孝节出恒安道,营州都督薛万淑出畅武道,凡六总管,师十余万,皆授靖节度以讨之。

这次大战,一战而灭东突厥,自此唐朝北境的巨大军事威胁消除。但随着唐朝经略西域的开始,西突厥成为了唐朝直面的强大对手。

一:远交近攻

西突厥的领土范围东即突厥(东突厥),西雷翥海,南疏勒,北瀚海,直京师北七千里,由焉耆西北七日行得南庭,北八日行得北庭,与都陆、弩失毕、歌逻禄、处月、处蜜、伊吾诸种杂。

其大致的分布区域在今中亚靠北一些,当时的军事实力能够辐射到西域诸国和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河中诸国。

唐朝建立时,西突厥为统叶护可汗统治,其“勇而有谋,战辄胜,因并铁勒,下波斯、罽宾,控弦数十万,徙廷石国北之千泉,遂霸西域诸国”。

因为当时东突厥和西突厥并不和睦,反而攻战不休,因此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唐朝和西突厥建立了关系,统叶护可汗甚至向唐朝求婚,以求建立联姻关系。

唐高祖征求群臣意见:西突厥去我远,缓急不可杖,可与昏乎?大臣封德彝说:计今之便,莫若远交而近攻,请听昏以怖北狄,待我既定,而后图之。

可见此时的唐朝已经有了进一步图取西突厥之意了,只不过在有着东突厥这个大敌的现状下,对西突厥采取远交近攻的手段罢了。

但既准婚事,就要有所行动,于是以高平王李道立到西突厥细谈。统叶护可汗大喜之下,献万钉宝钿金带、马五千匹以藉约。

不过东突厥随后犯边,控制了唐与西突厥的来往要道,再加上统叶护可汗生病后国内发生政变,其死于莫贺咄之手,因此这场联姻才没有取得成效。

唐太宗继位后,仅仅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攻灭了东突厥。随着北部边境这个大敌的消失,唐朝便有很大的余力经略帝国的四周了。

640年,唐军攻灭高昌国,在其地设置西州都护府,同年九月又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自此,唐朝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域,而这里原是西突厥的势力范围,唐朝与西突厥的交锋已经不可避免。

二:轻取西域

640年安西都护府的设置是唐朝正式经略西域的开始,但其治所交河城在今吐鲁番地区,根本起不到遥制西域的目的,仅仅是一个桥头堡而已。

当时的西域有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稍大的小国,以及真的很小的小国,如精绝国等,其大多依附于西突厥。西突厥虽然不在西域驻兵,但却能影响当地的军政生态。

安西都护府设立后,因焉耆与西突厥关系甚密,都护郭孝恪请求发兵。获准后,郭孝恪以西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出银山道,夜袭其(焉耆)王龙突骑支,虏之。

647年底,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以伐龟兹。第二年,昆丘道行军总管已更换为阿史那社尔,副总管为安西都护郭孝恪,唐军击败了龟兹军队,占领了龟兹城。

但是唐军主力出城继续进军后,龟兹国相那利又发动余众叛乱,而郭孝恪大意,仅以千余人合战,最终中流矢卒,子待诏亦殁。将军曹继叔进兵,才又控制了局势。

此后,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的治所改到了龟兹城,自此开始了唐朝对整个西域的统治。

那么这一过程中,西突厥哪里去了呢?其实在这20年的时间中,西突厥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统叶护可汗是627年被杀的,其死后莫贺咄成为屈利俟毗可汗。统叶护可汗的势力又拥立其子咥力特勒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西突厥分裂,两部纷纷向唐朝示好。

唐朝攻灭东突厥之际,西突厥两大可汗也在内战,最终以肆叶护可汗得胜而告终。肆叶护与薛延陀作战失利后,与部下矛盾激化,其死后,西突厥拥立泥孰为咄陆可汗。

咄陆可汗死后,其弟继位为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因内部不稳定,也向唐朝求婚,但是唐太宗慰而不俞。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分西突厥为两厢十部:右五咄陆部,置五大啜,居碎叶东;右五弩失毕部,置五大俟斤,居碎叶西。其下称一箭曰一部落,号十姓部落云。

但部落虽成,西突厥却内乱再起,最终又分裂为两部,咥利失可汗仅能控制一部分,也有南庭可汗之称,另一部则为乙毗咄陆可汗统治,也称为北庭可汗。咥利失可汗后来被打跑到了河中国家拔汗那,并死在了那里,其子继位为乙屈利失乙毗可汗。这个可汗继位后马上也死了,又拥立了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但沙钵罗叶护可汗又被北庭可汗打败而杀。

而在西突厥内乱不休的时候,唐朝已经在西域完成了基本布局。

乙毗咄陆可汗在击败了南庭对手后,又对吐火罗等国用兵,并出兵唐朝已经控制的伊州。

安西都护郭孝恪以轻骑二千,自乌骨狙击,败之。乙毗咄陆可汗以处月、处蜜兵围天山而不克,孝恪追北,拔处月俟斤之城,抵遏索山,斩千余级,降处蜜部而归。

这是唐军与西突厥主力部队的首次大规模交手,获得了全胜。而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失败后,内外交困部众迅速叛离。

西突厥中的弩失毕部遣使到唐朝,唐太宗派通事舍人温无隐,持玺诏与国大臣择突厥可汗子孙贤者授之,最后拥立了乙毗射匮可汗。

西突厥可汗既为唐朝所拥立,后者便向唐求婚。此时的唐朝已经控制了西域,于是唐太宗下令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五国为聘礼,同意联姻。

但是恰逢此时,唐太宗驾崩了,随后阿史那贺鲁的叛乱使得这场联姻告吹,同时也改变了唐朝与西突厥的关系。

三:大战开始

阿史那贺鲁,突厥室点密可汗的五世孙,原为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大将。乙毗咄陆可汗战败后,阿史那贺鲁率数千部下投降了唐朝。

其投降时,唐朝正在围攻龟兹,于是任命阿史那贺鲁为总管参与了战事,战后封为瑶池都督府都督。

唐太宗去世后,阿史那贺鲁叛乱,自号沙钵罗可汗,统咄陆、弩失毕十姓。其控制西突厥后引兵进攻唐朝的庭州,败数县,杀掠数千人去。

唐高宗以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高德逸、右武卫将军萨孤吴仁副之,发府兵三万,合回纥骑五万击之。

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下唐朝当时在西域的驻兵策略。

注:图源于布哈林

当时唐军在安西已有驻军,但是由于补给困难的原因,其常驻兵力只有数千人。这数千人都是精兵,而且可以征调当地的兵员参与作战,因此一般性战事足以应对。

但唐军如果要大规模进军的话,则要从内陆发兵,一般兵力规模为数万。

这次唐朝第一次征发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即发唐军三万人,此外还有回纥等可征调的力量两万人,应当说阵容还是很大的。

关于这次作战,大臣骆弘义献计:

贺鲁保一城,方寒积雪,谓唐兵必不来,宜乘此一举灭之。迁延及春,且生变,纵不率连诸国,必远迹遁去。且兵本诛贺鲁,而处蜜、处木昆等亦各欲自免,若留不进,彼与贺鲁复合矣。

今虽严冬风劲,兵苦皲堕,又不可久留费边粮,使贼得坚党附、赊死期也。请宽处月、处蜜等罪,专诛贺鲁,除祸务本,不可先治枝叶也。愿发射脾、处月、处蜜、契苾等兵,赍一月食,急趋之,大军住凭洛水上为之景助,此驱戎狄攻豺狼也。且戎人藉唐兵为羽翼,今胡骑出前,唐兵蹑后,贺鲁穷矣。

这段话很长,但却很重要,其关键有两点:

第一:现在本不是进军的最好季节,但是阿史那贺鲁也会大意,如果出兵可收出其不意之效,一方面在对方形成气候前予以剿灭,另一方面也能省些钱粮;

第二:要分化西突厥各部,孤立阿史那贺鲁的势力,然后以归附的西突厥兵为前导,唐军在其后,以收驱戎狄攻豺狼的效果。

说简单点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这也是唐朝经略西域的最重要一条准则。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阿史那贺鲁的号召力出乎唐朝预料,骆弘义的献计没有全部得手。而之所以详细介绍其计谋,主要是之后唐朝对西突厥区域的治理大抵是采用了这一基本方针。

至于这次作战,唐军兵力雄厚,大将梁建方攻劳山,(突厥)众溃,追行五百里,斩孤注,上首九千级,虏其帅六十,以唐军自己的武力暂时解决了问题。

为什么说暂时呢?因为阿史那贺鲁虽然打了败仗,但其政治笼络的能力很强,西突厥十部每部均有上万名骑兵,待其整合完毕,对唐朝来说仍是一个大敌。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