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丰:难忘朱集乡中食堂那碗菜汤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一碗菜汤

作者 | 惠丰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一九八四年秋天,我步入初中,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卷起铺盖,到离家四公里外的学校成为一名住校生。

三十多年过去,我依然难忘中学食堂那碗菜汤。

学校不大,只有三个班级,师生不过二百人。老师们大多一人一间宿舍兼办公室,一个标配的小煤炉,自己生火做饭,包子馒头葱花面条,小日子饱含人间烟火气息。一百七八十名学生的饮食就全靠一个食堂、一个师傅。

清贫年代,学生的伙食十分简单。早餐馒头加一碗稀饭消费四两饭票,中餐馒头加一碗菜汤消费三两饭票和五分钱,晚饭面条消费三两饭票加五分钱。每周六天,天天如是。

中午这碗菜汤,便是故事——食堂师傅洗涮完早餐的锅盆,便会拉起一辆板车,也就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架子车,步行五公里到朱集镇(当时称乡)的集市菜场。那些被人剥下来丢在地上的白菜叶以及一些没有形成包心的大叶白菜全被师傅收捡起来,打包装车后再和摊主讲价,据说一般是三五块钱便可以拉走。

这些拉回的白菜叶经过一番清洗装入木桶,被师傅用铲子一阵儿乱剁,然后起锅加入些许菜籽油或棉籽油和辣椒,再倒入白菜翻炒几回冲入两桶清水,锅开加盐、拌入面糊,一大锅菜汤就算做成了。

这碗菜汤汁稀菜薄,油少味寡,以五分钱一碗的价格分发给每位同学。迎着光线看去,菜汤的表层浮着一只只没被冲洗干净已经做成熟饭的蚜虫。同学们戏称:真是奢侈啊,一碗饭吃掉几十头“猪”!

就是这样一碗菜汤,却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因为我们每个学生都想多喝一碗,但财力不允许。以我为例,每周母亲给的生活费只有六角,平均到每天只有一角钱,多喝一碗就意味本周有那么一顿连一碗也喝不上。

就是每周这六毛钱,我也十分清楚它的艰辛来历——那是母亲精心养的几只母鸡一周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一块钱能买十二个鸡蛋的年代,我能拿到其中的六毛钱去学校生活,已经足以体现父母对我读书的高度重视。

升入高中,伙食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我甚至清晰地记得因为这碗菜汤引发的一场闹剧:

有一日,高中的食堂师傅照例做好中餐的菜汤,起锅盛入一只大木盆,开卖前师傅拿出精心保管的香油,倒出一勺,潇洒地撒入汤盆,然后正式开售。这天一位叫小谦的同学,就是在师傅向菜盆泼撒香油的正当儿,用他的饭碗巧妙地接到了这勺香油!

那还了得,师傅一边大叫:你个浑小子,这勺香油是给一大锅汤提味儿的,你一下接去,叫大家怎么吃?快给我倒回来!

可能蓄谋已久,可能贼心常备,终于得手的小谦哪肯就此罢休,一边大叫:哪有哪有?根本没有接着!一边捧起那碗仰脖只是一饮,便举碗示众:大家看!大家看!分明就没有接到香油嘛!众同学一齐起哄:没有没有,没有香油!真是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伴着苦乐,走过年华。

三十多年后,我徜徉在杭州西子湖畔,信步迈入一处名气很大的饭店——杭州楼外楼饭店。据说这里有最为纯正的西湖牛肉羹,我很想知道这是怎么一道美味儿,可以堂而皇之地称雄在山外青山楼外楼。与饭店工作人员闲聊,得知一份西湖牛肉羹约需牛肉四两,豆花一盒,葱两根,香菜一棵,牛清汤一罐,水一杯,盐、麻油及胡椒粉不等。做法也分七种,其中一种又细分为七个步骤,另加四种烹饪技巧。待到宝汤奉上,细品,果然丝滑鲜香,咸淡适宜。再细品,终不似当年中学食堂那碗有着几十头“猪”的白菜汤!

古徽州屯溪老街也有一处很好的酒楼——第一楼饭店。这里也有一道名汤,唤作香菜鸭血羹。配料约为南京鸭血一块、小葱一根、香菜两棵,高汤四杯、盐一汤匙、水淀粉三匙、醋一匙,胡椒粉少许。据说此汤为餐前汤,也就是正式吃饭之前每人先来上一碗,功效为开胃清神,为大快朵颐打下良好基础。那年与同学小聚,约用此汤,待品后,也不如当年中学食堂那碗有着几十头“猪”的白菜汤!

岭南更是美食胜地,广东人的早餐不叫早餐也不叫早饭,叫早茶。那年我们一行人出差到广东某地,在我们看来可以潦草点的早餐竟然有十几种汤粥以及更多的所谓包子点心,我笑言这有点过分了吧,接待的一方赶紧解释:这是广东最为普通的早茶啦。其中一道“艇仔粥”,用鱼肉作主料,伴一点脆油条,一把花生碎, 粥质柔绵顺滑,异样口感让人称奇。再细品,也不敌当年中学食堂那碗有着几十头“猪”的白菜汤!

我知道,这便是乡愁。

我们曾经的校园如今已经荒芜一片

有一年回乡省亲,沿着新修的村村通公路,我们一行同学相约再回母校朱集乡第二初中。步入当年的校门,看到熟悉的教室,废弃的水泥乒乓球台、深幽的水井和已被荡平的食堂原址,大家回想当年,叙说历史,忆那时年少,叹岁月匆匆。突然我又想起那碗菜汤,于是突然提问:大家说,这些年我们最想吃的是什么?

众口一词答道:再来一碗菜汤!

任尔山外青山,难改少年记忆。

作者简介

惠丰,社旗县朱集镇人,打过工、当过兵,现在浙江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