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时间长了,却发现 “纠结”、“郁闷”、“迷茫”成为最经常出现的字眼。
其实,这是现代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好像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但是精神却越来越贫瘠。贫瘠到没有任何力量面对人生的冲突,没有任何力量去化解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从心理学的角度,或许运用人本主义的理论会有所帮助。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出现之前,心理学领域中有两种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一是弗洛伊德的观点,他认为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影响;而行为主义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人与老鼠一样,只是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反应,其中并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这两种理论都忽略了人性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自由意志”,例如“人的价值”等。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1967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这说明了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已经被众人所接受。人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就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它能说明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不得不"这句话,例如"我不得不去上班"、"我不得不去洗澡"、"我不得不听老板的调遣"等。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做这些事。我们甚至可以选择不做任何事情。在特定的时刻,行为只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弗洛依德和行为主义把人说成是无法自我控制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与之相反,他们把人看做是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使来访者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生活中总有很多怀旧或无法自拔于过去的人,他们常常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或是反复体验以往尴尬的遭遇或是痛苦的失恋。也有一些人总是在计划将来的日子,而不顾眼前的生活。从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角度,每天的怀旧或是白日梦使你失去了N分钟的时间,你本应该享用这N分钟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欣赏日落或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他们鼓励自己能够克服自己所遇到的暂时的困境。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人们眼前的全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或幸福,而要得到满意或幸福则是永远地积极地寻求发展,这就是人的"自我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我们会不断朝着这种满意状态。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目前最有效的人本主义疗法是:求助者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以罗杰斯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他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求助者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其自我成长的潜力,校正其适应不良行为。其实,我们每个人之所以“纠结”、“郁闷”、“迷茫”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试想,如果把自己最真实的需要写下来,列个清单,试着先自我满足一下简单的需要,先易后难,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更有意义。或者把人生理想细化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那样人生就会充满成就感。而且在我们一路成长的同时,自然会领略人生的风光旖旎,也自然遇到许多同行的有缘人,实现目标的同时也会收获可贵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人本主义不仅对个人成长大有帮助,在社会管理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社会管理部门在顶层设计、科学决策过程中,也应坚持人本主义这一原则,把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群众的诉求、尊重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重中之重,尤其是干部考核制度当中更应坚持人本主义的理念,把企业、基层群众等服务对象的评判作为考核的首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堵塞腐败的漏洞,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才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简介:李晓民,男,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研究领域:情绪管理、协调与沟通能力提升、恋爱心理等。联系方式:625784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