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之帝國戰爭博物館

007系列影片《黎明殺機》插曲

作為吉尼斯記錄的歷史上最大帝國,大英帝國與本星球上九成的國家交過手,古往今來估計也就獨此一家了。遙想百多年前,龍蝦兵(英國兵的紅色軍服)鋪滿了整個地球,包括筆者所在地上海。

隨著香港的回歸,大英帝國(1800年01月01日-1997年07月01日) 這個存在了近兩百年的日不落帝國已成為歷史名詞。

1886年大英帝國版圖/Walter Crane

作為歷史與軍事迷,去英國參觀軍事博物館必不可少,而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是首站。帝國戰爭博物館一共由五個場館組成: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倫敦貝爾法斯特號戰艦、倫敦丘吉爾戰爭室、劍橋達克斯福德航空博物館、曼徹斯特北館。此次有幸參觀了其中的三家: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倫敦貝爾法斯特號戰艦、劍橋達克斯福德航空博物館,正好涵蓋了陸海空三軍。

帝國戰爭博物館LOGO/來自官網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官網(閱讀原文)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始建於一戰后的1917年。由於藏品的不斷增加,博物館數次搬家後來到了今天的館址:泰晤士河南岸的原伯利恆皇家醫院。二戰中,博物館同樣遭到了德軍轟炸,戰爭結束後場館得到了修復。

1896年的伯利恆皇家醫院/維基百科

一到博物館大門,就看到一門黑洞洞的雙聯裝艦炮對準入口,瞬間就感受到了戰爭的肅殺氣息。這門艦炮口徑達15英吋(38.1cm),來自三萬噸級的巨艦HMS Ramillies號,上面共有這樣的雙聯裝巨砲四門。該艦於1913年11月12日下水,二戰期間參加過搜索德軍“卑斯麥”號與諾曼底登陸等戰事,于1948年02月02日拆成廢銅爛鐵出售。

帝國戰爭博物館入口

HMS Ramillies戰艦生前照片/維基百科

柏林墻體一部分

戰爭博物館外觀類似教堂,有個漂亮的穹頂,進去後發現展品比想象的要少,可能是因為分散在五個場館的緣故。好在立馬有了驚喜,比如二戰德軍著名的V1、V2飛彈(V是德語Vergeltungswaffe復仇武器),在這裡放在一起進行陳列。這個劃時代的大殺器,二戰後得到了各國的大力發展,後來更是成了太空探索的重要組成部分。

博物館中央大廳

如果說V1飛彈外形還像飛機,而V2飛彈外形與今天的導彈已無區別。1934年,Georg Madelung和Paul Schmidt向帝国航空部提出了由喷气式发动机驱动的“飞行炸弹” 的想法。1942年初,Robert Lusser Fieseler公司为该项目赢得了胜利,该项目设计了內部編號Fi103的飛彈。同年聖誕節,德國陸軍對飛彈進行測試。

除了少量機載型飛彈(實際未使用)可通過轟炸機投放外,更多的主要通過一根長48米的導軌進行發射,其軌道發射方向高度為6米,後來在劍橋航空分館見到了導軌本尊。

V1飛彈與發射導軌

機載型V1飛彈/維基百科

V1在二戰期間大約建造了12000枚,主要用來攻擊英國與比利時。除了小部分發射失敗,發射成功的飛彈超過半數在半空被戰鬥機、高射砲等攔截,剩下的依然是對英、比兩國城市及軍民造成了重大傷亡。其中伦敦有6,184名平民死亡,17,981人受伤;安特卫普及周边地区,有10,145人受伤或死亡;还有另外4614名受害者,其中大多数在列日。

由於V1飛彈速度慢,精度差,實際造成的破壞小於預期。除了開始讓英國人造成恐慌以外,後來對付它的手段日漸成熟,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甚至只需靠近飛彈,用氣流干擾就能讓飛彈偏離航向。

V1飛彈另有有人駕駛版,可執行自殺式攻擊任務,並被命名為V4飛彈,此次未見到實物。

V1飛彈參數

長:7.742米

寬:5.30米

起飛重量:2160公斤

巡航速度:576公里每小時

實際升限:3000米

射程:257-286公里

命中精度:12公里

裝填炸藥:850公斤

V1飛彈

載人版V4飛彈/維基百科

在設計製造V1飛彈時,一個內部編號為A4的更大飛彈已在更早時期研製,這就是後來被稱之為V2的飛彈,全世界第一個投入實戰的彈道導彈。同時由於可達太空高度,V2飛彈也被譽為人類第一個航天器而被載入史冊,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同時有陳列。

V2飛彈

A4/V2飛彈結構圖/維基百科

01.弹头

02.导引陀螺仪

03.导引波束及无线电指令接收器

04.酒精水溶液

05.弹体

06.液态氧

07.过氧化氢

08.高压氮气钢瓶

09.过氧化氢反应室

10.涡轮推进泵

11.酒精/氧气燃烧器盖

12.推力架

13.火箭燃烧室(外壳)

14.尾翼

15.酒精输入管

16.燃气舵

17.空气舵

1925年,德國科學家在賽車上設計火箭推進器。

1927年,以赫尔曼·奥伯特為首的德國科學家與工程師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航空航天協會,兩年後協會開始研究液態火箭推進器。

1932年,德國陸軍著手研究可攜帶一噸炸藥並飛行250公里的遠程武器可行性,同期建造發射場。

1933年至1941年,德國陸軍在以瓦尔特·多恩伯格上尉與科學家沃纳·冯·布劳恩為首的團隊下,八年中一共研製並完善了A1-A5五種導彈,所謂的V2飛彈就是其中的A4型。更多的飛彈及其洲際型還在研製中,二戰便結束了。從為數眾多的先進武器可見德國軍工業之發達,可惜窮兵黷武,最終落得個灰飛煙滅。

二戰德國導彈研製路線圖/維基百科

A4/V2飛彈參數

重量:12508千克

長度:14米

直徑:1.65米

彈頭:980千克

翼展:3.56米

推進劑:3810千克

飛行距離:320公里

飛行高度:88公里

飛行速度:1600米每秒

V2飛彈一共對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以及德國英佔區發射了約3200枚,奪去了大約8000人的生命。1945年,隨著美蘇軍隊對德國本土的逐步推進,V2飛彈有關的科研人員、飛彈及生產設備有計劃的被兩國搶奪一空。二戰後,兩國很快推出了各自的山寨版,其後更是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基石。

大廳中懸掛著兩架軍機,一架是二戰期間大出風頭的噴火式戰機(Spitfire F Mk.Ia R6915),另一架是冷戰時期出名的“鷂”式垂直起降戰機。這兩種軍機可以說是英國航空工業的代表作,其中的噴火式戰機在戰時一共生產了各種型號20351架,目前有238架分別保存在全世界博物館,包括中國的航空博物館(2008年購自新西蘭)。

這兩萬多架噴火戰機型號極其繁多,有早期型、中期型、晚期型、陸地用、海上用、三葉、四葉、五葉螺旋槳等等。後來在帝國戰爭博物館劍橋航空分館,有狀況良好的噴火戰機可帶遊客去空中轉個一、二十分鐘,價錢自然不便宜。

噴火戰機

對鷂式戰機的最早印象來自007系列影片《黎明殺機》及施瓦辛格影片《真實的謊言》。片中鷂式瀟灑的垂直起降,那叫一個驚世駭俗令人印象深刻,這次終見廬山真面目。戰機設計建造于冷戰期間,設計思路是可在任何地點起飛,包括停車場等,後改為艦載型。前後兩代鷂式戰機優勢明顯,但缺點同樣明顯,諸如航程過短、載彈量小等,主要用戶為英美兩國。1969年服役至今已達半個世紀,未來將逐漸被F35B垂直起降戰機所替代。

不同視角下的鷂式戰機

四周的展廳中,令我感興趣的是各場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從隆美爾的個人照到印尼格瑪密碼機,從帝國鷹到薩達姆·侯賽因等。

寶馬軍用三輪摩托

印尼格瑪密碼機

隆美爾元帥個人照

巨型帝國銅鷹

薩達姆·侯賽因瓷磚像

認同戰爭帶動科技飛躍發展這個說法,最前沿科技大多首先服務於軍事領域。這裡展出了一些不常見的軍用裝備,包括單人潛艇、單人掩體等。

單人潛艇

單人掩體

從博物館開門一直逛到關門,雖然展品比預期的少,但通過這些實物感受到了百年來的戰爭氣氛,可謂不虛此行。

【連載】

雙城記之皮特里埃及博物館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1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2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3

雙城記之大英蘇美爾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