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五言古近体诗选读·取境

云阳馆与韩绅卿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诗律]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按:“别”、“隔”、“湿”、“惜”都是入声字。
[诗意]
偶然邂逅久别的故人,同宿旅馆,杯酒对酌,本应欢颜相向,畅叙别情,可是在那战乱不定的年代,彼此却不堪凄苦之情,诗写出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特殊情态。
[诗法]
从诗题可知,作者与老友韩绅卿在云阳偶然邂逅,因而同宿于旅馆,把酒叙旧。诗题所谓“宿别”,意指同宿而兼分别,通常的写法可能像李颀《送魏万之京》那样,“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以离别场景为诗的起点,以倒叙的笔法插入昨夜的会晤。但司空曙与韩绅卿的晤言不是在平常的年代,而是在兵荒马乱之时,流离颠沛之际,不期然的相聚实在是太偶然、太难得了,以至于诗人所有的兴奋和激动都不能不集中于久别重逢的顷刻;而为了不使这悲辛交集的复杂情态的书写显得过于突兀,又不得不从见面之难得写起。可是这中间的避地失所,音尘寥阔,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最后诗人只用“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十字来概括长久的契阔。两句措辞极为平淡,几乎不带有情感的修饰,意思却至为丰富。“江海别”和“隔山川”以互文见义的修辞,道出彼此飘泊不定的踪迹,而“几度”又暗示了其间也有音讯相闻,约略知道对方所在,而终无由一晤,这时有时无的消息除了增添情感的牵挂,更加重了希望落空的失望。于是,当两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偶遇,就简直像是做梦,不敢相信是真事。“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两句道尽战乱年代人们特有的情态。不只是司空曙这么写,戴叔伦《客舍与故人偶集》“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崔峒《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为经多载别,欲问小时名”,李益《喜见外弟由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都是写类似的情态。在那个年代,这种异常的情态反倒像是成了一种常态。其中包含的两个细节,或疑为梦境,或互相询问名字和年龄,其他诗人都只写了一方面,而司空曙却两方面都写到,因此就更具有概括力。
经过多年睽别,兼处于战乱流离的年代,个人经历和家族的命运无疑都有很多东西要交流,但诗接着却没有沿着这个意脉展开,而是用一个空镜头摄录了两人挑灯夜话的环境:“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室内孤灯暗淡,窗外阴雨淅沥,即便是友情的温暖也难以驱除夜深的寒意,正如短暂的相逢难以填补久别的孤寂。既然多少文字也无法传述复杂的生活内容,诗人就干脆不直接写它,而宕开一笔将视野投向环境;夜深雨止,在黯淡的灯光下,幽暗的竹丛湿气弥漫,如烟似雾。严格地说,这景象是看不清的,诗人也不用看,他心里感觉到的环境就是这样的,这惝恍迷离的景象就是诗人心境的外化。这两句景物根本就不是观照、描写的对象而正是表情的媒介,是典型的意象化表现,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由孤灯照雨到湿竹浮烟,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去。但把盏絮话的两个人毫无倦意,仍一杯接一杯地频频劝饮,因为都意识到天明各自又将握别登程。尾联用一个“共”字写出彼此同有的情怀,一个“恨”字道尽将来的羁愁别恨,再用一个“惜”描绘殷殷劝酒之状,就将两人依依不舍、分外珍惜眼前流连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虽以第二联出名,但诗的动人情味却多出自第三联。不直接写情叙事,而用以景物描写来间接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环境的氛围,这就是大历诗人有意识地开始使用的意象化表现方式。当时诗论中强调“取境”,就是要根据抒情主旨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意象来象征或暗示某种情意。这样写的好处是,不直接写两人的叙谈,反给读者留下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安置两句景物描写,不仅增加了背景、环境的刻画,更间接地烘托、渲染出人物的心理氛围,其表现力明显超过直接叙事。所以古人论诗要讲虚实,以景物描写为虚,以抒情言事为实,虚实相生,以少总多。近体诗字数有限,句句写实表达不了多少内容,唯有以虚济实,才能用有限的文字传达丰富的意蕴。中国古典诗歌以情景交融的意象化表现为主导倾向,意义就在这里。
[诗课]
一、阅读以下三首五律,看它们是如何取境的,哪些部分是意象化的表现?
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新安江行
章八元
江源南去永,野渡暂维梢。
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
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
自笑无媒者,逢人作解嘲。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云阳馆:云阳县的驿馆。云阳,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卿:有的版本作韩绅,误。韩愈四叔名绅卿,曾任泾阳县令,或许就是此人。李端也有《戏赠韩判官绅卿》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