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白头翁,清热解毒之外,还能杀菌消炎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白头翁,和“人”没有关系。
中草药的分类,大概就是以动物、植物、矿物等作为分类依据,这些分类大多都能从名字里得到体现。比如某某草、某某皮,一看就知道来源于植物。和人体有关的也有不少,但我们却不能混淆某些特殊的名字,白头翁就是其中一个。
从名字上看,白头翁似乎和老人家有关,但它其实却是一种植物,而且也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它的记载,并被列为下品。
当然,历代本草家对它的描述,受到地域区别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它的植物属性比较复杂,比如京津一带,就习惯用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根。
此外还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多个别名。
从植物属性来说,白头翁属于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是白头翁的干燥根,一般都是野生,在河北、辽宁、安徽、等北方地区多见。
从外观上看,白头翁的植株大概在10到40厘米高。全身都密被较长的白色柔毛。它的主根是圆锥形的,外皮黄棕色。
白头翁开兰紫色的小花,它的花茎从叶丛中抽出而顶生。花期过后会结出瘦果,每颗瘦果的顶端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达6厘米左右,就像一头蓬松的白发,这也是白头翁这个名字的来源。
白头翁的根茎为圆锥形扭曲不直,有的呈扁片状有多数裂隙,形态不一,长大概在5到20厘米左右,直径大约0.5到1.5厘米。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比较粗糙形,很像枯朽的木柴,根的头部有叶基残留,层层包裹,内部叶基外壁及芽痕生有丝绒样白色柔毛。质坚实而脆。容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入药者以根条均匀、质地坚实者为佳。
现代科学发现,白头翁的主要成分是白头翁素、皂甙等。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大概有三点:
1、抗阿米巴原虫。
2、抗滴虫。
3、抗真菌和抗细菌。
传统本草家认为,白头翁性味苦寒,能入胃和大肠二经,主要就是能凉血、清热、解毒,古代中医将其用于热毒血痢、温疟、血衄、痔疮出血等症。近现代中医则将其用于阿米巴痢疾。
综合历代医家对白头翁的使用心得,大概有如下这些:
1、湿热毒痢:
古代的痢疾是一种很危险的传染病,尤其是暑热夏季,长途旅行时,患上痢疾是很危险的。容易出现大便脓血、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兼有发热等表现。白头翁常和秦皮、黄连、黄柏同配伍,如白头翁汤。
对产后血虚下痢,还可以在白头翁汤的基础上加甘草、阿胶,如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2、阿米巴痢疾:
现代科学发现阿米巴原虫之后,中医研究发现,白头翁对阿米巴原虫有很不错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白头翁虽然对急性、慢性阿米巴痢疾者都比较适合,但如下痢已久、元气已衰、脾胃欠佳者,最好不要用白头翁。如果不得不用时,最好在白头翁汤基础上化裁一下,比如再加一些像党参、白术之类健脾益气之品,以中和白头翁苦寒伤胃之虞。
附各地白头翁的区别:
甘肃地区使用地产的毛莨科植物大火草和野棉花根作白头翁。
中南、西南、华东及内蒙地区使用蔷薇科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作白头翁。
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广东、广西地区,使用蔷薇科翻白草作白头翁。
河南,陕西、江苏、湖南地区,使用菊科植物漏芦的根作白头翁。
云南使用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或全草作白头翁。
按照《唐本草》的描述,白头翁应该以毛莨科植物白头翁为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