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人物名画【收藏】
传世人物名画【收藏】
《庵簪花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43.5厘米 横61.5厘米此图所绘内容,如画中画家题识所说:“杨昇庵先生放滇时,双髻簪花,数女子持尊,踏歌行道中。”杨昇庵即杨慎(1488—1559),是明代著名学者,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授翰林修撰。因抗疏切谏,移疾归;后起充经筵讲官。嘉庆三年,大礼议起,他跪门哭谏,又遭贬斥下狱,被流放到云南。作品描写杨慎在流放中的这一狂怪行径,他身着宽袍大袖,面涂白粉,头上插有五色花枝,表现出玩世不恭的神态。两女子手持盂和扇跟随其后。此画深刻而生动地揭示出杨慎当时的心境。背景画一株粗老弯曲而叶红的枫树,借以烘托杨慎的人品。人物造型夸张,衣纹用线劲健圆润而富有装饰性,显示出陈洪绶独特的绘画风格。
《麻姑献寿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73.2厘米 横9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又题《女仙图》。“麻姑献寿”是传统绘画特别是民间年画的常见题材。传说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麻姑是神话人物,晋代葛洪《神仙传》说她是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此画描写麻姑和侍女二人,均面相端庄美丽。麻姑一手执仙杖,杖端系有盛灵芝酒的宝葫芦,另一手执玉盘。衣纹用线钩勒粗简方折,而衣上带图案的银白色花纹却描绘得极工细匀整,既素雅又华丽,显示出人物的非凡身份和在祝寿的特定情境中对寿者(西王母)的尊敬和虔诚。麻姑身后的侍女双手捧花瓶,瓶插雪白的梅花和红艳的山茶花,与麻姑面向一致,目视前方,神情专注。
《戏佛图》明 陈洪绶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人。曾一度为宫廷作画,后南返。清兵入浙东,于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在绍兴、杭州卖画。擅画人物、士女,取法李公麟。造型夸张,大胆突破前人陈规。也工花鸟、草虫。发展了传统的粉彩渲染技法,吸取了西方绘画的某些表现手法,对清代肖像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当时的从学者很多,有波臣派之称。肖像画,中国的传统名称叫“传神”、“写照”或“写真”,要求以形写神,形神皆肖。陈洪绶作肖像时,十分注意观察、揣摩对象的天然性情,往往达到“对面时,精心体会,人我都忘”(《无声诗史》)的程度,加上兼有笔墨灵气,故画家所画的肖像形神兼备,其性格特征也分外明显。
《发图》明 陈洪绶 纸本设色 纵105厘米 横51.8厘米 重庆市博物馆藏发原指把洗净的头发晾干,后亦指洗发。赵孟坚修雅博识,人比米芾,以游适书画为乐,曾与周草窗各携书画,放舟湖上,相与评赏,“饮酣,子固脱帽,以酒发,箕距歌《离骚》,旁若无人”(周密《齐东野语》)。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这个故事。图上只画两块石台,几枝菊竹,酒瓮飘香,一位高士长发披肩,醉眼朦胧手舞足蹈,其须发毛根皆出肉,力健有余。沉醉诗酒、狂放不羁的高士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的衣纹清圆细劲,转折有致,并稍加渲染,兼李伯时、赵吴兴之妙。设色清雅古淡,气势超拔,应属陈老莲晚年的作品。
《对镜仕女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03.5厘米 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此图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此画设色清淡,笔法劲健圆润。衣纹笔法纯用中锋,寓清刚圆劲于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之中,富有节奏感,使人感受到一种韵律美。画中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
《授徒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 横46厘米 美国加州大学美术馆藏画中人物的密与背景的疏形成对比,使人物的形象更富于真实感,产生了很强的视觉效果。人物形象夸张,身体的线条圆转,但并不讲究比例,这反映了文人绘画脱略形似的审美意识,虽不求形似,但夸张的形象却更加传神,绝无令人生厌的媚态。图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书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
《南生鲁四乐图》明 陈洪绶等 绢本设色 纵308厘米 横2895厘米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黄宾虹说:“老莲画法上溯晋唐,下开扬州八怪之先声,以至山阴诸任氏而止。”概括了陈洪绶的作品的师承与影响。《南生鲁四乐图》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四乐图》诗意,故分为四段:一、解妪;二、醉吟;三、讲音;四、逃禅。画后有款:“李龙眠画白香山四图,道君题曰白老四乐,洪绶以香山曾官杭州,风雅恬淡,道气佛心,与人合体,千古神交,为生翁居士取其意写之属门人严湛、儿子陈名儒设色。时己丑仲杪冬也。山民洪绶。”
《陶渊明故事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303厘米 横308厘米此图基于萧统《陶渊明传》,全卷分为十一段,分别为:采菊、寄力、种秫、归去、无酒、解印、贳酒、赞扇、却馈、行乞、灌酒。陶渊明为东晋名士,不阿权贵,嗜酒安贫,孤傲清高,喜从宁静中得真趣。本图描绘他弃官归田过清苦生活的几个特写镜头,每图都以陶渊明为中心,或配以必要的人物道具,各有题名。
《仕女图》明 陈洪绶 纸本设色 纵110.5厘米 横15.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陈洪绶人物画学唐宋风格,造型别树一帜,力求神韵。人物技法精到,躯干伟岸,衣纹圆劲,具有古朴之美。此画为工笔仕女,很有力度和风范。
《芭蕉美人图》明 姜隐 绢本设色 纵105.1厘米 横51.8厘米姜隐,生卒年不详。字周佐,黄县(今属山东)人。工人物仕女,细润工致,得古人之妙。花果也精雅。构景萧疏,寄情凝远,时称能品。此图绘一貌美女子于葱茏苍翠的芭蕉旁,等同伴来弈棋。人物神情淡然而清纯,姿容娇媚,与画面的清淡敷色很是协调。
《友松图》明杜琼纸本设色纵29.1厘米横9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鹿冠道人。世称东原先生。吴(今苏州市)人。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兼擅人物。诗文也古雅。其诗与评画尤深。为沈周之师。《友松图》画用竹篱所围的几间茅屋,屋内中堂有二人并坐,一书童正在开门,院外小山与庭院之间,画有石桌、石几,有盆中之松,置于石桌之上,有一人正欲展纸落墨;另有两人正边走边谈,神态生动自然。画面既有清雅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妩媚秀丽的庭园趣味。
《陶渊明像》明王仲玉纸本设色纵106.8厘米横3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仲玉(14世纪前后),洪武中以能画召至京师。此幅《陶渊明像》是画家用白描手法绘制的一幅肖像画。笔简意远,笔墨潇洒淡逸,颇有元人风格。画中的陶渊明瘦骨清像,仙风道骨,很有隐者之风。画家笔力劲健,刻画人物入木三分,陶渊明那种愿意隐遁山林的性格和内在思想,都在画面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杏园雅集图》明谢环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401厘米镇江市博物馆藏谢环,生卒年不详,字廷循,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后以字行,知学问,喜赋诗。宣德年间征入画院,大被赏遇,授锦衣卫千户,后又升指挥。擅画山水,师张菽起,并宗荆浩、关仝、米芾,洪武时已有盛名。此图绘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五人雅集杨荣家的杏园中,宫廷画家谢环亦被邀参加并作此图,共画了二十四人之多,画家本人亦入画中,是当时仕宦生活的真实写照。
《琴高乘鲤图》明李在绢本设色纵146.3厘米横95.8厘米李在(?—1431),字以政,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宣德年间著名的宫廷画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为待昭,入直仁智殿。李在擅长画人物,工山水。日本画僧雪舟曾与他切磋画艺。此图描绘了神话:周代赵国人琴高,擅长鼓琴,浪游北方各地,曾经投入涿水取龙子,和学生们约定十日回来;到了约定日期果然见他乘着一条大鲤鱼出现在水面,一个月以后,琴高又往水里去了。图中所描绘的正是琴高乘鲤鱼回去,学生们送行的情景。场景壮阔气势磅礴,师徒依依惜别,姿态各异,神情激扬,呼啸的长风,腾涌的烟涛,也好似都在为这位壮士送行。
《归去来兮图》明李在纸本水墨纵28厘米横7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李在在此画中画陶渊明《归去来兮图》“临清流而赋诗”诗意,为画卷中的第九幅。在此画中,画家在技法上采用梁楷简笔画法,描写诗人席地而坐,古松为屏,溪水三面萦绕,缓缓流去,似闻水流之声。诗人凝视远方,深思冥想,面对残秋的肃杀,展卷命笔,以入情景交融境界。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明马轼纸本水墨纵28厘米横6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马轼,字敬瞻,嘉定人,宣德年间与戴进、谢环同擅画名于京师,工诗文善画,山水取法南宋院画,宗法郭熙。此卷为马轼、李在、夏芷三家之作,共为九幅,装成一卷。夏芷,字廷芳,钱塘人。曾师戴进,学画山水,直逼业师。马轼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二幅,取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问征夫以前路”诗意,描绘陶渊明弃官归里,以驴代步,二稚童担书剑随行,歧途中问路,征夫为之指点。马轼能深刻领会原作意境,故能营造出一种深幽清雅的画面意境。
《关羽擒将图》明商喜绢本设色纵200厘米横2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商喜,字惟吉,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一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代不详。宣德年间被征入画院,并授锦衣卫指挥之职,是宣德时的著名的宫廷画家。他擅长多种题材,山水、花鸟、人物兼长,他继承南宋画院的传统,以精工富丽见长,但他也不是全摹宋人。《关羽擒将图》描写的是蜀将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擒获庞德的故事。画幅面积较通常的立轴画大,以人物为主而衬以松石为背景。故事的内容与高大饱满的人物造型和构图安排,气势强大雄伟而动人心弦。从人物造像和笔法特征上考察,这一作品与壁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与元代道教宫观永乐宫纯阳殿的壁画有一定的渊源。
《明宣宗行乐图》明商喜绢本设色纵36.8厘米横68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著名宫廷供奉画家商喜的代表作。画幅共分为六段,细致而真实地描绘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宫中的游乐活动。画中所表现的是射箭、马伎、棰丸、投壶、坐轿等场面。全图设色浓丽、鲜艳。皇帝的形象多次出现,并带有肖像特征。
《四仙拱寿图》商喜绢本设色纵98.3厘米横143.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在艺术表现上极为成功,人物的外貌及气质各异,个性鲜明,加上画法工致,笔法劲健,法度严谨,造诣高出时辈,是明代院体画中不可多得的巨制。此图是一幅祝寿图。看见空中南极仙翁(亦称寿星)驾鹤飞过,四仙欢呼雀跃。
《达摩六代祖师像》明戴进绢本设色纵33.8厘米横219.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画描绘的是佛教禅宗六代祖师的形象,计有初祖达摩,二祖神光,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六祖人物之间以岩石、泉水、苍松、古柏相连,并点装佛教圣地。把佛法尊严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将六代祖师并行安置在一个画面上,其间以松石、泉水等相隔,过渡自然,各代祖师刻画精细,情态各具。画面上署款为“西湖静庵为普顺居士写”。拖尾有明、清祝允明、唐寅、曹勋、曹溶四题,其中唐氏长题为六祖事迹。
《钟馗夜游图》明戴进绢本淡设色纵189.7厘米横12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钟馗夜游图》是传统题材,元代龚开曾描绘过,但戴进的处理方法不一样。他把人物画得很大,充满画面,其中又特别突出人物的眼睛。钟馗坐在由四个小鬼抬着的舆轿上,另外两个鬼卒为之撑伞和挑行李,月色朦胧,行色匆匆,像是在巡视和探索人间鬼怪。此画是典型的“钉头鼠尾描”画法的代表作,运线顿挫跌宕,洗练遒劲,豪迈雄浑,与大斧劈皴的简劲山石与人物相得益彰,这也是“浙派”的主要特色之一。
《砺剑图》明黄济绢本设色纵170.7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济,生卒年不详,福建闽侯人。官直仁智殿锦衣镇抚。擅写人物,风格豪放,用笔较刻露,得颜辉意韵。图绘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腰挂葫芦,衣衫褴褛,赤足立于水中,双手挽宝剑,在石上磨砺。在衣纹的描写上,用工整流畅的铁线描和兰叶描,造型准确、个性鲜明,属于继承唐宋以来工笔传统工细人物画。整幅作品,用笔秀润,设色古雅,老松苍劲,岩石朴茂,人物生动传神,体现了画家在人物画和山水画上过人的艺术功力。
《聘庞图》明倪端绢本淡设色纵163.8厘米横92.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倪端,字仲正,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宣德中入画院。工书善画,长于道释人物,兼工花卉,山水宗马远一派。《聘庞图》描绘的是三国时期“礼贤下士”的历史题材,在画面上展现荆州刺史刘表亲至山林聘请隐士庞德公的故事情节。庞德公是名士庞统的叔父,与徐庶、诸葛亮、司马德操等贤达交谊笃厚。刘表数次聘请庞公,未获应允,只得叹息而去。画面上着重刻划了刘表诚挚谦恭的态度,从而突出了统治者招聘访贤的主题。作品与其说是赞颂历史人物,不如说是在表彰当朝君王的德政,这是明代宫廷画的共同特点。
《武侯高卧图》明朱瞻基纸本水墨纵27.7厘米横4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朱瞻基(1399—1435),即明宣宗,朱元璋之曾孙,在位十年(1425—1435)。朱瞻基虽为皇帝,但是喜好闭目酣睡。诸葛亮的神情安闲自在,而举止则狂放不羁。全图素雅清淡,不施色彩,十分恰当地表达了诸葛亮清闲的田园生涯。画面线条流畅,顿挫明显,采用了“钉头鼠尾”的描法,很有表现力。
《月下吹箫图》王谔纸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2厘米济南市博物馆藏王谔,字廷直,奉化(今浙江奉化)人。生卒年不详。活动时期为成化、弘治年间,即公元十五世纪后期,弘治初以绘事供奉仁智殿。长于人物,画格出吴伟之上。此画在表现手法上,其构图采用了南宋马远、夏圭的结构方法,取景布势,简括爽朗。不作全景式构图,取一边角,把选择好的局部环境,布置在一个角落,使得要表现的场景更加集中,主题也更加突出。月下吹箫之人神态逼肖,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起蛟图》明汪肇绢本淡设色纵167.5厘米横100.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汪肇,字德初。安徽休宁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人物取法吴伟,用笔豪放不羁,自谓其笔意飘若浮云,遂自号海云。属于浙派画家,与江宁人蒋嵩齐名。《起蛟图》以奇异不凡的构思,描写了在风云变幻之中蛟龙起伏的惊人情景。在浓云迷雾间,一条神通广大的蛟龙舒展筋骨,横现于太空。在旅途之上,石壁老树下,有主仆二人在匆匆赶路,顺风左行,长者仓皇回顾天空中一条腾起的蛟龙,流露出惊异而又镇定的神色。画家采用了吴伟、张路的水墨技巧,运用泼墨法,生动地表现了蛟龙腾跃、山风呼啸的豪壮气势。
《一团和气图》明朱见深纸本设色纵47.8厘米横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朱见深(1448—1487年),为明朝第九代皇帝,年号成化,庙号宪宗,明英宗朱祁镇之长子。明朝皇帝中多有擅画者,朱见深即是其中之一。朱见深擅长画神像。这幅《一团和气图》画于他即位的第一年。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来表明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画幅上的人物远远看好似一个大圆球,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三个人相拥相抱在一起,三个人脸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为一张脸。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绝。人物的线条也相当流畅。
《雪夜访普图》明刘俊绢本设色纵143.3厘米横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刘俊,生卒年不详,字廷伟,是明朝的宫廷画家,职锦衣都指挥,擅长作山水、人物。此图是一幅历史故事画,描绘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夜访重臣赵普,询问计谋的史实。画家刘俊几乎完全是按照《宋史》的叙述,将其变为图画的。画幅层次分明:下部为赵普家的大门及院墙,门半启半闭,门外站着赵匡胤的随从数人;进入门内,有一段空地,然后便是全图的中心。赵匡胤和赵普二人盘腿而坐,身边置炭盆,既可取暖,又为烤肉。他们身后是一座大屏风,赵普的妻子露出半个身子,双手捧酒壶。君臣二人交谈正酣。画家运用线条十分纯熟,很富表现力。
《刘海戏蟾图》明刘俊绢本设色纵139厘米横98厘米中国美术馆藏《刘海戏蟾图》画刘海于万顷海涛之上,手戏金蟾的情景。画面上刘海居中,呈正面像,双手持蟾,情态和善欢悦;宽袍大袖,衣带飘动,与海涛相谐,一派得道成仙之相。在艺术表现上,这幅作品构图饱满,除人物外,海涛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画风工谨,设色淡雅;衣纹用笔,线条劲练,下笔稍粗重,但刚柔相济,恰到好处;海涛以颤笔勾描,精细异常,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汉殿论功图》明刘俊绢本设色纵165厘米横106.5厘米此图画法工细严谨,设色淡雅,人物衣纹的较为粗重直挺的线条和海涛的细劲曲线形成对比,背景的单纯润柔和人物的丰满形成一定的对比。取材于“汉殿论功”的典故。汉高祖刘邦初立,功臣在殿上争功邀赏,致拔剑砍殿柱。叔孙通乃说高祖召鲁地诸生,规定朝仪,高祖大喜,以为如此始知皇帝之尊。
《云中送别图》明陶成纸本水墨纵25.1厘米横1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陶成,字孟学,号云湖仙人,宝应(今江苏宝应)人。其生卒年不详,约在成化、弘治年间。宪宗成化七年举人,尤其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信手拈来。人物肖南宋风韵;此画水墨画人物山水,系成化二十年为送别友人赴云中(今山西大同)就任所作。人物用白描手法,树石笔墨湿润,有元人遗意,别具一格。此幅作品是画家传世作品中唯一的水墨写意人物画。陶成天性落魄,却极多才多艺,诗文奇古,胸中飒然,故名冠一时。
《梅下横琴图》明杜堇绢本设色纵207.9厘米横109.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文人雅士在梅下抚琴的情景。老梅虬曲如苍龙盘空,红梅绽开,文人雅士性情激昂,挥斥文章,谈笔风生。人物刻画精细,面部略敷铅粉,衣褶劲利流畅,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张渥的线描技巧。
《武陵春图》明吴伟纸本白描纵27.5厘米横93.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郁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面中,武陵春一手托腮,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诗思之中。在背景中有一石案,一疏梅,在案上是琴、书、笔、砚。这些陈设是为了说明武陵春多才多艺,喜读书,能诗文,且善于鼓琴,并能谱曲。
《歌舞图》明吴伟纸本墨笔纵118.9厘米横6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倡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
《女仙图》明吴伟纸本水墨纵162.7厘米横6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吴伟(1459—1508)字世英,又字次翁,号鲁夫,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幼年时流落至海虞(今江苏常熟),为参政钱昕收养,伴其子读书。经常窃笔弄墨,画山水人物之状。钱昕见后很是惊奇,说:“若作画工也?”即给他笔与纸,供他练习绘画,二十岁时到南京,画名遂起。明孝宗命其作画,称其“真仙笔也”,授锦衣百户,赐印章曰“画状元”。此画用极简的象征性手法表现女仙。
《东方朔偷桃图》明吴伟绢本水墨纵1346厘米横876厘米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吴伟画人物师吴道子,纵笔不甚经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山水巨石俱作斧劈皴。白描尤佳。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
《琵琶美人图》明吴伟纸本水墨纵124.5厘米横61.2厘米美国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在表现技法上,此画属与工笔白描一体,略似北宋李公麟。但是较之画家早年的《铁笛图》,更加流畅秀润,风神俊爽。《画史会要》、《明画录》等著录。画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折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马球图》明佚名绢本设色英国维多利亚·阿尔贝蒂博物馆藏马球在三国曹植《名都篇》中已见载,到唐代,成为宫廷所崇尚的运动。宫廷贵族以此为乐。此画即是描绘了这种热烈的场面。画中线描生动而婉转多方折,造型传神而富有活力。马则是体健膘肥,造型准确。
《吹箫女仙图》明张路绢本墨笔纵141.3厘米宽9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开阔的岸上,一女仙盘腿而坐,面部朝向波浪,双手持箫,正依节而吹,其仪态悠闲淑雅。在仙女的旁边,有一仙桃于坡石之上,勾画出一幅美妙的仙境世界。江海扬波,萧声悠扬,起落的波浪和玉萧声声充满和谐的韵律。仙女的身后古松挂藤,好像随着女仙的萧声摇荡飘曳。画中虽然没有描绘琼楼玉阁,但仍然使人感到清幽美妙。虽说画的是仙女,但看上去却是描绘的民间的吹箫少女。除人物以外,江涛、树干、石坡,都用深浅不一的墨色渲染,从而突出表现了环境物象的质感。
《溪山放艇图》明张路绢本设色纵165.8厘米横97.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张路的人物画继承了吴道子、梁楷、牧溪的疏体写意传统,发扬了吴伟放笔写意的画风,笔势极为豪壮,透露出明清写意画盛期的来临。张路的绘画艺术很受世人赞誉,明朝詹景风就盛赞他“足当名家”。在当时,缙绅们咸加推重,得其真迹,如若拱壁。此画体现了张路的人物画风格。
《苏轼回翰林院图》明张路纸本设色纵31.8厘米横121.6厘米此图是张路人物画的代表作。苏轼由于和王安石的矛盾,被朝廷贬谪,但不久又受重用,被皇上任命于翰林院。一夜忽被皇后召见,向他解释原委,并重申对他的信任,尔后皇后派人送苏轼回翰林院,并让侍从摘下自己座椅上方悬挂的一对金莲灯为他照明。此图表现的正是这一情节。人物用线细利率直,带速写之意。画风趋于豪放纵宕一类。画面无作者题款,传为张路作。
《骑驴图》明张路纸本设色纵29.8厘米横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仅以字行于世,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年聪慧,见吴道子、戴进所画人物。临摹肖其神,以画成名。以庠生游太学,然竟不仕。转而寄情绘事,是明代追随戴进、吴伟的重要浙派画家;在人物上师法吴伟,但秀逸不足,狂放过之;山水上有戴进的风致。此图画一老者骑驴而行。老者稳坐驴背,悠然自得,任驴子快步嘶叫,耐人回味。人物衣纹线条简练而又潇洒流畅;小驴用墨笔直接以没骨之法写出,造型准确,神态生动。画虽简逸却更见功力。
《听琴图》明张路绢本水墨纵31.4厘米横61厘米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藏张路擅画人物,最早也成名于人物。其画笔势遒劲,用笔迅疾粗放,协感较强。此图原为大型册页,高居翰认为画中题材可能是“俞伯牙为钟子期弹琴”的故事,表现文人的雅逸生活。画中二人,一个弹琴,一人听琴,弹奏者专心致志的神态和欣赏者妙不可言的表情,颇为生动。人物面部刻画较细,衣纹线条粗细转折较为显露,反映了浙派晚期笔墨特征。
《老子骑牛图》明张路纸本设色纵101.5厘米横55.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在表现手法上,张路受吴伟的影响很大,笔势狂放而草率,但笔墨变得愈加雄奇。人物结构准确而又稳妥,基本合乎人体比例。人物的面部刻画得非常传神,衣纹的穿插也灵活巧妙,整个人物给人一气画成之感,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致。此图不写背景,老子坐于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经》卷,正抬眼注视着一只飞蝠。
《寒山拾得图》明蒋贵绢本淡设色纵173.5厘米横105.5厘米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蒋贵,生卒年不详,号青山,仪真(今江苏仪征)人。师吴伟,人物画细致逼真,山水画亦重写实。此图画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与拾得二人。寒山亦称寒山子,居天台丰县寒岩,好吟词偈,状似疯癫。拾得是孤儿,寺僧拾而养之,故名拾得,在寺执炊涤器,与寒山友善。图中右部署有“青山”,为蒋贵号,并钤有印。这是目前所知蒋贵唯一署名的作品。
《秋林觅句图》明万邦治绢本设色纵164.5厘米横101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万邦治,生平画史无记载。据传世作品考,字石泉,擅画人物,其笔墨明显受到浙派影响。此图描绘一老者伫立在古树下寻觅佳句的情景。老人鹤发童颜,清逸矍铄,似乎仙风道骨一种扑面而来。画面风格豪爽飘洒,有“江夏派”吴伟之笔意。
《汉钟离像》明赵麒绢本设色纵134.5厘米横57.2厘米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赵麒,画史无传,生平不详。其落款似明代画家。明代对佛道二教非常重视,宫廷画家曾创作许多道释画。“八仙”是当时道教画最风行的题材。此图绘诙谐飘洒的汉钟离于波浪翻滚的海面,雾气升腾的场面对渲染仙家的仙风道骨很是有便利之处。
《春泉小隐图》(局部)明周臣纸本设色纵26.5厘米横85.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是周臣为裴春泉绘其隐居小憩的情景。绘松石下荫茅堂,一人在堂中伏几假寐,又有一童子洒扫堂外。门前一弯小桥,流水与湖水相接,即寓春泉之名。画中主人和童子刻画传神,主人假寐,小童扶帚回望主人,人物两相呼应,所用线条细劲流畅;桥下流水,用线表现,似闻哗哗水声;小桥对岸其山石也用重墨,两棵探向泉水的婆娑之树,和茅屋边的垂柳、苍松遥相呼应,情态各具。
《杂画册》明郭诩纸本设色郭诩,生卒年不详。字仁宏,号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兼有粗笔和细笔两种面貌,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风格豪放与吴伟齐名。此图册为山水、花卉、人物集,共绘图八幅,每幅图各题七绝一首,以诗配画,抒发胸中意绪。《蕉石妇婴》图中的人物,运用白描工笔画法,女子的脸部用笔轻细柔和,形象端庄秀美;衣纹线条流畅,情调凝静,风格独具。所画的山水,笔墨滋肆,以狂逸的气势取胜。在花鸟画方面,画家的突出的创造性的成就是采用没骨法来绘写花卉草虫。
《琵琶行图》明郭诩绢本墨笔纵154厘米横46.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运用工笔白描法,端坐的白居易和抱琵琶侧立的商女,均以细秀流畅的兰叶描勾出,比例合度,情态细致,风格清新淡雅,毫无狂态和逸笔,属于郭诩比较工细的一路画法。然亦透出画家对简逸的追求,如在情节铺叙方面,省却了环境和陪衬人物,着意刻画两位主角,并突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情态,笔简而意完。
《东山携妓图》明郭诩纸本墨笔纵123.8厘米横49.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郭诩擅长画人物、山水,善用简笔写意法,三二笔横涂竖抹,放逸脱俗;此有工整的轻勾淡染,然亦具逍遥豪迈之韵。此图是以东晋名士谢安栖隐东山的轶事为蓝本。谢安,字安石,未入仕前已名重于时,朝廷屡次征召,皆以病辞,隐居会稽之东山,放情山水,以声色自娱,每出游必携妓同行。后出仕司马,又升任宰相。在此画面上,谢安清须飘洒,气宇轩昂;三妓云发高耸,缓步随后。
《古贤诗意图》明杜堇纸本墨色纵28厘米横107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无款印。共九段,每段有金琮书诗,卷未金琮跋云:“□□索仆书古诗十二首,将往要杜柽居为图其事,柽居无讶仆书敢占其左,以渍痕在耳,他玉图成必有谓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者,仆奚辞焉。弘治庚申六月廿八日,金琮记事。”全卷画幅,杜堇细心体会诗意,作出巧妙构思,人物突出,情景交融。人物用白描法,线条流畅,稍有轻重提按,含蓄秀雅。山石树木安排简洁而自然,山石用侧锋斧劈皴,近马远、夏圭,但用笔却缜密透逸,具元人韵致。此图为其白描巨构佳作。
《题竹图》明杜堇纸本墨笔纵191厘米横10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右上自题七绝一首,署款“柽居杜堇”。从题诗悉知此图绘宋代著名诗人苏轼题竹的故事。画面正中高帽长须、执笔题竹者即为苏轼。人物衣纹作兰叶描,又稍见转折和顿挫,纤细而有力。墨竹主干细加晕染,逐节分明,笔墨亦显细秀特色。唯山石勾皴较随意,多尖峭折角和方向不定的短皴,近似“浙派”戴进的山石,其画法似乎与“院体”、“浙派”有一定关系。杜堇的画风也反映了成化、弘治时期绘画所具的时代性。
《宫中图》明杜堇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杜堇(15—16世纪),本姓陆,出继杜氏,字惧南,号柽君,又号古狂,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好为诗文,擅长绘画,工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尤精人物,宗法李公麟白描法,线条纤细流畅,又别具秀媚之态,为当时白描高手。他后来寓居京师,唐寅30岁进京会试时,曾与他相识,《六如居士全集》中,有诗赠杜堇诗曰:“白眼江东老杜迂,十年流落一囊书。长安相见红尘里,只问吴王菜煮鱼。”唐寅有路较工致人物画,就受杜堇一定影响。此长卷似摹自南唐周文矩的《宫中图》,又汇进作者自己的创作笔法。图中描绘了后宫之中嫔妃们的日常生活。
《伏生授经图》明杜堇绢本设色纵147厘米横104.5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此图布势跌宕起伏,运笔迅疾顿挫,具豪迈放逸意趣。这种繁简结合、工写相兼的表现手法,在他的其它作品中也同样可以见到,反映了较全面而娴熟的技艺。伏生为汉代济南人,字子贱,原为秦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受到极大打击,至西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的人,时伏生已年九十余,老不能行,文帝使晁错往受,得二十八篇,即所谓《今文尚书》。此图表现的即是这个题材,图中倚坐在方席上的老者即是伏生,鬓发苍苍,老态龙钟。
《山水图》明张復纸本墨笔纵33.2厘米横136.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復山水仿吴镇,墨气苍劲淋漓,其所画草树人物各臻其妙。画家描绘江南水乡,透过大批密林杂树,隐现的村落茅舍,田野农事以及农居生活,富有生活气息,远景云气弥漫,有很强的空间感。这幅山水画在构图上富于巧思,在明代文人画中很是少见。墨笔苍茫浑厚,破笔纵横挥洒,焦墨、淡墨层层积染,淋漓尽致,远近层次毕现。整幅作品开合、疏密、动静、虚实,皆得自然之妙,富有耐人寻味之意趣。
《云中玉女图》明 崔子忠 纸本设色 纵169厘米 横52.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崔子忠擅画人物、仕女,他的画风远追晋唐意趣,不囿于宋元窠臼。画法近于南唐的周文矩,衣纹多屈曲转折,墨色灵秀,设色清丽。他兼工肖像画,人物画闻名大江南北。他的许多人物画,衬以山水景致,益显精妙。此图笔墨精妙,设色清雅,有飘渺空灵之感。
《吹箫仕女图》明 薛素素 绢本水墨 纵63.3厘米 横24.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薛素素生卒不详,明代的女书画家。吴(江苏苏州)人。名薛五,以字行。又字润娘,一作润卿,号雪素。万历年间金陵名妓,姿容雅艳,能诗善书,通音律。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花园的一角,曲栏围绕,一位仕女正端坐吹箫。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一作品用笔严谨,兼有粗细两种风貌。仕女刻划精细入微,衣纹用兰叶描法,细劲流畅,颇具清雅之趣。 整幅作品细中有粗,粗中有细,画面的格调宁静优雅,不失为一幅水墨仕女画精品。
明 曾鲸 纸本设色 纵105.4厘米 横4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曾鲸(1568—1650)明代画家。字波臣,福建莆田人。寓居南京,一生多活动于杭州、桐乡、宁波、余姚、南京等地。曾鲸擅画肖像,曾为董其昌、陈继儒、项子京、葛一龙、王时敏、张卿子、黄道周等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画像。曾鲸作传神画,总是精心观察体会,抓住对方的精神特质,点睛生动,咄咄逼真,俨然如生。此画描绘顾梦游端坐石上,身后为陡峭的山壁,顾梦游神态超然。
《张卿子像》明 曾鲸 绢本设色 纵111.4厘米 横36.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此图是天启二年(1622)画家为杭州著名医学家张卿子所画的肖像。画面上没有任何景物、道具的陪衬与点缀,只画张卿子面带微笑,手捻胡须,略侧着身躯,似正缓步行走。人物的身体比例适当,情态端庄自然,其宁静、坦荡、和善的性格特征得到了精彩的表现。这幅肖像是曾鲸传世作品中的精品。在这幅画上,画家着力于人物面部的刻划,既注重墨骨,又借鉴西洋画法,用多层烘染体现面部的凹凸,使脸部具有了较强的体积感,并富有质感。人物的身体结构清晰,比例适度,动作自然,衣纹线条垂长而方折多变,坚劲挺拔,又用淡青色贴着墨色线条稍加渲染,使墨线更显劲健生动,笔墨趣味浓厚。
《葛一龙像》明 曾鲸 纸本设色 纵30.5厘米 横7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面所绘的葛一龙,字震父,江苏吴县人,是与曾鲸同时代的一位著名文人。《葛一龙像》充分体现了画家的肖像画技法。这幅作品构图空阔,葛一龙侧坐斜倚着一部书卷,他的面部轮廓及五官以细笔勾勒,用笔凝练,稍用淡墨晕染;衣纹用细劲流畅的线条勾出,飘逸简括。精简的用笔和疏淡雅洁的格调,生动地体现出葛一龙沉静儒雅的性格特征。曾鲸作画注重点睛,这幅图上葛一龙的目光沉静,仿佛若有所思。
《徐光启像》明 佚名 纸本设色 纵56.5厘米 横30.7厘米此图以精湛的技艺刻画了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形象。人物的衣纹用铁线描法,挺劲流畅,画法先墨骨,然后敷彩。生动而传神。画中人物的面部,总是先绘墨骨,即先用线勾出面部轮廓和五官位置,再层层烘染,多至数十层,使之富于立体感,很有表现力。
250585 通币2007-4-22250585 通币《人物故事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全册共十页 每页纵41.1厘米 横3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册人物故事图,是画家工笔重彩人物仕女画的代表作,共有十页,所画人物、仕女,多属传统题材。表现历史故事的有“贵妃晓妆”、“明妃出塞”、“子路问津”;属于寓言传说的有“吹箫引凤”、“高山流水”、“南华秋水”;描绘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诗词的有“浔阳琵琶”、“捉柳花图”。用工笔重彩,每幅画面的布局背景、亭台、楼阁、屏风、器具、舟车等等,界画精巧周密,一似不苟,在绚丽中呈现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画家娴熟、高超的画艺。这一图册,是画家的代表杰作。
《桃村草堂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松下一人独步,一童子正捧瓯过桥。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这是一幅文人隐士的普通生活图景,表现了古代文人崇尚山林的心境。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谨,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
《桃源仙境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75厘米 横66.7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此画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似学宋赵伯驹一派。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严谨工细。停琴静坐的老者,静静地坐着,似乎正陶醉在大自然。
《修竹仕女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88.3厘米 横6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仇英是明代中期画坛上难得的全能画家。人物、山水、花鸟、界画无所不工,青绿、浅绛、水墨、工笔、写意俱极精妙。此幅《修竹仕女图》中仕女作唐妆,形象秀丽,衣纹铁线描,细劲流畅,画法从五代、宋人传统发展而来。在撷取典型情节、形象表达题意方面,显示画家的缜密巧思。
《临肖照中兴瑞应图》明 仇英仇英一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为临古之作,《丹青志》评为:“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达到“精丽艳逸,无渐古人”的精熟水平。相对来说,却缺乏创造性。此图取景宏阔,结构严整,人物刻画精细,位置显著。在驾驭复杂场景、安排主次方面,反映出画家精深的造诣。
《清明上河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30.5厘米 横98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幅《清明上河图》是明代画家仇英所描绘的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人民生活实景。以卖画为生的仇英与文徵明、唐寅在上流社会的地位十分迥异,他所处的地位低下,熟悉下层社会生活。他的作品所流露的浓浓的生活气息是其他吴门画家所无法比拟的。仇英与张择端一样,在他的《清明上河图》也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虽然在艺术性和史料价值上难以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却也构筑了一幅颇有声势和气魄的风俗画,画面的人物形象,生动而具有独特风貌,是仇英的力作。
《幽居乐事图》明 陆治 绢本设色 共十页 每页纵29.2厘米 横5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陆治(1496—1577),字叔平,吴(今江苏苏州)人,居太湖包山,因号包山子。善诗文书画,师祝允明、文徵明。画擅花鸟,工笔、写意均能,人谓得徐、黄遗意。此画画法简逸,描绘的是渔父、放鸭、听雨、踏雪等村居乐事。其中“渔父”一图,画渔夫们在水上捕鱼,一个渔夫正撑船而行,一个渔夫正要撒网,一个渔夫正在收网,水波滟潋,细柳飘浮,芦苇摇荡,一幅优美的渔民生活图景。“听雨”画大雨滂沱,狂风大作,一长者正在茅屋之中,横身斜卧听窗外风雨之声,雨中一人正撑伞而行,低头躬身,行步艰难。
《南极老人图》明 吕纪 绢本设色 纵217厘米 横2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吕纪(1477—?),字庭振,号乐愚,一作乐渔,鄞人(今浙江宁波),弘治间(1488—1505)被征入画院,供事仁智殿,官至锦衣卫指挥。善画花鸟,初学边景昭,后研习唐宋诸家名作,略变南宋画院体格,也偶作山水人物。是明代与边景昭、林良齐名的院体花鸟画代表画家。图中对空拱手似在恭迎远客的老者,为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南极老人,又称寿星。人物用笔工中带写,形神俱备。
《谪仙玩月图》明 谢时臣 纸本设色谢时臣(1488—1567)号樗仙,吴(苏州)人。是沈周、文徵明以后的吴派名家。善山水,得石田意而有变化,笔势纵横,设色浅淡,人物点缀,极其潇洒。在此画中,画家用流利的细线勾勒,然后用淡绿色略加晕染,将激流旋涡、惊涛拍岸的水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与江上行舟和天上飞云构成一种强烈的动感。画中人物形象用笔粗率简括,抬头望月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竹亭对棋图》明 钱榖 纸本设色 纵62.1厘米 横32.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图题示:“小诗拙画问讯凤洲先生。经时不见王青州,养疴高卧林堂幽。竹寒松翠波渺渺,四檐天籁声飕飕。围棋招客赌胜负,劝酬交错挥金瓯。有时弄笔染缃素,句新调古人争收。城居六月如坐甑,曷欲对面销烦忧。美人迢递不可即,东江目断沧波流。丙寅中秋四日,钱榖”。 《竹亭对棋图》以及画上的题诗,可以说是当时苏州文人闲适生活的写照,因而也可以称它是一幅典型的士人消夏图。此图是一幅工笔画,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染力,也使得画面的整体感更强。另外,茅亭中画有四个人物,着墨虽不多,但却情态各具。
《春庭行乐图》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29 .1 厘米 横65.4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此画用工笔重彩,布局背景界画精巧周密,一丝不苟,在绚丽中呈现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画家娴熟、高超的画艺。这一图册,是画家的代表杰作。此图描绘的是宫廷嫔妃在春天里消磨时光的行乐图,为典型的“院画”风格。
《红拂图》明 尤求 纸本设色 纵112.8厘米 横4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红拂本是唐氏传奇《虬髯客传》中大贵族杨素的家妓,原名张出尘,因常手持红拂而得“红拂”之名。唐初兵部尚书李靖尚任马邑都丞时,曾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求见杨素,两人在交谈之时,立于一旁的红拂见李靖抱负不凡,顿生仰慕,夜间二人遂化妆私奔,结为夫妇,同至太原,后红拂扶助李靖建立功业。此图所描绘的正是李靖拜见杨素时谈话的场景。在一个素面大屏风的前面一矮榻上,杨素坐于其上,傲慢不经,形迹自若,李靖拱手坐于其右前一绣墩上,敬畏谦恭中又透出机智精明,充满智慧。在杨素右侧,红拂女手持红拂,正凝神静听李靖陈述,其余家妓三三两两立于杨素两侧,有的持扇私语,有的持如意欲与红拂交谈。
《人物山水图》明 尤求 纸本设色 纵25.8厘米 横21.9厘米 共十二幅 上海博物馆藏尤求,生卒年不详,字子求。号凤丘(一作凤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善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而精妙不及。画仕女,师法仇英以名世。尤善白描。这册《人物山水册》,山水多做江南景色,山峦莪蔚,云雾弥漫,苍翠密林间或露殿脊,或藏茅屋。人物则高僧逸士盘桓于苍松之下;仕女倚柳远思;湖水迷蒙;或青琅万竿之畔,仕女漫步凝眺;画悠闲高雅之趣。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润,设色或青绿、或浅绛。浓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
《罗汉图》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2厘米 横282.3厘米吴彬工于人物、佛像,长于山水。其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笔墨出奇;所画佛像人物形状诡怪,迥别前人,自立门户。尤善白描,脱唐宋规格,笔端秀雅,常用篆款,性格耿直,为人清正。吴彬是明代后期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他的人物画,笔法严谨,有细密和粗劲厚重两种面貌,风格新奇,自成一家。此幅《罗汉图》不囿古法,每出新奇,形成独自的风格特点。
《佛像轴》明 吴彬 纸本设色吴彬,字文中,又字文仲,号枝隐头陀,自称枝庵法僧。福建莆田人,流落寓居金陵(今南京)。万历年间,以能画而被推荐,授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其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万历、崇祯年间。《佛像轴》画一古佛高坐,下边有佛弟子二人。此幅作品细密和粗劲厚重兼有,佛像仪态娴静,趺跏而坐,两手相叠,上手拈佛珠,眼神内敛,面部表情沉静似水,在艺术表现上,此图构图奇特,古佛高坐,占有画面的上半部,古佛的形象巍峨高大,程度夸张,和右下角两个形象偏小的佛弟子形成对比。
《涅磐图》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00.2厘米 横208.4厘米 日本圣福寺藏此图表现佛祖圆寂涅磐的场景。佛祖衣纹用线粗重,穿插自然有势,粗重的衣纹之间饰以数种细纹,衣服的整体描写尚属工细。弟子及其他人物,则用粗线处理。弟子的面部表情虔诚,表达出作者对佛的虔诚和敬意。整幅作品用笔拙厚而不板滞,有一定的装饰趣味。 众多佛门弟子、道家神仙、精怪鬼异及凡界男女,纷纷前来吊唁。神情或悲恸,或穆然,或惊诧,与佛祖平和安详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
《明宣宗坐像》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10厘米 横171.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家在此图中以娴熟细秀的笔法描绘,造型精巧细致,人物性格鲜明,能恰当而充分地表现出其身份和心理特征。此幅画为明宣宗朱瞻基坐像,威严庄重而不怒自威。
《漉酒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37.4厘米 横56.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此画描绘的是东晋陶渊明漉酒的生活情景,漉酒即将所酿的新酒用纱布过滤澄清的一道工序。画面中央,陶渊明脱巾散发,籍虎皮而坐,风神潇洒,气度轩昂,两童子相对助其漉酒,稚气可掬。上方有三树高柳,绿茵浓密,树根石隙,菊英缤纷,竞吐芬芳。柳菊相应,点明了夏末秋初酿酒的节候特征,也渲染了陶渊明独特的品格与心胸。本图着意通过人物动态神情的刻划,环境道具的烘托,成功地揭示出陶渊明超旷虚灵、静穆、澹远的性格。
《三教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15.7厘米 横5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中描绘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事实上这种场面是从来不曾存在的,画家不过是凭借手中画笔,表达了自己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在画中,丁云鹏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对佛像的擅长,一方面更是以信徒的身份,因此,他将释迦牟尼置于中心,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课晶、凸鼻、虬须、红袍,法相庄严慈祥。释迦两侧的岩石上,分画孔子与老子侧坐。孔子束峨冠蓄长须,着蓝色暗花长袍。老子骨骼权奇,长眉疏发,着褐色布袍、云头红履。
《达摩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10厘米 横39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整幅画面天地开阔,中间画浅色工笔红衣达摩端坐于岩石上,达摩两手合抱,双目下垂,神态端庄,衣纹用浅黑线条,疏密变化有致,特别是其身下的坐垫处用细密的短线和衣裙的长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画面的设色讲究对比,明暗相间,将人物衬托得格外鲜明。丁云鹏所画的《达摩图》,不受佛经教义的束缚,画面上看不到象征神明的东西,而更多地赋予凡人的形象,这正是画家所具有的独特风格。此画构图简洁而不空乏,人物神情生动,笔法如行云流水,显示出画家杰出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真可谓开晚明新风,影响深远。
《六祖像》明 丁云鹏 纸本墨笔 纵127厘米 横60厘米 北京荣宝斋藏丁云鹏(1547—1628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今安徽休宁人。擅长人物、佛像、仕女。白描师李公麟,似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长。也工山水,风格略近文徵明和仇英。供奉内廷十余年。丁云鹏的画法,早期细秀,晚年粗略。此图以白描手法画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诵经于菩提树下,前有三僧或坐或立,似在辩论经义。
《观音图》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97.2厘米 横33.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图人物面相与手指以工笔重彩,平涂淡色,粗细、浓淡间对比强烈,转换自如,其设色古朴,秀雅不俗,较全面地体现了丁云鹏在粗笔佛像、人物画方面的最高成就。此图天地开阔,中以浅色工笔画白衣大士端坐岩石之上,双目下垂,身旁净瓶插花青新竹数枝。
《山水花卉人物图》明 徐渭 纸本水墨 每开纵26.9厘米 横3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册用水墨写意法画人物、山水、花卉,笔法纵逸,泼墨淋漓,形象简练生动,每开均有自题。此册技法全面,可以体现徐渭的才华纵横奔放,把写意画推向又一个高峰。徐渭的这册《山水花卉人物图》可以窥见徐渭的绘画成就和超人的艺术才华。这册作品,风格粗简恣肆,痛快淋漓。用笔枯淡浓湿、疏密虚实,俱在法度之中,此所谓“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显示出作者的才华与性格。
《千秋绝艳图》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代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
《瑶池仙剧图》明 张翀 绢本设色 纵192.5厘米 横10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翀,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7世纪。字子羽,号图南,南京人。擅人物、仕女,笔墨豪迈,设色古雅,花草娟秀,山水清润。该图描绘古代传说的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等形象。
《渊明醉归图》明 张鹏 纸本设色 纵120厘米 横60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张鹏,生卒年不详。字应秋,号云程,福建瓯宁人。发身儒林,游心艺圃。擅人物,尤工山水,兼工花草、翎毛。其画集百家之长,书臻四体之妙。观此画面使我们联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等。陶渊明的衣纹用高古游丝描,轻圆细劲。童子的衣褶顿挫分明,方楞出角。自题:“酩然尽兴酬佳节,指(只)恐梅花催鬓霜。”更深化了图的意境。
《三驼图》明 李士达 纸本水墨李士达,号仰槐(亦作仰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后来隐居新郭。《三驼图》描绘的是三个行走着的驼背老人。前边一个提盒持杖,正回首而顾,中间一个拱手向前,似在问候,最后一个紧紧跟来,拍手大笑。三人的形体和动作各异,笑态可掬;情调诙谐,寓意深长。衣纹上作“混描”,线条劲健而流畅,须发等稍作皴擦。画面没有背景,显得意境高远。此图的主题在于表达“世无直人”。其上方有钱允治的题诗:“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杏园宴集图》明 崔子忠 绢本设色 美国加里福尼亚柏克莱景元斋藏崔子忠(约1574—1644),初名丹,字开予,改名子忠,字道母,号青蚓,一作青引,号北海,山东莱阳人。寓居顺天府(今北京)。他曾从董其昌学画。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匿居土室饿死。善人物,细描设色,自出新意,与陈洪绶齐名,当时有“南陈北崔”的美誉。 这幅作品笔墨精妙,设色淡雅,有缥缈空灵之感。在具体表现上,衣纹做颤笔描,其颤笔描。抖动多变,折而不滞,颤而不散,加强了衣服的质料的柔软质感和随风飘曳的动势,形成了一家风格。
《藏云图》明 崔子忠 绢本设色 纵189厘米 横50.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藏云图》就是衬以山水、以人物为主的绘画,其高山大川的描写为刻划人物服务。此图中段画一团云气缭绕,唐代大诗人李白,盘腿端坐于四轮椭圆底盘车上,缓缓行于山路中。李白仰首凝视头顶之上的云气,神态闲逸潇洒;一稚童肩搭绳索,牵引着车子,另一稚童肩荷竹杖,作引导状。人物的衣纹用笔遒劲,颤笔细描,自成一格。
《货郎图·春景》明吕文英绢本设色纵161.2厘米横91.8厘米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资料馆藏吕文英(1421-1505),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擅画人物,亦写山水,为明代浙派名家之一。孝宗弘治间(1481-1505)与吕纪同以指挥知直仁智殿。文英以人物、吕纪以翎毛而受宠,人呼文英为“小吕”,吕纪为“大吕”。传世作品有《江村风雨图》、《货郎图》等。以货郎为画题在宋以后的风俗画中十分流行。此图分春夏秋冬四幅。在春景中,以牡丹、桃、松柏来体现春意。
《货郎图·夏景》明吕文英绢本设色纵161.2厘米横91.8厘米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资料馆藏夏景中以蜀葵、椿、柳等作为季节标识。无款。各幅画面中央上都有“钦赐吕英图书”的朱印。结合场景特征来看(本文来自通吃岛股票论坛),此图可能是吕文英受命为宫廷贵族们贺喜而画的。
《货郎图·秋景》明吕文英绢本设色纵163.2厘米横91.5厘米日本根津美术馆藏四幅作品都以雕栏玉砌、花木映衬的庭院为场景,表现卖货郎以各种小商品逗诱孩童的快乐情景。[img]http://www.esgweb.net/Html/ldmh/renwu/PICS/253.jpg[/%3Cbr%20/%3E 《货郎图·冬景》%3Cbr%20/%3E 明吕文英绢本设色纵163.2厘米横91.5厘米日本根津美术馆藏%3Cbr%20/%3E 四幅作品在构图、人物描绘和场景处理上大致相似,只是用不同的花木表现季节的变化。%3Cbr%20/%3E %3Cbr%20/%3E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明沈周绢本设色纵170.7厘米横89.8厘米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世代隐居吴门。成语“东山再起”,说的是东晋谢安辞职归隐东山(今浙江上虞境内),其后复职为相的故事。此图表现的是谢安东山携伎外出郊游的情景。
《湘君湘夫人图》明文徵明纸本设色纵100.8厘米横35.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人,与沈周是同乡,并师事沈周。他是“吴门四家”中沈周而下的第二位大家。《湘君湘夫人图》是根据诗人屈原的《九歌》中的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绘的。此图画法简洁明快,无背景衬托。人物的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细劲而舒畅,有益表现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动态,给人以飘飘若仙之感。在颜色运用上,主色只用朱膘、白粉两种,形象古意中见灵动。
《惠山茶会图》明文徵明纸本设笔纵21.9厘米横6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文徵明与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在山下井畔饮茶赋诗的情景。作品运用青绿重色法,构图采用截取法,突出“茶会”场面。树木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并运用主次、呼应、虚实及色调对比等手法,把人物置于高大的松柏环境之中,情与景相交融,鲜明表达了文人的雅兴。笔墨取法古人,又融入自身擅长的书法用笔。画面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插,流畅中间见涩笔,以拙为工。
《泉石高闲图》明文徵明纸本墨笔纵68厘米横25.5厘米沈阳博物馆藏此图画溪岸一段,古木三章,一老者临流而坐,静闲听泉。画面用笔简略而凝练。左上侧自题“庚戊八月廿四日徵明写泉石高闲时年八十又一”,下钤“徵明”、“停云”二印。右下钤“煜峰鉴赏”、“虚斋秘笈之印”、“治晋斋印”等鉴藏章。
《兰亭修禊图》明文徵明金笺纸本青绿设色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人们在阴历三月上旬要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人,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记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时欢乐的心情。在此图中,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方法勾画了曲水弯弯,兰亭环抱其中,临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纹概括,富于一种装饰趣味。人物的动态刻画上,也相互呼应,交谈状,吟诗状,顾盼状,情态各具。
《孟蜀宫妓图》明唐寅绢本设色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取材于五代西蜀后主孟昶的宫廷生活,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宫妓的神情状貌,并题诗云:“莲花冠子道人在,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画面中间有一正一背两个宫妓,在近处的背向者身穿一件淡黄色的长褂,与其相对者则身穿一件颜色较深的花青大褂,这就在颜色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生动的艺术效果。其余的部分或浓或淡,或冷或暖,或呼应或对称,变化十分巧妙自然。值得注意的是,画家所描绘的仕女,皆柳眼樱唇,下巴尖俏,这就使我们得知当时的时尚。在设色上,画家采用了“三白”设色法,就是用白粉烘染额头、鼻子、脸颊,这一方法的运用对表现宫妓弱不禁风的情态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秋风纨扇图》明唐寅纸本水墨纵77.1厘米横39.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画家用遒劲飞舞的线条,表现了生动的形象,刻画了一位体态丰盈,举止安详,头部勾勒精工的富贵人家之少妇。画家在画脸、手和胸的部位,宛如北宋李公麟圆细流丽之笔,而衣裙、腰带、披肩多以南宋李唐飘举方折之笔,这种方圆兼施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的动态美和形体美。虽然用水墨描写,却有丰富的色感,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画上钤有多方收藏印章。
《杏花仕女图》明唐寅纸本设色纵142厘米横60厘米沈阳博物馆藏唐寅能诗文,工于画,即画人物仕女,也画山水花鸟,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自宋代的李、刘、马、夏,元代的黄、王、倪、吴,无不研解,行笔秀润缜密而有韵度。初师黄臣而雅俗迥异。山水学刘松年、李唐之皴法,也青出于蓝。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称为“吴门四家”。此图表现一伫立于杏树下的丰盈女子,手捧小鸟,兀自沉思,画上有唐寅的自题诗和多方收藏印章。
《东篱赏菊图》明唐寅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均为他题画的别号,吴县(今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举应天府(今南京市)解元,次年因涉科场案件,株连入狱,而被革黜。赋性疏朗,任逸不羁。曾经刻其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此图表现雅士赏菊的场面,笔风洒脱而流畅。
《牡丹仕女图》明唐寅纸本设色纵125.9厘米横57.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唐寅是一个饱尝了世态炎凉滋味的画家,同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江南才子,但仕途落魄。二十九岁时因为科场舞弊案被无辜牵连,蒙冤入狱。他遭此打击,再也无心为吏。许多昔日向他求诗乞画的座上客,转而将他视若路人。图中玉立一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扇,左手拈花,体态丰盈,举止安详,头部勾勒精工,晕染匀称,是富贵人家之少妇形象。
明 唐寅 纸本设色 纵135.3厘米 横58.4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唐寅的仕女画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线条细劲,设色妍丽。一种笔墨流动,挥洒自如。画中嫦娥,用清丽圆细的笔触描绘其脸、手和胸。而衣裙、披肩、腰带多以飘举方折之笔出之,这种方圆兼施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的动态美。设色浅淡,年久有褪,益见清雅。
《临韩熙载夜宴图》明 唐寅 绢本 设色 纵30.8厘米 横547.8厘米 重庆市博物馆藏画家晚年信奉佛教,取号六如居士,日趋消沉。他的《桃花庵歌》有“别人笑我成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在他的自题的七言绝句中有:“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此图为唐寅临摹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五代名士韩熙载故意耽于声色以避后主李煜的召用。唐寅临摹此图时,在背景中作了较大的改动,而人物形象更显得浓艳华丽,具有明画风格。
《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明 唐寅唐寅到了晚年,家里变得“僮仆据案,夫妻反目,归有狞狗,当门而噬”。画家在给文徵明的信中说:“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可谓晚景凄凉。此画为唐寅临摹宋代画家李公麟的《饮中八仙图》,将八仙的风流倜傥表现得非常传神而生动。
《吹箫图》明 唐寅 绢本设色 纵164.8厘米 横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唐寅的人物画,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画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种娇小而端丽的美女形象。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
《李端端像》明 唐寅唐寅的人物画,大致未逾南宋人物画的格局,多在刻意塑造一种娇小而端丽的美女形象。此图是唐寅仕女画的代表作。她发髻高高地挽起,表情凝眸静思,束妆典雅明丽,丰姿亭亭玉立。裙带在微风之中轻轻飘动,姿容秀美,栩栩如生。
《玉洞仙缘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67厘米 横6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远离尘埃的人间仙境。画面奇峰峻岭,苍松翠柏,琼楼水阁,溶洞流溪,云烟缥缈其间,山壑时隐时显。溪水潺溪的溶洞前,一士人临流抚琴,陶冶于自然美景之中,侍童们忙着煮茶、端盘和陈设古玩,以助主人雅兴。瑰丽多姿的山川景色和乐在其中的生活情趣,展开出了士大夫理想的隐逸环境。这类题材和构思,在前人作品中经常出现,但仇英在幽美宁静之中更多赋予欢悦、明快的情调,具有一种健康欢乐的意趣,而较少消极遁世之感,这在同类隐逸题材中是颇具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