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再努力,还来得及吗?的确有些晚了
总要看一看太阳
前两天在某瓣上刷到一个话题:母亲说的哪句话给你留下了很大的伤害?
我想了想莫过于一句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我考研失败时,我妈这么说。
我考博失败时,我妈这么说。
我相亲失败时,我妈这么说。
我拒绝花钱进体制内时,我妈还这么说……
我是否心比天高不好评判,是否命比纸薄也不好断言,但每每听到母亲这句话,我就有一种感觉:我的努力就是个笑话。
别人努努力,能往前跑;我努努力,能待原地。于是,我也不禁开始怀疑起自己:
我是真努力了,还是在假装努力?
若说我没努力,我也的的确确没有享受多少轻松,没有多少毫无羁绊的放纵欢愉时刻;
若说我努力了,可年过30好像也没混出个人模狗样来,更何况世俗里的成功定义呢?
在很多无力感泛滥的时刻,也觉得努力就是个笑话。我爸常问我:时不待我,以后有何打算?好几次,我舔舔牙齿想说混吃等死,但话到嘴边没有一次说出口。
如果说20岁的努力充满了幻想和勇气,那么30岁的努力则多多少少带有不得不的意味,我甚至觉得,30多岁再去努力,本意是想得到什么,结果却是不失去什么即为得到。
所以,如果你问我,30多岁再去努力,晚不晚?是否还来得及?
职场达人哈叔在《认知进化》里分享了这样一句话: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所回不去的曾经。
30多岁再努力,到底算不算晚?
能够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我们在心理上就已然知晓答案:肯定是晚了啊!
毕竟相比于初出茅庐的20多岁的人来说,30多岁的优势真的非常有限。因为在此之前,你可以大胆地想象生活的无数可能性,但在此之后,你却需要学会面对失意和无序的人生。20岁的生猛,到30岁时都变成了小心翼翼。
工作中,20多岁的时候,可以不开心就辞职;但30多岁时,因为房贷车贷信用卡而让你再也没有拍拍屁股走人的勇气,更何况30多岁还有很多像我一样连还房贷车贷资格都没有的人。
20多岁的年纪,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才华,时时都是怀才不遇;到了30多岁,觉得自己最缺少的就是才华,生怕别人开口问你的特长是什么。原来年龄不等于经验,经验也不等同于能力。
生活里,20多岁的时候,父母还打电话说是我的后盾,让我不要胆怯;30多岁的时候,我得给父母打电话说别卖苦力了,在家歇歇吧。但我不敢昂首挺胸地说:一切都有我呢。其实,我担不起来。我能够做到的,就是不添乱养活自己罢了。
我呢,我也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而变成了把一切看在眼里藏在心里的人。丧失表达欲,是长大的一种。
所以,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比20多岁的别人和自己,更有优势。
肯定会有人说,努力跟年龄无关。
但世间万物,永恒如时间,易变如情愫,过去了就是真的过去了,晚了也是真的晚了。
与20多岁时的不可一世相比,我觉得30岁以来我最明显的心理变化就是求稳:退居二线城市,买个小房子,找个稳定的工作,前半生还房贷,后半生卖房进养老院。
听着也蛮惬意,是不是?
这样,我是不是就不用那么努力,那么辛苦,那么焦虑?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觉得相比于以往想要追求的世俗成功和虚荣的自我价值而言,追求稳定,甚至是原地踏步,是一种对自我要求的降低,是我终于承认了自己平平无奇。
我以为,求稳是退而求其次,对此可以少点努力,但最后才发现,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可能最后都是在求稳罢了。
求稳,并不预示轻松,更不意味松懈,原来能够保持原地踏步的人,其实比我们所看到的更辛苦。这也正说明了那句话:现在这样,就很好。
也有人会说,努力也不一定能有结果,不努力难道还能比现在更糟吗?
《爱丽丝奇遇记》里红皇后说过:“你必须尽力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所以,不要轻易地以为自己就在谷底,因为还有比谷底更低的地方,还有地下一层、二层、十八层也未可知,可下降的空间真的挺大的。而触底反弹,却并不常见。
你以为自己已是平平无奇,碌碌无为,甚至一事无成。那还能有更糟糕的吗?大不了就这么接受现实,甘于平庸,安居社会底层。可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老化,思维的僵化,体能的衰退,接下来几十年,维持现状都将越发困难。
什么是现实,这才是现实呀!
职场达人哈叔曾在《认知进化》里提到过30多岁再努力的话题,他有一句话反问得特别好:
除此之外,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没有更好的选择。
所以,除了努力,还能怎么办呢?没人喜欢吃苦,但却非吃不可。但是走到30多岁的年纪,我们会发现留给我们可供选择的选项很少,甚至别无选择,所以晚不晚又如何?来不来得及又如何?好像我们有得选似的。
难道说一句来不及就可以真的不努力了吗?
且不说成功需要努力,单单就是我们前半生所不齿的平庸,都需要我们费力维持。更何况平庸之下,还有很多我们不曾体验过的悲惨境遇。
很多人都说,我每天都在努力地活着。这真的也是一种努力,不应该被嘲笑。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错过了20多岁的努力,我们才会在30多岁时,问是否还来得及努力;但倘若错过了30多岁的努力,我们40多岁时依然会问是否来得及。所以,永远都是当下决定未来。
每当我们问起:现在才努力,还来得及吗?其背后的潜台词都是我们预设了一个比较成功的结果,我们担忧的不是自己是否努力,而是自己能否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输出一个好的结果。但并没有人可以保证。
下次,我们不妨换个问法:
我想做到某件事,现在需要我做什么?我需要什么资源?
然后马不停蹄地去做。对,就是去做。
关于努力,关于30岁、40岁、50岁……从来都不是来不来得及的问题,而是来不及也要做,“不努力”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选项啊。所以不必纠结来不来得及,而是如何更快、更好地开始行动的问题。
向上生长,才能更有未来。
就像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所说:
以后我要真诚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堂吉柯德一样攻击风车。无论写诗或是做爱,都要以极大的真诚完成。眼前就是罗德岛,我就在这里跳跃——我这么做什么都不为,这就是存在本身。
如果,一定要赋予努力一个诗意的意义,那就像俄国诗人巴尔蒙特说的吧: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