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读书笔记,关于民族和历史记忆

长久以往,我们似乎被唯心主义史观的民族理论搞昏了头。所谓王朝更迭,只是关于统治者的编年史,而所谓迁徙,只是关于资产阶级的地理史。大月氏西迁,走的只是那些有能力走的,贵族、军是贵族和大商人。大月氏到达中亚,击败的只是地方统治者,他们只是把自己的统治机器嫁接到了这篇适宜耕种的土地上。

适宜耕种的土地结合了善于更重的人民,造就了中亚的农耕传统。而大月氏的统治机器与时俱进,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继续帮助中亚农民们改造土地,修建基础设施。作为回报,强大的农业基础,也给大月氏的统治机器提供者越来越可观的农业剩余,让他们能够继续自己的野心。

而大月氏撤出后,蒙古高原并非真空。统治阶级留下了那些无力迁徙的贫穷的牧民,而有能力迁徙的是少数。留下的多数的贫穷的牧民,结合了这块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只能继续游牧生活。而继大月氏之后的下一个霸主,匈奴,完全继承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包括它的自然禀赋、它的生产关系,以及长此以往生活于此的牧民。因此匈奴也只能是游牧的,他们没有很多选择。

但没有人是真正安贫的,匈奴统治者们望着中原那金光闪闪的农田,可谓是垂涎欲滴。逐鹿中原,向南迁徙,成了他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景。是啊,又有哪个所谓的“游牧民族”,是抗拒迁徙的呢?

东胡在东汉王朝的帮助下击败了匈奴在于督斤山的最后一个龙庭。率先崛起的鲜卑趁机南下,分走了五胡十六国那最大的一杯羹,建立了北魏王朝。而南迁的只是他们的军是贵族和豪商巨贾,大量贫穷的牧民仍被遗弃在那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于是另一只东胡系民族,柔然,再次组织起了游牧政权,并学习他们的先行者鲜卑人,准备逐鹿中原。只是这次挡住他们的是那“本是同根生”的拓跋焘。

柔然失败了,突厥成功了,这片只适合游牧的土地上的仍是游牧人,不是他们想,而是他们没办法。也许突厥吸取了匈奴和柔然的经验,不再逐鹿中原,而是向西发展。西突厥在中亚击败了所有大月氏政权后,也并不坚持自己原先落后的生产方式,顺应时运,开始研究农耕经济。这个过程在之后的历史中一再上演。

对于这些古代的,获得过长久成功的统治者而言,并没有太多的关于民族、关乎隔离的意识形态。所谓“用夏变夷”,通俗来说,就是顺应天意,共同致富。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运行良好的时候,是没那么多所谓的民族意识的。

奥斯曼帝国顺风顺水的时候,可没有所谓的希腊人,也没有所谓的亚美尼亚建筑艺术,他们都是奥斯曼人,虽然也有大学者,用花剌子迷这样的名字,来荣耀自己的家乡。

奥斯曼的土库曼人和匈奴人、大月氏和突厥人一样,最初是以殖民者的形态出现的。他们却积极的与地方势力结合,努力将自己那微不足道的文化和当地主流的先进文化融合在一起,并顺应天意,推行着也许对于自己并不熟悉的,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他们完全融入了死亡中的拜占庭,融合了定居了的塞尔柱人、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构建了一个新的政治共同体。

而在工业革命的降维打击下,古老的东方巨人们纷纷倒下。奥斯曼也不例外。为了肢解这个濒死的巨人,西方殖民者动用了民族主义这个具有毁灭性的政治武器。在原先属于希腊城邦的那片土地上,从奥斯曼人里割出一群,为他们构建起“希腊民族”的历史记忆。身处希腊的奥斯曼人在海上击败了奥斯曼中央军,从此有了希腊这个国家。而亚美尼亚们也纷纷效仿。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一败涂地,被列强瓜分。凯末尔从佩拉大饭店逃到了自己的龙兴之地安卡拉。他在军事上击败了西方列强。为了将已经死去的奥斯曼,正在腐烂的尸体再度结合起来,他构建了土耳其这个概念。通过一些不可描述的手段,很快人们就忘记了奥斯曼的语言和文字,忘记了属于自己的奥斯曼人的历史,而迅速学会了土耳其语和从凯末尔开始的,土耳其的历史。是啊,人们都是健忘的,人们都是善学的,而历史记忆是可以构造的。文字、历史,唯物主义的神!

(0)

相关推荐

  • 匈奴的前世今生,从夏商周到汉末,一直是中原北方的巨大隐患

    匈奴,中国历史上早期的一个游牧民族,行为方式和中原民族有很大的差别,一直骚扰着中原北方,作为游牧民族,匈奴和后面的突厥等族群都有很大的相似处,没有文化沉淀,奉行一套抢完就走的策略,有强悍的战斗力,但没 ...

  • 《秦始皇》④ | 预谋已久的刺杀,竟成为一场笑话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 ...

  • 驱逐贩玉者

    驱逐月氏 由于文化基因的不同,中.西方历史观也大不相同.对于古人所记录的中国历史,西方人习惯于否定的解读. 上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英国人写的<匈奴史>,其书核心内容是对中国史 ...

  • 中国游牧王朝的前世今生:为何与中原王朝相爱相杀3000年?

    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相爱相杀,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过,双方时而征战厮杀,时而混居和亲,游牧民族更是曾两度统治中华大地,时间一久,各个民族之间不断融合分化,已经无法用血统或者地域来区分民族的含义了,只能从用 ...

  • 『寂寞千年,丝绸之路——“大月氏”和“小月氏”』

    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上,一个个民族犹如一条条涓涓细流,汇合在汉民族的主流下,继续繁衍生息--其中,东夷不断分化,迁徙.最终,溶化殆尽,直至东方的大和族. 北方游牧,纷繁复杂.犹如春天的韭菜,割了一茬又 ...

  • 读书笔记:中国历史上的金属货币

    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是一次质的飞跃.作为货币的金属需要开采治炼,有其价值,可以制造金属制品,有其使用价值.还有特殊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与各种不同的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不仅便于 ...

  • 读书笔记:中国历史上的铜钱

    铜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长,流通范围广,影响大,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铜钱. (1)中国历史上全国范围流通的铜钱 春秋战国年间,诸侯国流通的铜钱有四类:蚁鼻钱(鬼脸钱).刀币.布币(铲币).圜 ...

  • 读书笔记: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铸造权

    读书笔记: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铸造权

  • 读书笔记之《历史三调》:神话与历史之辨识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不是一本新书,出版于1997年,有两个中文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分别于2005年和2014年出版过.因为"读书岛&q ...

  • ​读书笔记之《追寻记忆的痕迹》

    ​读书笔记之<追寻记忆的痕迹> [美]埃里克.坎德尔著 喻柏雅译 这本书其实是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看这本书,的确就是外行看热闹了.作者阐述了很多关于无脊椎动物神经的实验.探索的主要问题是 ...

  • 《大理国史》读书笔记||小说和历史是两回事

    我们都知道,很多小说都有历史背景.小说的作者也了解当时的历史,所以才能写出那样的作品.然而,不管这些小说有多少历史元素在里面,我们都不能把它们当作真实的历史.例如,我们不能把<三国演义>看 ...

  • 读书笔记:藏传佛教是如何“改变”蒙古历史的?

    伴随着16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梅开二度",进入17世纪,蒙古文坛诞生了以<蒙古源流>等为代表的大批历史著作.那么问题来了,今天的专家学者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 ...

  • 《快速记忆法》读书笔记(一)

    几年前,我要是看到谁能听一遍就把几十个词记住,一定认为他的大脑是非凡的.可是现在我也能做到了,并体会到这是任何大脑正常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也无需经过很特殊的训练.(编者的话) 第一章 记忆之谜的探索 那 ...

  • 《快速记忆法》读书笔记(二)

    第二章 快速记忆的方法 一.快速记忆的必须条件 在学习中互相有联系的材料比零散的材料易记是,就是这个原因.一切高效的记忆法,都需要建立神经细胞间的暂时神经联系,这就是快速记忆的必须条件. 此外,还要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