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即使你不懂艺术,只要你喜欢美,就会被它深深吸引
康熙青花瓷尊类: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73.5厘米,及青花雉鸡牡丹图凤尾尊均属代表之作。撇口尊、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筒式尊、兽面衔环尊、观音尊、双耳尊等,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
康熙瓷的胎精细洁白,侧光视之,常有微细的闪光显现,若煮熟之糯米,故有“糯米胎”之称,其手掂的分量比之不同时期同类大小的瓷器要重。器物的内壁在制作时用竹刀刮制的痕迹清晰,线条分布自然,显得生辣而有力度,有的还存在鸡爪纹(釉面上的裂纹,状如鸡爪,但不伤及胎)。康熙青花瓷的胎还有一类采用多次陶锻制作的方法,称之“澄泥法”,细如粉,色如炒米黄的檀香木色,故也可称之为“檀香胎”,在器足露胎的地方多显现旋胎的痕迹(旋痕),胎松质轻,窑烧温度较低,烧成后有的釉面开片,称“煨瓷青花”,不开片的叫“浆胎青花”。
康熙青花器身及器盖在万字锦地图案上开光,共分四层,内绘花篮、博古图及折枝花卉,在开光的上部交接处又有小开光,内绘八吉祥图案。八吉祥又称八宝,是佛教中的八种吉祥物,分别是: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并赋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此类图案是康熙外销瓷上最常见的纹饰。最为独特的是,该器的盖钮为一只仰头蹲伏的“反瓷”小狮子,其形态栩栩如生,与瓶体十分和谐而又富于变化。反瓷,亦称“生瓷”,是一种以瓷土作胎,胎上雕琢纹饰,素胎生烧的瓷器。
清康熙朝的青花山水,代表了整个清代山水彩绘艺术的最 高水平。这与康熙中期青花山水的风格颇为一致,康熙青花多表现江南丘陵地带的山水风貌,说的具体一点,应该是景德镇周边地区的山水景致。
康熙年间的制瓷艺人能熟练运用多种品类、浓淡不同的青花色料,烧制出深浅有别的不同蓝色的变化。一笔之中也可以表现出色泽分明的韵致,让描绘的画片清晰通透、层次分明,有“五色青花”的赞誉。这种效果除了使用优质的青料外,独到之处是成功地运用了分水技法。这种技法源于我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中墨分五色的效果,可以将青料分出头浓、二浓等深浅浓淡的不同色调,可以根据画面的不同需要来调配使用。
清代早期的民窑青花,在康熙、雍正、乾隆的时期的青花是继明代永宣之后的青花瓷生产的高潮时期。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