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慧眼!顺治14岁看中清东陵,竟和刘伯温后代有关?

清朝第3位皇帝顺治,14岁某次出巡时,就突然决定自己的墓地,而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清东陵。这个地方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群臣对于小皇帝有这样的决定,感到又惊又喜。难道顺治天生就会看风水吗?其实明朝早就有人替他做好功课。

顺治是入关后大清帝国的第1位皇帝,7岁当上皇帝的他却没实权,前期多数权力都在睿亲王多尔衮手中,直到1650年多尔衮死后,顺治才算是真正的掌权。

公元1651年,他带着大臣到遵化的马兰峪境打猎,发现一处群山环绕,就对左右大臣说:“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随后把手上的白玉扳指扔下山坡,便说:“落地之处定为穴。”就此表明死后的墓穴。

▲顺治14岁那年,就标明清东陵当自己的葬身之处。(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古代皇帝要标明墓穴,需要经历3年求地,10年定穴的过程,但顺治却在一天内完成这两件事,这样的行为让群臣感到讶异,事后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后确认,顺治标明的墓穴山环水绕,确实是块风水宝地。

顺治难道天生具有看风水的慧眼吗?其实不然,这块地原先是明朝人看中的,崇祯在位时,明十三陵中已经没有好的位置,刘伯温的后代刘孔昭和道士张甲,在崇祯十三年替崇祯寻找墓地时,2人在遵化发现这处宝地,立即回京告诉崇祯,并着手兴建墓穴。

没想到同年李自成率领流寇攻破北京城,导致明朝灭亡,崇祯在煤山自缢,于是这块宝地也落入顺治的手里。也就是说,顺治发现这处宝地并非偶然,他到马兰峪境打猎前,就有特别查阅典籍。

虽然墓穴早早就定下来,但顺治在位时期,大清王朝仍不稳定,他并未马上兴建自己的陵墓,而是先以国家为主,直到他死后3年,康熙时期才建成清东陵下葬顺治,之后的清朝皇帝也都葬在此处。

顺治帝是位开明的皇帝,不仅在天文学和科技问题上,而且在处理国事和宗教问题时都向一位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的日耳曼耶稣会教士汤若望请教。

1644年末,多尔衮为制定一部尽可能精确的新历法而任用汤若望,因为他的日蚀预报比那些清廷天文学家的预报更精确。

多尔衮死后,汤若望同小皇帝建立了私人友谊,福临用满语称他为“爷爷”。在他们关系最亲密的1656年和1657年,福临常常驾临他的府中,和他交谈到深夜。

他被免除叩头礼,在北京获得建造教堂的土地,甚至被允许收养一个儿子(因为福临担心汤若望没有继承人),但自1657年以后,福临开始崇信佛教禅宗,汤若望试图使清帝信仰天主教的努力最终未能成功。

顺治帝亲政后,发愤学习,熟练地掌握了汉语,能够欣赏中国艺术如书法和戏曲。反清知识分子顾炎武和万寿祺的一位密友归庄所作《万古愁曲》是福临最喜欢的文章之一。福临“极富感情,重情钟情,至其极处”,他还能成段地引用背诵援引《西厢记》。

参考资料:《清史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