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诗经》之《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君),白茅包之。

麕(jūn):同“麇(jūn)”,也可用“野有死麇”,獐子。鹿一类的兽,比鹿小,无角。

白茅:草名。属禾本科。在阴历三四月间开白花,古代常用它包裹供祭祀用的礼物。包:古音读bǒu。

白话双解:

【野外打猎狩到了小鹿,取剥鹿皮用白茅郑重且仔细包裹作为俪皮当成聘礼。】

【“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你走了,好像把舞场的闹热气氛亦带走了!”“我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怀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动。指少女爱慕异性之情萌动。
吉士:男子的美称,善良的青年。诱:挑逗。

白话双解:

【我爱慕的那位姑娘如今已是妙龄,二人正值青春之时,彼此爱慕之情萌动。善良的人要把握主动去追求那个姑娘。】

【“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界最重要的人。”——朱生豪致宋清如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致张兆和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天天寄同一名字的信,邮局的人会不会古怪?”——鲁迅致许广平】

林有朴(普)(素),野有死鹿,

白茅纯(屯)束。

朴(pǔ)樕(sù):丛生小树,灌木。亦可写成“朴遬(sù)”。毛传释为“小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解释为“小樕树”。“朴樕”有两个引申义:短小,丛生。前者见《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后者见《尔雅·释木》邢昺(bǐng)疏。
纯(tún)束:捆扎,包裹。“纯”为“稇(kǔn)”的假借。

白话双解:

【穿过茂密的森林,看到丛生的灌木,我要把在野外狩猎得到的鹿皮用白茅好好地捆扎、包裹,把它当成聘礼送到姑娘的家中。】

【“今天早晨起来拔了半天草,心里想到等你回来看着高兴,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来开,一切都是为你。”——闻一多致高孝贤

“我自从混迹到尘世间,便忘却了我自己;在你的灵魂我才知是谁。”——石评梅致高君宇

“你只要几个字便能将我的已灰的意志唤醒来,你的一句话便给我无量的勇气和寂寞的生活去奋斗了。”——丁玲致胡也频】

有女如玉。

白话双解:

【越过矮树林,才能看端详,有一位姑娘身姿美貌如玉,不禁向她凝望。】

【“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你什么也不用做,我看着你就充满了向前的力量。”——朱自清致陈竹隐

“我又把你这封信拿起了看,那信中间每个字我看了都爱,因为我想起了你是怎样写字,写字时怎样一种神气,它们每个字都叫我想起你来。”——朱湘致刘霓君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致陆小曼】

舒而脱(退)脱兮,无感(汉)我帨(税)兮,

无使尨(忙)也吠(废)

舒:舒缓,慢慢地。脱脱(tuì):这里指动作文雅舒缓。

无:通“毋”,不要。感(hàn):通假字,通“撼” ,动摇。帨(shuì):佩巾,系在女子腹前的一块佩巾,如今日之围腰,围裙。

尨(máng):多毛而凶猛的狗。

白话双解:

【你我既已相见,举止要文雅自然,行动要舒缓莫鲁莽,不要毛毛躁躁撩动我的裙饰,不要不知礼节乱动而惊动家犬乱吠,待到你我礼成时,我与你常相伴。】

【这篇释解摘录很多,感慨亦多,原创很少。当爱上一个人时,最不缺少,也最不能吝啬的可能就是用情话来诉以衷肠了。情到深处,无论是寥寥数字,还是长篇累牍,无一不是发自肺腑、自生而发,丝毫来不及酝酿,也无需长时间思量,只是那么一瞬间才思泉涌一般,就能把世间能够表达爱恋的心境表述出来,字里行间无需斟酌修改,浑然天成。出自本心、出于本性,这就是爱情原有的模样。一个人等待爱情的时间,或许很短,或许很长,短时节时一出生就注定了一生的相知相伴;倘若长,或许这辈子都无缘相见,却值得一生去等待。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越是纯粹的爱情越是回归质朴与真情。】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

生活少滋味  打卤夏晼面

(0)

相关推荐

  • 《诗经》第二十三篇     野有死麕

    ​<诗经>第二十三篇     野有死麕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青年恋爱的诗.年轻的猎人遇到了一位如玉的姑娘,用猎物当礼物送给姑娘,获得了她的芳心.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 ...

  • 读诗经《野有死麇》偶感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感觉这是一首情诗, 春光明媚的某一天,一位英俊的猎人,在郊外遇见一位让他心动的 ...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曾瑞

      ◆ ◆ ◆ 文丨曾 瑞 讲起<诗经>,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关雎>和<蒹葭>.<关雎>出自周南,是整部<诗经>的第一篇."关关 ...

  • 《國風‧召南‧野有死麕》注解:爱情最需要礼仪来守护

    原创酉山 守静阁 今天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商纣王之时,风俗不正,男女冠婚之礼失节,至有强男劫胁弱女以成婚者,亦多男女私奔者.武王平定天下,召南地区,受文王.召公之教化,女子有坚 ...

  • 召南野有死麕注译

    召南野有死麕注译

  • 《诗经》之23·国风·召南·《野有死麕》篇....恋爱的诗

    图源于网络 1.关于诗意及介绍 是一首纯真的情歌,一首在荒烟蔓草的年代,人纯真性情的流淌之爱歌! 在古代,"麕"指獐子,比鹿小,没有角,也是鹿的一种.獐和鹿,都是古人求亲的的礼聘之 ...

  • 雨读诗经(23)野有死麕

    诗经中,真正率性亲近自然的男女生恋爱时情感细腻的表达,大概要算是<野有死麕>为首.正因为它的大胆,在历来这篇算得上争议之冠,甚至现代很多人认为这首诗该从诗经中删掉,佛说:你心里有什么,你看 ...

  • 诗经带拼音:野有死麕|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yě yǒu sǐ jūn , bái máo bāo zhī . yǒu n ...

  • 第1275期 ||《诗经》课堂:《召南•野有死麕》/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天语说: <诗经>的时代是一个类似原始的纯朴自然的时代,引发的情感是发自人们内心最真实诚挚的情感,具有独特的审美情感.人类情感,虽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环境之下,但都是相通的,所以即使在今天,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旄丘》

    旄(毛)丘之葛兮,何诞(延)之节兮. 旄(máo)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葛:多年生藤蔓植物,诗多以它依缘他物,比兴女子当依附丈夫. 诞(yán):通&qu ...

  •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赏析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

  • 诗经讲堂 国风·邶风《终风》

    终风 先秦·诗经 四言诗 <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一章)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二章) 终 ...

  •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呲)池(迟)其羽. 燕燕:即燕子.于:语中助词,无实义. 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不整齐的样子,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白话双解: [燕子在空中双双飞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柏舟》

    汎(泛)彼柏(百)舟,亦汎(泛)其流. 汎(fàn):浮行,漂流,随水冲走.柏舟:柏木剖开,挖空做的独木舟. 亦:语首助词.流:中流,水中间. 白话双解: [登上水中的柏舟希望舒缓心情,却又心绪郁闷不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衣:上曰衣,下曰裳.里:衣服的衬里:(黄里:也有版本中写作"黄裹") 白话双解: [夏日到来,天气渐渐炎热,整理过夏的衣物时,一身衣物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件绿色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日月:古人多用日月比喻丈夫,此处也有隐喻之意.居.诸:语尾助词. 照临:照耀到.下土:大地. 白话双解: [天上更迭运行的日月啊!日光和月光在白天和黑夜照耀到大地之上.日月之行天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终: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一说暴风:一说以为疾雨或雷. 顾:回头看.则:而. 白话双解: [听得窗外的风刮了起来,而且越刮越大.那个人赶紧关好门窗回过头来向我嘻嘻地笑.] ...

  • 习《诗经》之《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其镗(tāng):犹言"镗镗",形容鼓声.古代敲鼓以召集民众.镗:鼓声.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huán)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