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史网:全国第一个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网站 广东文史

  2008年9月11日,广州市政协启动了文史资料网站——广州文史网,将传统文史资料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即“三化”)运行,这是全国成立的第一个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网站。6年过去了,广东文史网仍然是全国唯一的政协文史网站。

  2007年,我从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调到广州市政协工作,分管市政协文史委和经济委,亲历了广州文史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

  文史委珍藏着很多宝贝,都是珍贵的文史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处境危险。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政协文史档案资料之浩繁。广州市政协在二沙岛建新办公大楼时,特别为文史委档案室房间地基增加钢筋混凝土,增加了区域承重重量。这些年来,市政协许多专委会的办公室经历过多次调整,唯独文史委档案室多年不变。

  文史委档案室面积大约为100平方米,而文史资料的数量可谓是汗牛充栋,资料多得没处存放,有的摆在地上,有的塞在柜里。我被广州政协文史委收藏浩瀚的文史资料所震撼,同时我也为这些珍贵藏品的使用和存放现状痛心,我与文史委的同志共同研讨几个现实问题。

  第一,文史资料保存数字化。广州市政协文史委中有不少资料已经有五六十年历史,很多资料纸张相当脆弱且字迹相当模糊,工作人员甚至不敢动它,一动纸片就散掉。如何把纸质的文史资料进行永久保存,如何把文史文本资料数字化保存,这是市政协文史委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文史资料网络化推广。传统文史委的资料推广是印成书籍,广州市政协文史委每年固定出版数期《广州文史》,但是书籍印刷册数不多,派阅的对象集中在领导和政协委员,文史资料服务的对象既单一又偏少。如果将文史资料采用网络服务,可以使其更好地在社会和民众中广泛使用,多角度了解广州史。

  第三,文史资料阅读多媒体化。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州市政协的文史资料编排是以文字资料整理为主,美观“悦读”并不是主要目的,因此这些书籍里有时整页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甚至没有一个概括性标题,而且一册书看下来找不到几张配图,但我们又库存大量的珍贵照片和一些录像资料。如果文史资料要向公众开放,那么美观“悦读”就必须考虑在内,以适应现代人喜欢内容编排多样化、多媒体化的阅读习惯。否则,编完这些资料,读者不感兴趣,再珍贵的文史资料也被当作砖头看待。

  为了解决文史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从2007年4月份开始,广州市政协文史委着手研究对应措施。同年6月,我与时任广州市政协主席朱振中汇报了想法,朱振中认为这是文史资料保护中绕不开的现实问题,不过在当时条件下要实现“三化”的难度也显而易见。

  文史委再次研究文史资料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可行性。经过多次论证后,我们认为这些困难都能克服。

  2007年开始筹备广州文史网站,2008年网站上线,2009年4月网站运行常态化。网站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如“历史上的今天”),有照片及音像制品,还开设了《文史工作学习园地》和《文史征稿》栏目。这不但使得印在书籍里的文史资料的生命得到不断延续。还使更多的机构及民众得到专业水平很高的服务。在网站运行的前三年时间里,网站浏览量便有300多万人次,这充分说明文史网站的做法得到读者的认同。

  广州文史网之所以成为全国第一个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网站,这是因为:

  广州市政协特别是朱振中主席为网站的开通解决了人员和经费问题。网站开通后很多兄弟城市政协前来学习,很多地方的政协工作人员认为,将文史资料“三化”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是,广州市政协文史委的编制从2007年到现在都是9个人,在没有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文史网站解决了把书面资料扫描上网的难题。将保存五六十年的纸质资料扫描后进行电子化存档。我们靠社会协同的互联网思维完成了天文数字的工作量。

  许多人认为搞信息化花费大,经费无法解决,但是广州文史网建设的第一年才花了100多万元,常态化以后每年才花几十万元,用很少的钱去做一件大事,这是广州市政协文史委最重要的贡献。

  以往多年来所征集的文史资料手稿的保存,曾是困扰文史工作者和市政协的问题。后来这个问题顺利地解决了。而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当时文史委的副主任童元喜,他来广州市政协工作之前是广州市档案局局长。他到市委档案局寻求帮助,看到了市委站岗的武警后灵机一动,他马上想到组织武警们集体加班帮忙扫描历史文档资料。

  很多武警站完岗后就来扫描。突击地把文史委里存放的一箱箱宝贝扫描出来。扫描的时候我们都要小心翼翼,遇到粘在一起的纸张更加要万分小心。有时稍微用力一揭,纸张就会烂掉。

  我还清楚地记得童元喜说过:“我们终于把这些宝贝抢救回来了。”我们不但把历史资料变成电子化照片进行保存,还把过去付印的70多本铅印书籍也进行电子化存档。在这个数字化的资料库里,我们又重新对书籍进行数字化编辑,在文中排入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终于实现了文史资料的“三化”表达。

  当实现了文史资料“三化”表达之后,网站的稿源也有了很大变化,除了传统的政史外,还扩大到文史、知识、文物、工艺美术等类别上。文史资料征集的人群也不断扩大,以前我们在政协委员中征集居多,现在我们面向全社会征集资料。广州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叶小帆对扩大征集资料来源贡献很大,她曾任广州电视台台长、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大大扩宽了文史资料来源。

  广州文史“三化”工作实现了文史资料的数字化保留和服务,多媒体表达和网络传播服务,由向少数人征集,为少数人服务改为向社会(包括名人、精英)征集,为社会服务。并以“昨天就是历史”为线,同时开展“文革”、五七干校、知青、改革开放30年等专题文史资料的征集,同步编辑、制作网上服务的多个栏目。

  广州市政协文史委坚持文史资料的来源为名人和精英,并且要求是“三亲”史料,即亲历、亲见、亲闻。目前,广州市文史资料最早征集来源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国民党军官。

  广州文史网自2008年成立后,全国政协文史委、广东省政协文史委,以及全国很多个城市的政协文史委都来参观,他们看了广州市政协文史网站的模式后都赞叹不已!

  口述者:平欣光,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整理者:马喜生、刘益

(0)

相关推荐

  • 《兖州明代鲁王府》编纂说明

    <兖州明代鲁王府>编纂说明 杜心广 本人为兖州区文联下属社团组织成员,济宁市兖州区民间文史研究会的会长.自幼生长在鲁王府遗址附近,曾在皇城园,金水河边劳动,从老年人的讲述中,知道不少有关鲁 ...

  • 七律—致齐成玉①先生

     七律 致齐成玉①先生       (四首)    (中华新韵)      文/阿金 其一 空翠烟霏访故居②, 虎山河畔花满蹊③. 垂翮鸿雁前程冏④, 散叶梧桐梦鸟仪⑤. 高校升学播喜讯⑥, 公职录用 ...

  • 《【林氏文史资料】九牧林》等您来提取,请留下电子邮箱!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l ...

  • 【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王静:推动文化繁荣,文史义不容辞

    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推动文化繁荣  文史义不容辞 文/王静 作者系咸阳市政协文史和民宗委办公室主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 ...

  • 【法库人物】四家子蒙古族乡​温丽和

    温丽和 温丽和,蒙古族,1925年3月出生,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人1933年至1942年,先后在王爷陵村读小学.高小和私塾.1942年考入通辽国民高等学校,1944年因病休学.1945年日本投 ...

  • 常熟文史转载摘录

    转载(摘录)的常熟文史资料.来源:常熟地方志.(政协)文史资料.老报书刊.网络等.在此感谢原作者 常熟古建筑--寺庙教堂.园林古塔 常熟古建筑--名人第宅.亭台楼阁 常熟古建筑--摩崖石刻.碑刻井池 ...

  • 说说政协文史那些事儿

    看到<各界商洛>报道山阳政协文史工作的一篇新闻报道,不由回眸往事,回忆起参与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的点滴往事,想来还真让人感慨万分.端了多年的文史饭碗儿,还真没有对工作本身,实打实扫描过书写过, ...

  • 潍城文史 一代丰碑:纪念宋伯良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金色九月,秋高气爽.在全市人民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市"的大环境下,我市民间又传来一项颇具意义的文化活动. 9月16日,<纪念宋伯良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

  • 梁德新II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我任梅县政协委员期间的二.三事 文/梁德新  1998-2003年,我曾任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那时全县有政协委员180余人,这些人来自社会各届人士,其中共产党员占40℅.依委员们的专长安排工作,如有 ...

  • 读《潍阳拾零》

    凡是经常阅读<潍城文史资料>的人,对谭先民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因为几乎每一辑里都有他的文章.近日反复细读谭先民老人的一本著作<潍阳拾零>,很是受益匪浅. 作者谭先民,名进,以 ...

  • 尘封的记忆——见到沈醉

    万壑松风--本名孙国辉   退休前曾供职市政协文史资料部门,热心学习赤峰近现代史料和摄影,曾出版<赤峰摄影史>及举办肖像摄影艺术个展,文学作品曾被国家及外省报刋选用.           ...

  • 政协•往事(十)|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

    1961年到2003年,全国政协陆续聘用了38名文史专员."末代皇帝"溥仪便是其中一位,根据他的自传编辑出版的<我的前半生>,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