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史网:全国第一个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网站 广东文史
2008年9月11日,广州市政协启动了文史资料网站——广州文史网,将传统文史资料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即“三化”)运行,这是全国成立的第一个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网站。6年过去了,广东文史网仍然是全国唯一的政协文史网站。
2007年,我从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调到广州市政协工作,分管市政协文史委和经济委,亲历了广州文史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
文史委珍藏着很多宝贝,都是珍贵的文史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处境危险。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政协文史档案资料之浩繁。广州市政协在二沙岛建新办公大楼时,特别为文史委档案室房间地基增加钢筋混凝土,增加了区域承重重量。这些年来,市政协许多专委会的办公室经历过多次调整,唯独文史委档案室多年不变。
文史委档案室面积大约为100平方米,而文史资料的数量可谓是汗牛充栋,资料多得没处存放,有的摆在地上,有的塞在柜里。我被广州政协文史委收藏浩瀚的文史资料所震撼,同时我也为这些珍贵藏品的使用和存放现状痛心,我与文史委的同志共同研讨几个现实问题。
第一,文史资料保存数字化。广州市政协文史委中有不少资料已经有五六十年历史,很多资料纸张相当脆弱且字迹相当模糊,工作人员甚至不敢动它,一动纸片就散掉。如何把纸质的文史资料进行永久保存,如何把文史文本资料数字化保存,这是市政协文史委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文史资料网络化推广。传统文史委的资料推广是印成书籍,广州市政协文史委每年固定出版数期《广州文史》,但是书籍印刷册数不多,派阅的对象集中在领导和政协委员,文史资料服务的对象既单一又偏少。如果将文史资料采用网络服务,可以使其更好地在社会和民众中广泛使用,多角度了解广州史。
第三,文史资料阅读多媒体化。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州市政协的文史资料编排是以文字资料整理为主,美观“悦读”并不是主要目的,因此这些书籍里有时整页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甚至没有一个概括性标题,而且一册书看下来找不到几张配图,但我们又库存大量的珍贵照片和一些录像资料。如果文史资料要向公众开放,那么美观“悦读”就必须考虑在内,以适应现代人喜欢内容编排多样化、多媒体化的阅读习惯。否则,编完这些资料,读者不感兴趣,再珍贵的文史资料也被当作砖头看待。
为了解决文史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从2007年4月份开始,广州市政协文史委着手研究对应措施。同年6月,我与时任广州市政协主席朱振中汇报了想法,朱振中认为这是文史资料保护中绕不开的现实问题,不过在当时条件下要实现“三化”的难度也显而易见。
文史委再次研究文史资料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可行性。经过多次论证后,我们认为这些困难都能克服。
2007年开始筹备广州文史网站,2008年网站上线,2009年4月网站运行常态化。网站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如“历史上的今天”),有照片及音像制品,还开设了《文史工作学习园地》和《文史征稿》栏目。这不但使得印在书籍里的文史资料的生命得到不断延续。还使更多的机构及民众得到专业水平很高的服务。在网站运行的前三年时间里,网站浏览量便有300多万人次,这充分说明文史网站的做法得到读者的认同。
广州文史网之所以成为全国第一个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网站,这是因为:
广州市政协特别是朱振中主席为网站的开通解决了人员和经费问题。网站开通后很多兄弟城市政协前来学习,很多地方的政协工作人员认为,将文史资料“三化”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是,广州市政协文史委的编制从2007年到现在都是9个人,在没有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文史网站解决了把书面资料扫描上网的难题。将保存五六十年的纸质资料扫描后进行电子化存档。我们靠社会协同的互联网思维完成了天文数字的工作量。
许多人认为搞信息化花费大,经费无法解决,但是广州文史网建设的第一年才花了100多万元,常态化以后每年才花几十万元,用很少的钱去做一件大事,这是广州市政协文史委最重要的贡献。
以往多年来所征集的文史资料手稿的保存,曾是困扰文史工作者和市政协的问题。后来这个问题顺利地解决了。而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当时文史委的副主任童元喜,他来广州市政协工作之前是广州市档案局局长。他到市委档案局寻求帮助,看到了市委站岗的武警后灵机一动,他马上想到组织武警们集体加班帮忙扫描历史文档资料。
很多武警站完岗后就来扫描。突击地把文史委里存放的一箱箱宝贝扫描出来。扫描的时候我们都要小心翼翼,遇到粘在一起的纸张更加要万分小心。有时稍微用力一揭,纸张就会烂掉。
我还清楚地记得童元喜说过:“我们终于把这些宝贝抢救回来了。”我们不但把历史资料变成电子化照片进行保存,还把过去付印的70多本铅印书籍也进行电子化存档。在这个数字化的资料库里,我们又重新对书籍进行数字化编辑,在文中排入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终于实现了文史资料的“三化”表达。
当实现了文史资料“三化”表达之后,网站的稿源也有了很大变化,除了传统的政史外,还扩大到文史、知识、文物、工艺美术等类别上。文史资料征集的人群也不断扩大,以前我们在政协委员中征集居多,现在我们面向全社会征集资料。广州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叶小帆对扩大征集资料来源贡献很大,她曾任广州电视台台长、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大大扩宽了文史资料来源。
广州文史“三化”工作实现了文史资料的数字化保留和服务,多媒体表达和网络传播服务,由向少数人征集,为少数人服务改为向社会(包括名人、精英)征集,为社会服务。并以“昨天就是历史”为线,同时开展“文革”、五七干校、知青、改革开放30年等专题文史资料的征集,同步编辑、制作网上服务的多个栏目。
广州市政协文史委坚持文史资料的来源为名人和精英,并且要求是“三亲”史料,即亲历、亲见、亲闻。目前,广州市文史资料最早征集来源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国民党军官。
广州文史网自2008年成立后,全国政协文史委、广东省政协文史委,以及全国很多个城市的政协文史委都来参观,他们看了广州市政协文史网站的模式后都赞叹不已!
口述者:平欣光,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整理者:马喜生、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