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干货分享 | 为什么你总跳不出“定计划又做不完”的死循环?
无论你是学生党,还是工作族,只要有上进心的人,在周日的晚上总是给自己打满鸡血,这一周我要完成什么什么计划,我要做到什么什么,从周一开始就要怎么怎么样。
但现实情况往往相反:
周一的课程安排最紧,一堂接一堂,完全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思考。晚上去图书馆看会儿书,又被同学拉住问问题,聊八卦,还把你拉出去吃了顿宵夜。
工作中周一的会议也最多,一场接一场,但是一点都不重要。明明3分钟可以说清楚,老板就是能絮叨1个小时也不放人。好不容易开会结束了,又被同事拉住解决一些琐碎的问题,被绕的晕头转向。
等周一结束的时候翻翻待办清单,发现还是有一堆事情没做完。
拖着疲倦的身子爬上床,带着没完成任务的沮丧,这一天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呢?真的是极度不美好的一天。想着明天还得再继续战斗,就越来越提不起劲儿。
那么为什么你计划里的任务永远做不完?
Q
被琐碎的小事频繁打断
昨天周一的时候,我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晨9:00-9:30开了个小会。
结束之后,因为早晨起的太早,我出去买了杯咖啡。接下来的讨论会在校区的另外一端的实验室,赶过去又浪费了将近15分钟的样子。这样两个会议间隙的1个小时不知不觉就没有了。
10:30-11:30和另外两个学生讨论了一下实验安排。结束之后快到了中午,阳光又比较好,我就慢悠悠的走到咖啡厅买了份三明治。等拿到办公室吃完时,才发现快1点钟了?
那不如刷一下手机,等到1点钟再开始工作。
不知不觉到了1点半,一封邮件弹出来,提醒我需要回复一份数据结果。啊,我还没有整理好。于是手忙脚乱的折腾一番,2点半时候终于发出去了。
我又去给自己倒了杯茶,喝了没有两口,一个学生又叫我去看看实验为啥出问题了。解决完问题后遇到一个许久不见的小师妹,我们两个又聊聊天。
再一看表,啊,快5点钟了,要去幼儿园接宝宝了。
于是我上班时间的计划几乎一项也没有完成。
等晚上8点钟宝宝睡着后,我想终于开始要做下自己的事情了。于是洗澡做面膜吃酸奶,啊,怎么快10点钟了。拿起一本书,想起来白天微信上有十几条消息都没有回复。
等我一一回复完,已经11点钟了。想到明天不到7点就要起床,真的有点丧气。
我想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苦恼,我也有计划,也有执行力,但是就是总被打断。
一般来说,我们不会把这些琐碎的事情放到工作日程中。凡是被我们记下来的安排,都需要大段的时间去完成。大的项目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即使小的task也至少需要静下心来专注1个小时。
这就好像学生时代写作业一样,做report之前往往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而这种专注的阅读其实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刚刚刷完手机,下一分钟就能完全投入。之前翻阅资料,打开word随意的敲打几个字,都是在为专注做准备工作。很多时候这类专注的工作往往需要1小时来“渐入佳境”。之后的第二和第三个小时才是真正的工作时间。
所以,这些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的工作,往往最忌讳的就是被“打断”。被外在因素打断后,你会反复的徘徊在浮躁的“初级阶段”。这样来来回回,你可能一天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因为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用大段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情。
解决方法:在工作学习中,要尽量避免琐事骚扰,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这类骚扰来自两种,一种是自己带来的。比如你觉得很多事情都很紧急,都要在第一时间做完。其实往往事情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不管是微信还是邮件,都可以标记成未读信息,等自己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再一个一个处理。
并且,在处理邮件和未读信息的时候,不要再想着做别的工作。一次性,全部回复完就好。
另外一种骚扰则来自外界。就像上面提到的,同事找你问问题,同学拉你吃宵夜,手机响个不听,电脑开着追剧。这些都会让所以的计划流产。所以最好的就是找一个安静且不被打扰的地方工作学习。去人少的图书馆,早晨早去办公室或者晚回来一会儿。最好在家里收拾出一块工作区域。
我家有个储藏室,很小,只能放下一张书桌和两把椅子,连窗户都没有。我们把这里布置成“隔离工作区”。只放电脑,纸笔,和办公相关的东西。手机,甚至连杯茶都不带进去。
这里绝对不是一个理想的办公环境,我们也不想再里面久待,每次最多两个小时。但是很安静,不会被任何事情影响。狭小的环境也很利于集中注意力。很多时候1小时就能完成计划中的工作。
Q
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实力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类似的问题:每天晚上都在笔记本上写下明天的一系列待办事项。觉得自己很有条理,这个计划清单很牛逼,这但是这个清单却从来没有完成。
于是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条理,坚持每天列待办事项清单,但清单永远也做不完,你的信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
过度自信是工作和学习中常见的现象,在目标制定和计划的安排中尤为明显。
比如我们都曾信誓旦旦的写下:
下个月减10斤;
背5000个单词;
完成5个report;
要去xx地方玩一圈;
读3本书。
在列待办事项清单的这一过程,你是否有考虑过自己的实力?你一天列出十几二十条待办事项,做得完吗?以一个月为其,要完善上面的这些任务,现实吗?当然99.99%的人是完不成的。即使后面列出来的每项工作必须要完成的时间,你还是因为上一个没有完成的不靠谱的任务,而影响下一个的执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第一次去悉尼的时候,我才知道,悉尼歌剧院在1957年计划建造,澳洲顶尖的建筑施工团队预算,投资700万美元,目标1963年完成。真实的情况是,在1973年,用了1.02亿美元——比原来多了10年、14倍的预算!
因为定计划的时候,大脑在预演未来。可是大脑的预算往往比真实情况轻松很多。也难以把种种突发状况计算进去。心理学研究要求毕业生学生估计自己的毕业论文提交的时间,结果只有30%的人按照自己预估的完成,大部分学生需要多!一!倍!的时间。
解决办法:对于这类有信心做好工作,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一定要牢记150定律。
这个方法是我最近才学到的。就是把你计划中的task数量除以150%,才是你真正可以完成的。而相应的,完成一项任务的实际完成时间,是你预估时间的1.5倍,甚至2倍。
比如你计划周六一天完成一个report,但实际的情况是,你往往需要再加上周日的半天才能完成,甚至要牺牲掉整个周末来完成预估1天的任务。比如这篇文章,我预估我1个半小时写好,但实际情况是,快将近2个小时了,我才写到这里。
Q
人人都有的拖延症
这幅画相信很多人都分享过。心理学领域里,拖延症指的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比如预定好的今天要完成的事情一推再推,总想着晚些时候再做,等一会再做。一拖再拖,事情永远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甚至我会把某一件事情,在一段时间内写在每个周一的计划里,我觉得我在新的一周也许会完成不饿。
可以预料,在拖延的这段时间里,心情是焦躁的,甚至还会不断地自责。
记得看过一个心理学的实验:
教授把面临期末考试的童鞋分成三组,一组集中想着一个大趴体;第二组集中想着考试;第三组想着考试,但是要制定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
然后让他们在有限时间里自由联想——根据pa来造词——有人拼出panic(恐慌),而人会拼出Paris(巴黎),或者Party(聚会)来。
你猜对了,想着考试的一组同学基本都拼了Panic,而想着轰趴的童鞋,基本都想着Party;但是有趣的是第三组童鞋(一边要想着考试,一边要制定具体学习计划的学生),他们一点也没有思想负担,也没有被考试吓到——考试的恐慌通过制定计划,完全消失了。反而想着考试之后去哪里度假,于是纷纷联想到了Paris。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你有没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会一直在你头脑中挥之不去。你发呆、失眠、一杯一杯喝咖啡,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但你却常常在晚上三点突然醒来,这些事一点没有消失,又再次浮上脑海——你可以累到不想,但是无法忘记。一直到你形成一个清晰的计划,逐个击破,完成它们。
解决方法:在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提过,GTD时间管理系统创始人——戴维·艾伦,在时间管理的著作中就提到,战胜拖延症的最快方法就是:将“等一会再做”变成“马上行动”。
之前也给大家推荐过《精进》这本书,书中也反复提到:做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即刻行动。
如果你有拖延的问题,想象一下你能不能在5分钟之后开始这个事情。
比如你想减肥,那从现在,即刻放下手中的零食和奶茶;如果你想读书,看完这些文字,立刻把手机扔掉一旁,打开书本;如果你一项任务拖延了很久,那么请开始工作后,放下一切事情,先完成这个。
如果你和我一样,把一些任务反复的copy,paste到下周,下个月。其实内心已经产生了抵触的情绪。既然这个这事那么烦,那么就尽快把它解决掉吧。立刻,马上行动。
// 最后,推荐大家看一下我之前写的相关内容,也许能找到更多时间管理的技巧:
时间管理 | 如何高效的利用碎片时间
时间管理 | 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计划自己要做的事情
时间管理 | 如何高效的利用每天的时间?
|福利福利
转发本条至朋友圈
截图发给我
抽3位幸运儿送这本,戴维·艾伦《搞定Ⅱ——提升工作与生活效率的52项原则》
用新颖的方法去思考自己的行为、遇到的阻力和具备的优势。
· 好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