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前传(一)
一天早上,妹夫问起闺女的高考志愿,我说都是哲学专业的。他问哲学专业毕业之后会干什么工作?我说会做人了,干什么都行。不会做人,考了状元又如何?!妹夫说,他以前还真一直以为,考大学首先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我说,如果孩子考大学只为了找工作,那这样的教育观与就业观就一定是狭隘了!尤其是那些连孩子高考志愿都花钱让别人帮忙的,就更不懂教育了(现在社会上帮人填报个志愿竟然可以收费2000到4000,看来这挣缺心眼儿的人的钱是最容易的!还不用还价)!
再看看现在高考招生工作,最低线竟然降到180,从教育普及的角度当然是好事儿,可仔细算一下,相对于满分750的总成绩,打180分的人的知识覆盖面只有24%!一半儿的一半儿都不到啊!这样的教育现象说明,现行的教育只是为了发证,只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根本不是为实现“人之为人”的教育的教育,是只教人学“术”的“教”,而无育人以德的“育”,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对学习哪些强烈地不感兴趣?! 所以,那些自己在家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妄图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纯属自欺欺人!而学校,则难当“育人”之天职!羞煞了谁呢?!家长乎?老师乎?教育管理者乎?
教育,本来应该是启迪智慧的,可现实当中,却避免不了地制造了大量的平庸。这样的怪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其现象背后的本质耐人寻味!当今中国的教育普及化程度绝对地提升了,但教育质量并未相应提升,其结果当然是相关的受教育者的“人”性并未得到应有提升,其“工具属性”却得到了绝对的强化,悲乎哀哉?!
这时,我却不知怎地突然想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原来这样的真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然掌握,更不是每个人都经过所谓的教育就获得了鉴别真理的能力,世人从来都是活在盲从当中者众!而真理,就象佛教中的佛,常常已经走到你身边,但你一样不认得,因为真佛从来不自己表现得和你想像的一样。人人都有求佛心,却不是人人都有识佛眼!
其实,我前面所说的“不知怎地突然想到”并不是真的不知,而是严谨的前提批判下的一个顿悟,是对旧有思想困惑的一个突破,这是哲学的前提批判所决定的必然。这样的必然当然是深刻的,是有益的,是比普通人的思想更接近真理的。
普通人当然不愿意用哲学的前提批判来“折磨”自己,他们觉得这样太累,没有必要,于是,哲学无用论就一直甚嚣尘上。当我宣布闺女第一志愿均报哲学专业后,便一直招致那些真心关爱我的亲友的批评。我虽尽我所能地给予解释,但真正说得通的,几乎没有。只是在这样的反对声浪中,闺女学习哲学的信心却更加坚定了,因为闺女在我的帮助下,已经彻底看清了他们的肤浅。
非哲学化的人,是自以为是的,当然不舍得批判自己的,当然更接受不了用严谨的前提批判来“折磨”自己,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个共性——思维总是想当然地跳跃着的,于是他们认为正确的许多观念,实际上却是“不全正确”,就是因为他们只识得事物的普遍矛盾冲突着的两面性中的一面儿——只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儿。因为识得这一面儿,他就能活着,可他却不知,若想更好地活,必须也识得事物矛盾的另一面儿——消极的一面儿。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全貌,我们才能更好地规避事物先天的消极性,不让其真正演变成我们现实生活的消极。
无奈,这样的智慧并不是每个父母都先天掌握的,掌握全面更是不可能的。于是大家只好从出生就开始接受父母亲们的“先天”(其实是后天的)环境污染,于是我们就很轻易地活成和父母一样的充满偏见的自以为是者——人皆不愿见的事物的消极性如影随形地折磨着我们每一个人。更严重的,傲慢就成为他们下意识的表现,于是人际关系就在这种普遍性的错乱中冲突着,人间悲剧重复上演就成为了必然的“宿命”。而普通人唯心的宿命观因此也成为哲学家眼中最正常的规律性的“偶然中的必然”!
能认识这样的偶然中的必然,或许才算得上真正的哲学化,但哲学界本身亦是混乱的,所以,以我之肤浅,我根本不敢贸然就下这样的定论,因为现实的哲学世界中,许多伪哲学的号召力甚至远大于正统哲学。
在民间哲学群中,最活跃的就是这些伪哲学分子,他们相互争胜,争相用尖锐的语言证明只有自己是最正确的,更严重的,直接说自己的学说和理论可以直接拯救万民于水火,可实际上他那“宏大”的理论只能吸引极少数比他更肤浅的人,绝大多数人不认同他,但说服不了他,因为认识一个混蛋容易,但论证这个混蛋很难,进一步地说服、改造一个混蛋更是难上加难!除非你已经用正统哲学建立起严密的系统,并能用某种智慧的手段牵制住这个混蛋,不然,这个混蛋运用大家最经常的跳跃式思维,会轻易地将你的思路撕扯凌乱,然后你们的争论在无果中草草收场,结果是双方都惹了一肚子气,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世间纷乱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