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器物中的蝉纹考略

自古以来,蝉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蝉从幼虫、蛹蜕变成长翅的成虫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因其整个生命历程象征着一种神奇的变化和再生,故而古人十分推崇。

古人把自己对蝉的喜爱及对蝉意的理解表现在各种器物上:

直接铸刻在青铜器、玉器之上做以装饰,或是在菩萨造像上饰以蝉纹冠,或直接琢磨成蝉形器物,在不同器物上的蝉纹所表示的寓意也不同,其蕴含的审美意境和寓意,都表明了蝉纹具有极高的艺术参考价值。

商周青铜器中的蝉纹,有饮食清洁之意。

蝉纹在青铜器上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晋·郭璞有《蝉赞》云:“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是说蝉有出污秽而不染,吸晨露而洁净的天性。

可见,蝉纹被广泛的用于青铜器纹饰,可能代表有饮食清洁之意。

商周时期,是一个文明较为发达的时代,饮食卫生在这一时期已作为一件大事受到人们的注意,上层贵族阶级更是如此。

这一时期,在一些青铜器中,如鼎、爵、觚、盘上,就铸有蝉纹,蝉体大多作垂叶形三角状,腹有节状条纹,无足,近似蛹,四周填云雷纹;也有长形的蝉纹,有足,也以云雷纹作地纹。

图1

商代举方鼎(图1),出土于济南长清小屯,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该鼎为炊食器,体呈长方形,立耳,略束颈,微鼓腹,四柱足,四隅有扉棱。其腹内壁铸铭文“举祖辛禹”铭文。这件器物的足部饰有阴线蝉纹。

图2

商代京鼎(图2),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该鼎为炊食器,立耳,深腹,圜底,三柱足。其名来自于腹内壁铸一“京”字铭文。腹部饰有三角蝉纹。

图3

商代射妇桑鉴(图3),盛水器,直腹,双附耳,方角足。

其名来自腹内壁铸刻阴文三字“射妇桑”,是一件传世品,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曾著录于《西清古鉴》等书。口沿下饰连续的倒立三角蝉纹。

图4

西周“鱼伯己”觚(图4),侈口,尖唇。脰、腰俱细,腰腹部饰有横置三角蝉纹,脰部以下饰云纹。圈足较高,外撇,圈足内侧铸阴文“鱼伯己”三字。

此觚现藏于青州市博物馆,从其形制和纹饰观察,尤其是腹腰部所饰横置蝉纹,表明其应属西周早期之物,是带有蝉纹的酒器。

仅现有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看,商周青铜器中无论是炊食器、水器,还是酒器,都有蝉纹的存在,这就表明古人注重蝉意,从蛹成蝉后,登高饮露,露水清洁,此中便蕴含着饮食清洁的意思。

菩萨冠上的蝉纹,蕴含着有轮回之意。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此时道教长生文化、民间神仙思想也在本土上盛行,于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自然而然的受到了这些本土文化、思想的影响,逐步走上了本土化的道路。

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蝉意的理解,早期道教以“蝉蜕”看作是羽化成仙,于是蝉成为道教的灵物。

佛教受到道教的影响,佛教徒在雕刻佛像时掺杂了道教思想,将蝉这一灵物运用到了佛教造像的身上,菩萨头冠上的蝉纹就是典型代表。

另外,蝉冠也有具有一些世俗的意义,如广饶北魏根法师碑即有“昂藏峻绪,渺漫长灡,缤纷组带,蝉联缨冠,或智或愚,能危能安”之句,就代表了佛教神像高贵和令人仰止的气质。

图5

1996年,青州佛教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重点,就是因为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

青州市博物馆藏得400余尊造像中,有一尊北魏时期的石雕菩萨像(图5),头冠中央饰以蝉纹。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尊北魏菩萨造像,有着睿智和微微带笑的面容,身着飘逸舒展的衣纹和流畅乱真的缨络。

虽然头部原有莲花背光已失,但因其宝冠的正前方,雕饰着一只形态极为精致写实的“蝉”而显得格外独特。

图6

无独有偶,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上也出土了一尊东魏时期的蝉冠菩萨石雕立像(图6),现存于山东省博物馆。

博兴出土的这尊蝉冠菩萨像的头后有巨大圆形头光,戴高冠,嘴角微翘,面含笑意;菩萨身躯修长了,上身穿袒右衣,双肩覆搭披帛,下身穿着长裙,衣服稍薄而贴体,整个形体已显轻灵之意。

菩萨身上装饰品十分华丽,配有圆形饰件、项链、宝珠等相对繁褥装饰品,但最为引人注意的还是菩萨宝冠正中装饰的蝉纹,“蝉冠菩萨像”也由此得名,至今在山东境内发现的这两尊蝉冠石雕菩萨像,其宝冠上特有的蝉纹装饰,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因此弥足珍贵。

佛教的本土化,使得佛教徒将菩萨也视为神仙,于是在受到道教“蝉脱”思想的影响下,在雕刻菩萨造像头部时,饰以蝉冠,蕴含了一种蝉意,即轮回之意。

蝉形玉琀,既有幻化复生之意亦有品德高洁之意。

蝉具有脱壳现象,使人以为蝉能复活,因此,古人对蝉寄寓了灵魂不灭的祝愿。如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的称为蝉形玉琀,寓着精神不死,再生复活之意。玉琀是古代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多为蝉形,又称为“琀蝉”。

蝉在中国古代象征永生和复活,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其漫长而隐秘生物生命周期,蛰伏数载一朝飞升,恰恰与道家毕生追求的羽化升仙的最高境界相一致,因而蝉被赋予“永生”的涵义;《论衡·无形篇》:“复育转而为蝉”,可见蝉纹还有象征死而转生之意。

图7

两汉时期,玉蝉的出土量非常多。发现与于死者的口中,作为七窍塞或九窍塞之一。

扬州博物馆藏有典型的汉八刀玉蝉(图7),该玉蝉透明莹润,精湛的工艺将玉蝉表现得详实写真。蝉的整个纹饰简单干练,而自如的腹部又能非常写实的刻画出来,是汉代典型的“汉八刀”工艺。

在道家思想为主导的汉代,用玉殃葬是祈求永生和复活的手段。《抱朴子》即有“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之说。《汉书·杨玉子小传》又有“玉石,欲化不得”的记载。

这是古人对玉的崇拜,以为玉随葬可以达到尸体不腐的目的。

玉中之玉蝉是九窍玉之一种。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为死者护尸,含之可以成仙得道。

图8

玉蝉并非仅仅因为葬玉而生产,除此还用作佩系和装饰。佩戴玉蝉代表品质高洁之意,一般系于腰间,顶端有象鼻眼。

自古以来君子比德与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以玉的质结合蝉的意,成就了玉蝉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旧说,居高食露,精洁可贵。蝉栖于高枝,其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都是表明一种蝉意,即喻指高洁的人品。

青州博物馆馆藏一件玉蝉(图8),为清代之物,是一件挂饰,整块玉料上简单的几刀,将蝉的形状刻画的惟妙惟肖。在头部钻有两孔,用于系挂之用。

蝉,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物,历经无限的磨难,从幼蛹蜕变成展翅高飞的成虫,从地下升到高空,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成了一个个生命轮回,这是大自然的造化。

由于古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较为低下,意识形态上很大程度受到原始宗教的影响,在他们的眼中,蝉这种脱变带有无限的神秘和感知,将无法理解的蝉性,归咎于自然神的安排。

于是通过想象和理解,将蝉赋予了各种寓意:清洁高尚、轮回复生等。他们带着这些寓意将所见的蝉的形象进行抽象化处理,或雕或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护佑自己和子孙后代,不论今生还是来世


(0)

相关推荐

  • 陇东陕北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博物馆位于泾川县城城隍庙内,这里是一处甘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的大殿是泾川境内保存最好的明代古建筑.如今,中轴线上仅存大殿和寝殿,两侧新建的配殿,作为博物馆展厅. 泾川博物馆尽 ...

  • 《西游记》中唐僧金蝉子之名的文化背景和文物解读

    清 僧装地藏菩萨像 首都博物馆藏 <西游记>小说借五庄观镇元大仙之口说出唐僧的前世是 "金蝉子",其身份乃是佛的"第二个徒弟".如: (第二十四回) ...

  • 好书推荐 | 山右吉金——隰县青铜器珍粹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右而别称"山右", 又称"晋"或"三晋"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与冶制的金属 古人因之称其为&quo ...

  • 你见过笑佛吗?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见者有福

    青州,古九州之一,北朝佛造像天下闻名,青州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县里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2年,三个农民发现了这尊佛头,面容微笑,而且开脸饱满,被称为"笑佛".笑佛的额头的正中 ...

  • 邺城博物馆佛教造像

    邺城博物馆的佛教造像看过也贴过多次了 灯打的不一样,,你喜欢那种效果? 角度都不一样

  • 代青铜器上的蝉纹之美

    夏商周三代是我国青铜艺术最璀璨时期,目前所见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 我国古代青铜器有着端庄凝重浑厚古朴的造型 ,制作精美的纹饰夸张而丰富,特别是蝉纹.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都在中国考古史和美术史 ...

  • 古代器物中的蝉纹

    古玩鑫 自古以来,蝉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从幼虫.蛹蜕变成长翅的成虫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因其整 ...

  • 古代器物中的蝉纹(好资料)

    自古以来,蝉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从幼虫.蛹蜕变成长翅的成虫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因其整个生命历 ...

  • 神奇的变化和再生:古器物中的蝉纹

    自古以来,蝉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蝉从幼虫.蛹蜕变成长翅的成虫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因其整个生 ...

  •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文学”概念考论

    作者:史伟(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教授) 内容提要:"文学"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概念,先秦"文学"指以礼乐为主的古典之学:汉代以降以汉武帝时期 ...

  • 明清器物中的灵芝纹

    在明清家具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这样的雕饰,外轮廓大致呈海棠状,下部两端的线条内收成卷曲状,中间接一枝梗,遒转苍劲.熟悉此物的人一眼便知,这正是灵芝纹. 灵芝纹霸王枨 灵芝,一种多孔菌科真菌,菌盖呈肾形, ...

  • 中国古代姓名字号考略

    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号是四个不同的概念.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称号,是某一群人的族号: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名是某人在社会上使用的特称或符号 :号则是某人的别称.此外,古人还有取"字 ...

  • 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中)

    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 朱关田 一〇.书马伏波语 马援撰,颜真卿正书. 大历五年四月,书于抚州.著录首见<忠义堂帖>,惟误"五年"为"三年".颜 ...

  • 「荆村论画」不待扬鞭自奋蹄——古代中国画中的牛形象略说

    不待扬鞭自奋蹄 --古代中国画中的牛形象略说 范美俊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十二年一轮回的生肖牛年又到了.牛为食草四胃哺乳动物,今天的牛源自原牛,约在新石器时代驯化,最初的驯化地在中亚.迄今为止,亚 ...

  • 朱关田: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中)

    一〇.书马伏波语 马援撰,颜真卿正书. 大历五年四月,书于抚州.著录首见<忠义堂帖>,惟误"五年"为"三年".颜真卿结衔"金紫光禄大夫行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