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陈冬天 用情怀点燃文化扶贫一把火
图为音乐人陈冬天(左)与潘跃为、金代琼夫妇一起聊扶贫
作者:初旭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曲长江之歌,多少年来,一直激荡着这位长江之滨长大的汉子。正是这种大江情怀,作为音乐人和宜宾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陈冬天,用上百首美妙音乐回报着自己深爱的这片红土地。
音乐童年红丘陵
今年50岁的陈冬天,老家就在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县”的宜宾江安一个叫留耕的小镇。这里系四川盆周山区,浅丘与平坝互为交错,境内自然形成的牟家河、洗布河、留耕河恣意潇洒汇入滚滚长江。他的童年留给了青石板吊脚楼的老镇子,“心田留与子孙耕”的古训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陈冬天。
留耕古镇
陈冬天的父母都是留耕街上的个体居民,父母年轻时也是当地的文艺积极分子,爱唱爱跳,他们就是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演绎《小二黑结婚》最终走在了一起。他家有八兄妹,父母没有按照家族字辈,为他们弟兄取名,而是随缘为之,出生在那年的冬季,就取名为冬天。
他从小爱好音乐,那里大自然的溪流、鸟鸣,土生土长的山歌、唢呐、牛灯、龙灯无不陶冶着他的音乐情操。麦笛、泥哨、花号无不成为小伙伴们花样翻新的耍事,也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玩艺,为他后来的音乐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音乐人陈冬天
川南的红丘陵,是一片充满旋律的土地,青春年少的陈冬天在这里找到了音乐的美妙,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人生坐标图。
中学毕业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宜宾师范音乐班,成为全家人的骄傲。毕业后的第一站是当地的盘龙村小学,以音乐见长的他出任学校的音乐教师。
突出的音乐天赋,刚满五年时间,其后调到了江安城郊的西城小学。2003年底,江安县成立了竹都艺术团,陈冬天参与组团并出任业务副团长,期间一步一步助推这个群众文艺团体走向成熟。时隔10年后,他调到宜宾市文联,成为专职的音乐干部,并当选为宜宾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悠悠竹海家乡情
多年来,他的工作地点变换了一茬又一茬,唯一无一忘怀的就是音乐。他对民间音乐有着特别的爱好和兴趣。记得多年前,就是他将当地民间的《放牛山歌》进行记录整理编曲,并被推送到了央视展播。
高山顶上嘛、依儿咯喂!
两条牛嘛、 呀火儿嘿!
牛儿吃草嘛、咯咯款
哎呀唉!弯弯头嘛、依儿咯喂
弯弯头嘛、依儿咯喂!
水长流嘛、呀火儿嘿!
哗哗流嘛、咯咯款!哎呀唉!
……
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陈冬天还对这支民间曲子记忆犹新,并边唱边舞蹈,好像又回到了青春的从前。
蜀南竹海
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他开始涉足现代音乐创作。第一首歌曲便是为散文家陈明云作词的《橙花怒放)作曲。继后,陈冬天走进家乡的竹海,为词作者倪晓波作词的《竹海啊竹海》作曲。蜀南竹海是宜宾的旅游品牌,地处长宁与江安之间,是两地人民的风水宝地,作为竹海的儿女的陈冬天,走进竹海,犹如走进母亲的怀抱,他在竹海里漫步,在竹海里工作,在竹海里放飞音乐的梦想。他先后与人合作,为竹海创作歌曲十余首,并大胆地命名为《竹海来风》。是啊,对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竹海来所,有人敢于怀着热爱家乡的情怀,不计报酬用音乐去歌唱她,推广她,确实是一缕清新之风,是一缕值得点赞的文艺之风。
深入民间
在陈冬天的引领下,当地的音乐氛围异常活跃。当地的杨春熙、黄峰、倪高柱等许多诗人作家纷纷拿起笔来,创作歌词,与陈冬天合作。一曲曲春的旋律从陈冬天的案头,飞向学校、飞向工厂、飞向田间地头。陈冬天与黄峰共同为当地红茶品牌创作的“相思红茶盏”,把川剧高腔与川南山歌有机结合,把人与茶的千年情感融入其中,优美的旋律将“品一口红茶相思情满”的思想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陈冬天与倪高柱合作,联袂为泸州籍巴蜀笑星张德高打造的《耙耳朵之歌》,这首歌曲,有说有唱,风趣幽默,一幅幅川南风情画尽显旋律之中……
文化自觉兴隆村
时间推至2018年初,也是中国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陈冬天接到上级通知,被指派到距离宜宾市区近三个小时车程的筠连县沐爱镇兴隆村参与扶贫工作,担任兴隆村第一书记。指示就是命令,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他就和其他同志一道,迅速赶到所联系的村子集结。这是川滇交界上的一个村子,一条高高的凤凰山横亘在村子中央,成为一条实实在在分水岭,全村8个生产组,七百多户人家就散落在两面的山坡上。白墙青瓦的农家,青翠欲滴的桂花、还有那山道上蜿蜒的公路,组成了一幅绝妙的乡村图画,每当朝霞日出,从蓝天上俯瞰兴隆村,整个村子就像一只沐浴在阳光中的金凤凰,正展翅欲飞。
美丽的兴隆村
陈冬天来到沐爱镇,被安排住下以后,就和村支书倪明宣、村主任肖禄齐一道,走村串户开展扶贫调研。通过走访,他发现当地村民并没有传说中的衣无扁,库无腰,更没有吃了上顿无下顿的现象,村里的贫困户大都是因病返贫或受交通制约,房屋年久失修等,更多的贫困因素还是文化的贫困导致。
陈冬天向联系户了解情况
作为音乐人的陈冬天来说,他非常明白什么是文化。不是上了多少年的学堂,有多高的文凭、有多高的学历,有多高的职称就是文化。文化常常体现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的点滴中。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四句话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对文化的高度概括,这也是陈冬天对文化的自我理解。他和几位村干部商量以后,把文化扶贫拟定成为该村的扶贫策略。
爱心沐浴扶贫路
他们首先走进农户深入调研,帮助那些房屋年久失修的村民改造毁损房屋。并督促村民有了好房子,还要有好的环境,好的生活习惯。在村子里漫步,无论走进那家那户,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猪圈牛栏有规有矩。
陈冬天在文化扶贫活动现场
陈冬天在村里走动,发现整个村子几百户人家,有书香的人家并不多,陈冬天就跑回市里,分别给市区的书画家们打电话,求帮忙,请大家走进兴隆村,义务为村民书写书画。那天,宜宾市阳翰笙艺术院院长曾玲来了,宜宾市青少年书法协会主席余林来了,宜宾市青少年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廖名伟来了,筠连县沐爱镇兴隆村第一书记陈冬天来了,筠连县沐爱镇兴隆村书记倪明宣来了,宜宾市原歌舞团团长、宜宾市原舞蹈家协会主席曾镇江老先生来了,还有宜宾市青少年书协会员12名成员也来了,他们泼墨挥毫,“孝行天下”、“家和万事兴”、“恩重如山”“忠孝传家”等一幅幅书画作品顺利诞生,有了作品,陈冬天又四处奔波,跑回宜宾市文联争取了装裱费用,他的不懈努力,这些作品飘着墨香走近千家万户,成为村民的最爱,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植下了爱好书画的种子。
特型演员缪世璇(中)走进兴隆村
为了给村民开眼界,长见识,陈冬天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把毛主席特型演员、毛体书法家缪世璇先生请到村里,义务为村民书写书法,与村民合影留念。国家级文化创意师、《藏在民间的高贵——乡贤与家风》作者黎成田也成为兴隆村的座上宾,他在陈冬天的邀请下,也来到村民中间,和大家一起挖掘当地乡贤,探讨家教家风,许多村民都自觉来到现场,聆听黎先生最接地气的乡村第一课。
陈冬天为孩子们上音乐课
随着时间的推进,陈冬天萌发了在村里建“儿童之家”合唱团的想法。他的想法很快得到宜宾市文联、市妇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市文联下派的第一书记陈冬天的多方努力和协调下,2018年的8月,一个桂花飘香的时节,拥有四十多名儿童歌唱家的筠连县沐爱镇兴隆村的儿童合唱团,依托该村的“儿童之家”顺利诞生。据介绍,该合唱团有固定阵地,有专业师资力量,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是四川省首个贫困村儿童合唱团。暑假期间,孩子们在专业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练习合唱,彼此互助,充满童音的合唱团成为凤凰山下最独特的风景。
书画走进村民家
为了激发村民和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忱,陈冬天还在工作之余,积极开展音乐创作,他与当地作者黄峰一起,先后为当地创作了《沐爱小夜曲》《阿卜阿卜》《兴隆兴旺》等歌曲,这些歌曲也成为了村里的流行歌曲。如今的兴隆村,通过文化扶贫,产业扶贫,和从前是两重天地。邻里和睦了,生产上进了,经济翻番了,全村七百多户农家,没有一户成为上访户,这在全国来说都是屈指可数的村子。
剪一缕春风写在脸上,
摘一片彩霞作我霓裳;
唱一曲歌儿山欢水笑,
尽情沐爱美好时光。
挥一把热汗果甜花香,
撸一把袖子家园漂亮;
炫酷的舞步放飞梦想,
欢乐沐爱兴隆兴旺。
……
兴隆村也有鉄牯牛
这是陈冬天年前为兴隆村所创作的村歌《兴隆兴旺》的部分歌词内容,也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我们深信,陈冬天创造的“文化扶贫”这把“冬天里的一把火”,将成为中国扶贫路上的新坐标,点亮更多贫困村的未来与希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链接:
作者初旭,本名王先军,四川泸州人。民建会员,资深媒体人,品牌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目前从事网络传媒和法律服务。
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曾在多家媒体从事传媒工作。其间创作和采写各类文艺、新闻作品上万件。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知音》等全国知名报刊。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泸商记忆》(与人合作),主编了大型专著《最泸州——泸州建市三十周年专辑》,与人合作出版《巴蜀名胜楹联大全》等。先后推出的《纳溪贡茶.等您回家系列》《山地笔记系列》《我是品牌系列》等散文系列及多篇调查报告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企业家们的关注。与人合作创作的歌曲《灯闹古蔺》《黄荆行》《花开丹桂》《龙抬头》《马蹄滩之歌》《水口之恋》《一潭美酒是故乡》等先后斩获全国大奖。主要擅长于新闻策划、深度报道、品牌策划、品牌推广、歌词创作和新赋体的写作,所编著的《泸州百业赋》即将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