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山之“高”
ᐃ西高山
无锡北隅有西高山。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乡热热闹闹游西高山的节场,是儿时起就深印脑海的一大盛事。西高山,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400米,最高峰仅为30余米,面积46余公顷。30来米,不过是座小土丘,却缘何名“高山”?
ᐃ元至正《无锡志》·西高山
元至正王仁辅《无锡志》记:“西高山,去州(注:元代成宗元贞元年,无锡升州)东北二十五里,兴宁乡。其山平浅,无深林邃谷。山之南峰顶上有仙人礼拜石,石上有迹,类人额痕及两肘膝伏处。相传人俯其上,不论老稚长短,其额与肘膝处皆当其穴以为异。山中有路可通兴道乡。其中峰曰灵龟山,北峰曰凤凰山。山西世为里姓高氏之居此,山由是名。”
ᐃ西高山顺治庚子摩崖石刻“降福泉”
正如刘禹锡《陋室铭》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西高山之得名,邑志所指来由于里姓高氏所居。这里姓高氏,就是指的后汉高士高彪、高岱父子。至于西高山,坊间又俗称西胶山,那是因锡东有胶山,土语“高、胶”同音,就对应东胶山,将西“高”山叫成西“胶”山,实是误称。
ᐃ《后汉书》
高彪(?——184),字义方,后汉吴郡无锡人,世居西高山麓。其家境原极清寒,直到高彪为诸生,游太学。高彪富有才华,但说话结巴,不善言词。
志气轩昂
马融(79-166),字季长,是东汉当时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高慕名去向马融问大义,马融称病未见。于是高留信给马融,“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谒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叙腹心之愿。不图遭疾,幽闭莫启。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华夏,犹挥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归德。公今养疴傲士,故其宜也。”意思是,“佩仰您的大名,有多年了,所以不用人介绍,直接去您大君子之门,希望一见光采 ,畅叙心腹。不料您抱病,闭门不见。从前周公旦的父亲是文王,哥哥是武王,九命作伯,以治理华夏,还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接见匹夫。所以周道因之隆高,天下的人都归德于周。您现在养病傲士,那是理所当然。”马融看了高彪的信,大为惭愧,追赶请罪,求他返还,高彪不顾而去。
ᐃ东观
学比山成
高彪后来郡举孝廉,试经术第一。授郎中 ,校书东观。东观,是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高多次上奏赋、颂、文,得到汉灵帝的赞赏。这时京兆第五永为督军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会,在长乐观设酒送别。议郎蔡邕等人都赋诗,高彪独作箴曰:“文武将坠,乃使俊臣。整我皇纲,董此不虔。古之君子,即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吕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鹯。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人有计策,六奇五间。总兹三事,谋则咨询。无曰己能,务在求贤,淮阴之勇,广野是尊。周公大圣,石碏纯臣,以威克爱,以义灭亲。勿谓时险,不正其身。勿谓无人,莫识己真。忘富遗贵,福禄乃存,枉道依合,复无所观。先公高节,越可永遵,佩藏斯戒,以厉终身。”蔡邕等人非常赞美这篇文章,认为他们做不出来。
德厚流光
高彪后来升任外黄县令(注:后汉书记外黄令,绍兴年吴郡出土“外黄令高彪碑”;无锡县志记内黄令;本文从后汉书),汉灵帝刘宏令同僚去送别,设酒于上东门,诏令东观画高彪像以劝勉学者。高彪到任外黄,有德政,上书推荐县人申徒蟠等人。病卒于任上。高彪著文颇多,有集二卷,大多散佚。《全后汉文》卷六六辑有其三篇著作。
ᐃ《全后汉文》
古风遗韵
高彪儿子高岱,江东隐士,世所闻名。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