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碗粥的温度

燕山诗文

史上大将军韩信年少时没有人可以依靠,常来到河边钓鱼,用鱼来充饥。一天,碰到一个老婆婆,见韩信面无血色,骨痩如柴,便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韩信十分感激,对老人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好好报答您。老人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好起来。从此,韩信认真读书习武,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有用之人。后来,刘邦重用韩信,拜为大将,指挥汉军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韩信被封为楚王后,派人寻找到那位老婆婆,再次道谢,并送给老人一千两黄金——史称“一饭千金”。

我小的时候,是个讲故事听故事的时代,曾无数次听人讲过这个极有人情味,并且也很立志的故事。心里常常赞叹老妪,也仰慕着韩大将军。

其实,平凡世界里从不缺少类似暖心的故事,只是主人公缺了韩信的威名而被湮没在世俗尘烟了。

六十年代初,二玉十岁时,是村人吃食堂的的候。至今忆起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队里那几口大铁锅。铁锅置于简易棚内,有多半人高。灶堂口也大,填柴点火,红红的,一揭锅盖几团白气转着上升。饭多是粥,玉米粥,高粱粥,白薯面粥。后来粮食更稀缺了,就往粥锅里加菜——白菜、矮瓜什么菜都有;再后来就以树叶、树皮、野菜为主了,稍加点粮食,稀汤泡水的,用筷子捞不上几粒粮食渣。俗语称,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近乎水似的饭食,令人饥饿难耐,走路如踩着棉花,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

很多很多年以后的一天,也就是前几天,二玉又和我说起当时情形,他的神态平静,语气舒缓,似乎说着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二玉年已古稀,身子有些胖,因为高血糖导致眼睛视力下降,说话间不时用手绢揩下眼睛。他说,他现在要少食些主食,多些疏菜。还笑着讲,过去吃菜是度日活命,现在吃菜是为了多活长寿,你说可乐不?说着用手绢揩了下眼睛。

与二玉说话间,我想起了几十年前读过的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那时我读小说有些痴迷,就如饿人见了佳馔般。那是河南作家张一弓的名作,讲的是困难时期关于粮食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村支书,为了村人糊口不惧掐监入狱开仓放粮的硬汉形象。故事情节迭宕起伏,读来有震聋发聩之感——对那段历史有了新的了解。

吃是人第一需要,缺粮受饿往往令人印象深刻,甚至终身难忘。于是粮荒年代故事也显得多起来。二玉也有故事,二玉的故事简单也温馨——开头是苦涩的,接下来则变得温暖了。

回到故事中去,当然是二玉挨饿的故事。十岁的二玉俨然瘦成了萝卜头般干瘪羸弱,守在队里食堂边,眼眼无力地望着铁锅里面的稀粥,望着排队打饭,身体直打晃的村人们。这时食堂管理员洪叔过来,看着二玉,还有二玉手里的空碗,对掌勺师傅说,你不能给他捞些酱(稠)的吗?看孩子都啥样了。师傅听了,看了眼二玉,看了眼锅里的粥和排队的人们,就把饭勺摁进锅里慢慢捞起酱些的粥倒进了二玉的碗。二玉无疑是幸福的不得了,甚至不知道那碗粥是怎么进到腹中的,记忆中肯定是没用筷子,没用勺——是连喝带倒的。他觉得那是一生中喝过的最香甜的粥了。乃至后来他始终固执地认为,是那碗粥延续了他的生命。

大年初一,二玉到洪叔家拜年,给洪叔磕了三个响头。也是从那时起他与洪叔成了忘年交。

懂的感恩的人,一定是自强自立的人。把自己站立起一定的高度,才会将回馈之心变成行动的自觉。二玉是优秀的,他的努力,令自己人生之路宽阔起来。他入党后又成了村主要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那时村人说,二玉真是丑小丫变成了白天鹅。也有人说二玉是村里出来的韩信,后言者无疑是懂点历史掌故的。

二玉的睿智村人皆知。做村干部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村里千口之人的生产生活,生产队之间的利益平衡,都需综合权衡,谨慎把握,步步实施;上面部署的工作头绪多多,要视轻重缓急逐条落实;上情下达,必须办,下情上报则需斟酌再三,各梦各圆是村干部内功之一,而借助上边之力,化解自身压力是要把空有度的,是不可不用,也不可常用的。这些二玉悟的很深很精,办起来驾轻就熟。村务事情也就踏实下来。村人们感受到了二玉的游刃、智慧、尽责与感恩之心。

后来二玉到镇企业当领导亦如此,依然做得有条不紊,且风生水起。

二玉与洪叔接触也多,洪叔爱看古书,古人古事懂的也多,聊着天,就会说到古时,不由论古比今起来,头头道道的有些见地。二玉不太懂史,但却有灵活的心思,善于思考,善于联想。两人便有了共同兴致,越聊越有劲。

二玉也把洪叔当家人,洪叔家的事特别上心,帮助解决日子中的难题,甚至包括给洪叔孩子做婚姻媒人。也让洪叔一家人感动不已。爷俩喜欢酒,有时喝得酩酊大醉。

  ……

岁月慢行,人在变老。二玉老了,洪叔更老了。虽然行动迟了,说话慢了,但时间宽裕了,一起聊天机会多了,聊天时间也长了。话题自然是海阔天空,无所不包,但多是从前的事,从前的经历。说眼前的事有些费劲,因为洪叔脑子有些迟钝,眼前事已难进脑海。聊时,二玉会经常不自觉的提到挨饿时的“那碗粥”……

两年前夏季的一天,洪叔突发脑梗病不治。二玉闻讯忙忙赶到,在洪叔灵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头抬起,已是泪水满腮。又往贡桌上摆了满满一碗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杂粮,乞盼洪叔在阴间别缺粮食……

作者简介

张国印,河北省遵化市人。幼始喜欢读书,继而迷恋文学。读书、写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小愚

诗歌主编:王翠红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主编:梁淑艳

动态主编:陆丹丹

(0)

相关推荐

  • 一粥一饭的执着

    农家儿女,多半是惜粮之人.我生于乡下,长于乡下,小时候与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在田野草地上打滚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辨认五谷,并顺手从麦田里将杂草扯出来. 我的奶奶那时候已经六十有余,生长在大山里的她勤恳朴 ...

  • 何玉青丨三个女人(小小说)

    昨天,回了趟老家,我二叔五十来岁的年龄却在自家跳楼身亡,作为晚辈,我深感意外.          二叔后期的生活,一个人住,新盖的小洋楼别致很时尚.家里也没个女人,听说是抑郁病自杀的.处理完他的后事, ...

  • 梅州玉水古村,一座神奇的老凉亭能让人发大财,灵验得我不敢相信

    明清时期,梅州城北的玉水村是广东到江西的南粤古驿道经过的地方,交通方便,南来北往的人不少,村里设有驿站.当铺.武馆等,十分热闹.因为人流量大,因而这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奇闻趣事.今后我将陆陆续续把我听到 ...

  • 故事 | 鼠母

     鼠母  张家村的张老汉把自家的院子修成了一个粮仓,左边堆谷物类,右边堆豆类,种出的粮食舍不得拿去换钱,全家穿得破破烂烂的,守着一个大粮仓,倒是饿不死.有时候天气潮,豆子都生霉了,只得铲出来扔掉,怪可 ...

  • 汪海琴 | 爱是一碗粥 (散文)

    爱是一碗粥  文  /  汪海琴 (安徽黄山) 2021.09.08 喜欢"晚清小红楼梦"<浮生六记>,沈复以他纯朴的文笔,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比, ...

  • 这碗粥,可扶正健脾,又可利湿消肿,还能除心烦!

      白茯苓是生活常见的一味药材,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现代营养学则认为白茯苓含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茯苓粥.茯苓饼也深受大家喜爱.   平民补药,白茯苓 1 利水消肿 白茯苓最突出的 ...

  • 不管补气或补血,都要先补脾!中医:补脾多喝一碗粥

    在中医看来,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主运化.统血.升清,如果一个人脾气虚弱,就会出现食欲不振.疲劳乏力.腹胀.便溏等不适.所以,不管你胖或瘦,补气或补血,补脾都是首要的!那怎么补才好呢 ...

  • 一碗粥喝了60年,96岁老中医,脸上无斑,精神满满!

    说到长寿.延缓衰老,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五谷杂粮那么多,该怎么吃最养生呢?看看下面这位老中医的方法,会让您有所收获! 北京一名老中医.国医大师路志正已经96岁了,面对镜头精力旺盛思路清晰.他至今都没有 ...

  • 一碗粥轻松治疗感冒!

    "蓝色字"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 佛法再广不度无缘之人 热心网友 "胡老师你好,每天都在关注您的空间,受益不小. 今天我也提供一个治疗感冒的方子:生姜10片,高梁米100 ...

  • 94岁老人被下病危通知:靠艾灸和一碗粥康复~

    广州守仁斋的孙吉庆医生,曾经救治过一位被下病危通知的94岁老太,使老人家转危为安.具体是用什么方法呢?请看下面的记载. 那是2017年,老太太淋雨感冒发烧,被家人送当地三甲医院,住进呼吸内科.按肺炎治 ...

  • 这碗粥,可扶正健脾,又可利湿消肿(减肥必备),还能除心烦

    将象和,您专业的,靠谱的艾灸指导老师! 白茯苓是生活常见的一味药材,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现代营养学则认为白茯苓含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茯苓粥.茯苓饼也深受大家喜爱. 平民补药:白茯 ...

  • 这碗粥,可扶正健脾,利湿消肿(减肥必备),还能养颜美容!

    白茯苓是生活常见的一味药材,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现代营养学则认为白茯苓含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茯苓粥.茯苓饼也深受大家喜爱. 平民补药--白茯苓 利水消肿 白茯苓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利 ...

  • 补益五脏不上火,长寿仅靠一碗粥!中医为你揭晓,国医不老的秘密

    补益五脏不上火,长寿仅靠一碗粥!中医为你揭晓,国医不老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