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南阳童谣,何曾输给岁月
风行卧龙/辑
南阳的童谣太多,能被记起来,能被说完整的,是越来越少,但是它没有输给时间。
据记载,最早的南阳童谣出现在两汉之交的更始帝时期。当时南阳儿童传唱:
谐不谐,在赤眉。
得不得,在河北。
当时的更始帝刘玄正坐镇长安,当时更始政权的大司马刘秀正在平定河北。更始政权混乱,赤眉军是它的劲敌,进逼长安;刘秀在河北招降纳叛,稳定人心,奠定基础;天下形势,似乎非常明了。果然,更始帝被赤眉所杀,刘秀在河北称帝,童谣似乎是应验了。
童谣很神奇,竟然应验了。这样想,你就错了。童谣都是大人编的,有目的地让儿童传唱,达到娱乐或者是某种警示、批判作用等等。
南阳的童谣,看起来简单,细想起来都有一定警示意义。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通过朴素、很常见的一些事物,似乎警示人不要贪婪,不要胡作妄为。“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简单几句话,用笔比兴手法,强调男子在婆媳关系中要有中间调和作用。
南阳童谣的生活气息都是非常浓的。
一到夏天,孩子们到河里去洗澡:“老表老表,下河洗澡,洗里白,上不来,洗里黑,气里哭!” 洗完澡上岸,要把身上水珠拍干:“拍,拍,拍麻秆,你哩不干俺哩干。俺哩干了跑着玩,你哩不干放痨间。”
每逢下雨,小孩们争先恐后往回跑,边跑边说:“风来了,雨来了,老鳖背个鼓来了……”那时候,衣食条件差,小孩经常肚子疼,于是有:“肚子疼,到王营,王营有个好医生,又是掐,又是拧,看你鳖娃疼不疼?”还有,“哭哭笑笑,蛤蟆尿尿”“筛箩箩,打转转,xx来了吃啥饭?吃油馍,卷鸡蛋,杀小鸡,吃蒜面。不吃不吃两碗。” (南阳李青友)
童谣在传唱过程中不断加工,变化,以至于适应各种“口味儿”。比如:
月奶奶,黄巴巴,
爹织布,娘纺花。
我玩一块大泥巴,
捏群鸡,捏群鸭,
捏只小狗来看家。
这算是简单的农耕生活院落的写照,下面这一首就有点耕读传家的品位了。
月奶奶,明晃晃,
开开大门洗衣裳。
洗哩净,浆得光,
XX穿上上学堂,
一考考个状元郎。
南阳童谣中还有一些对歌,小孩子唱起来,你一句我一句,颇有意思。例如:
小花鸡,脸皮薄,
杀我不如杀只鹅。
小白鹅,脖子长,
杀我不如杀只羊。
羊说,四条腿往前走,
杀我不如杀那狗。
狗说,看门辛苦嗓子哑,
杀我不如杀匹马。
马说,背上有鞍人能骑,
杀我不如杀头驴。
驴说,一天磨了三斗谷,
杀我不如杀头猪。
大肥猪,吃的糠,
一刀下去见阎王。
还有些对唱歌谣,兴起的比较晚,具有时政性。
你姓啥?我姓张。
张啥?张飞。
飞啥?飞机。
鸡啥?鸡毛。
毛啥?毛-主-席。
东啥?东方红。
红啥?红旗。
骑啥?骑马。
马啥?马-克-思。
思啥?斯-大-林。
林啥?林-彪。
彪啥?飙你一脸雪花膏。
南阳童谣中还有一些是字谜,并兼具南阳文化特色,颇有意思。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
南阳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打一字)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
南阳两棵树,长在石头上。
(打一字)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打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