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391期】【河南·平顶山】翟红果丨清明三题

清明三题
作者/翟红果(平顶山)
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中,与节日吻合的,恐怕只有清明了。
清明作为法定节日,与纯粹的节气有所不同,是抚今忆昔、缅怀凭吊的日子。这一天,故地亲人要添坟祭奠祖灵,追思先人。于是,清明在人们心中,早就有了认祖归宗的惦记,有了魂牵梦绕的感恩,有了扯不开的亲情、割不断的血缘。
提起清明,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时的隐士,割肉救主,携母入山,血谏君主,可谓忠孝。尽管是传说,但中华民族的美德总算有了载体。清明雨,清明柳,清明风和烟、食和行,都因介子推在这一天赋予特殊的意义。
清明是荣枯更替的季节,是新陈轮回的时候。《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天色明丽,山水青青,草长莺飞。人们也通过祭扫获得心灵境界的净化与清明。
清明里,远离喧嚣,踏青郊游,采摘嬉戏,一路跟着春光走,追随绿色宁静,放飞欢乐,其乐无穷。“踏青结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黄。”其情其景,赏心悦目。
清明节是古代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日子,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诗独占鳌头。朝诗人高启的:“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一派生气勃勃、情景交融、悠然神远的氛围境界。
清明雨
 
清明雨和普通雨一样,只因有节在,便增添了几分忧伤和悲凉。
清明雨,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承载着周礼的肃穆和孔孟的殷殷叮嘱,携带着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一缕诗魂,纷纷扬扬撒落在现代人的脸上。这一天,路上行人,脚步匆匆,不避雨矢地赶着回乡的路……
烟雨濛濛,更增添了春景的诗意:草木新绿,杏花吐芳,山野一派清明。我是血统纯正的中国人,在这清明里,携子女回老家上坟是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的行程。
清明雨知心,更知时节。小溪、山岭、田园需要雨,“桃李溪边白复红”也需要雨,有诗写到:“清明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雨使山村更加宁静,景象更加清新。
清明雨像一首朦胧诗,飘过朦胧的小村和街道,飘过枝头,浸入花蕊,滋润大地。“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细雨如丝,蝶儿翩跹,令人沉醉。
清明雨柔和,柔和得清新,柔和得让小伙赤臂,姑娘甩发。清明雨美妙,美妙得成诗成画。
清明雨里还含着甘甜。走进清明雨,聆听心底的呼唤,种植鲜嫩的心境,清爽惬意。
清明柳
柳树是清明节亮丽的景色,一身绿妆,满目翠色,多了几分婀娜、几分重任。
柳虽不是稀特名贵之木,但颇有诗性雅情。“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袅袅炊烟中柳枝若隐若现,阳光一照,如烟似雾,婀娜曼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中国人喜柳爱柳。东晋诗人陶渊明最爱植柳,在自家门前种了五株柳树,索性自称“五柳先生”。柳宗元更是一个“柳痴”,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柳州时心绪很差,但最终还是找到乐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馆依然在,千株柳拂天。”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丝细嫩纤柔也象征绵绵情意,古人清明送友折柳相赠。“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依依不舍的情景跃然纸上。
然而,在清明的日子里,柳的飘逸、绵缠和含蓄,都失去了诗意,被沉淀成一缕长长的悼念。“柳”“留”谐音,把柳摆在坟上,栽在墓周,留住对亡人的思念,留住孝心,留住年复一年的习俗。
小时候的柳,被我们编织成情趣,戴在头上,溢满春色。放牛归来,拧一截柳笛含在嘴里,信马游疆呜呜啦啦吹,想吹什么吹什么,虽不成曲调,却也能听出春天的声音。
一树绿叶纷披的柳,碧翠明净,透明坦然,呈现一种清新朴实的气息。这也许就是他的可贵之处,一种清明简洁的境界吧!
征文启事 :
第二届全国“孝贤杯”征文启事

作者介绍

翟红果,男,1968年生,平顶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市首届“建言献策十大热心市民”、市地名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市首批“市民记者”、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平顶山年鉴(2012~2014)》《平顶山大事记(1953~2013)》《图志平顶山》、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出彩鹰城故事》执行主编;《鲁山县志(1989~2005)》顾问、《鲁山县精准扶贫实录》主审。爱好写作、摄影。散文、专业论文多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摄影作品多在“河南摄影网”刊发。出版有散文集《时光雨》。

 特此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1493061055@qq.com

咨询热线:18537586630(微信同步)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
河南孝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河南智泰实业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