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往事(十一)
缑氏往事之十一:电影
古镇有个大地影院,很多年前,办有一张会员卡,一场电影三十块左右,只要有时间,隔段时间看上一场,算是合情合理的消费。提前在哈票网上订好票,临开场前,才从家里步行出发,几分钟就到了。取了票,再就现场小卖部里,买些饮料爆米花之类,就可以开始有滋有味的视觉大餐了。
那年,到深圳华强北看过一场电影,同古镇大地影院差不多的设施,票价却要贵上一倍。于是,暗暗庆幸:还是生活在小地方好啊。
说起小地方,想起小时候,我们也有电影看。通常是村里有人家过红白事儿,想办得排场一些,就会预约放电影。
傍晚,早早就把幕布扯起,算是一种宣传,告知大家,今晚有热闹。幕布有四方和长方两种,长方的叫宽影幕,出现的较晚。四方的最多,从四个角拉四条绳子,就着电线杆或树木绑起,这四方白布悬空了,我们就叫它影幕。
影幕前方,一定要有宽敞的平地,是预留的观众席,自助性质的,需要观众个人带凳子。孩子们是最开心的,陆陆续续从家里搬椅子占地方,离影幕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大人们劳累了一天,晚饭后,坐在自家孩子占的位置上,满心欣慰,孩子们也会觉得,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时候,也跑到外村去看电影。天黑也不怕,天冷也不怕,三五成群,踩在土路上,高低坎坷,照样有说有笑。
很多时候,都会去晚了,不但没有椅子坐,站在后面还看不到,就得想各种办法。有一次,去郝寨看电影,站在一个猪圈的单砖墙上,差点掉下去;还有一次,是下雪天,用围巾把头包起来,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电影看完,已成了雪人,脚也冻麻木了。然而还是一定要去看,什么都阻止不了,我们太需要故事了。 大人们只会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传说,一点都不动听。
去的路上,还可以听年长的姐姐们,谈某村某男生的事儿,新鲜又好奇;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开始谈电影的内容。打仗片儿看得最多,内容简单容易懂,然而也会走神,有时还真没看懂,就会向哥哥姐姐们请教,片中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总之,每看一场电影,立场问题一定要弄清楚。还有些片子,各个村子串着放,有些人,就会到处撵着看上很多遍。
印像最深的是《杜十娘》,在邻村大队部门口看的。剧中杜十娘和李甲,在床上合衣而卧,这是观众尚能接受的,最大尺度镜头,以致我们这些小女孩子,个个脸红心跳,不敢出大气。
缑氏街上有个电影院,记忆中,一开始就是很老旧了,虽然设施简单,但乡里所有大型室内活动,基本都在这里举行。儿时在这里看过电影,参加工作后,单位还组织过来看过戏。
电影院的椅子是连在一起的,靠背上标有号码,上小学的我们,都学会了如何对票入座。但学校组织的,多是教育片子,同学们大都不爱看,记得演过《张海迪》,通片儿她都是坐在椅子上讲话,看得很无味。为了看这场电影,同学们还步行来回走了好几公里路,于是,都小声在背地里抱怨。当然,也有好看的,记得《少年犯》就很精彩,也是学校组织过来看的,同学们个个意犹未尽。
上高一时,有同学周末去影院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我没有去,因为舍不得花钱买票。等到了学校,我就缠着看过的同学讲电影内容听,居然还能听出两眼泪。
记得是1986年吧,电视机还不是家家都有。时值放映《西游记》第一集,那天,村里正好也有人家放映电影。破天荒的,村里人大都围在邻居家的黑白电视机前,而电影的影幕前面,却廖廖无几。
电视里,孙悟空破石而出,前所未有的镜头,让人耳目一新,乡亲们惊叹连连。那天晚上,户外的电影演到一半就收场了,因为所有人都跑去看电视了。从此,这种露天电影,就开始显得越发老土,内容守旧,且重复无味,渐渐越来越少见了。
上大学时,每逢周六晚上,学校也有电影看,就在操场上露天放映。那则别有一种感觉。首先选片上更精彩,相比之前村里看到的,内容丰富了很多;再者清一色全是年轻人,坐在一起,嗑着瓜子,聊着天,算是看电影,更像是一种情调,而且经济实惠。大学的岁月很短,但看了很多场电影,那个年代大部分电影明星的相貌,我都是在操场上的电影里认识的。
再后来,记忆里就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缑氏街的影院也早拆掉了,拆下来的旧椽子,捐送给了缑氏一中。那时,我在缑氏一中做班主任,记得为了节省运输成本,我带着孩子们去影院运椽木。同学们排着长队,一人手执一根大椽子,浩浩荡荡从街上走过。这些椽木运到学校后,被用来修建学生饭堂。那些艰苦岁月的陈年往事,总能让人记忆犹新。
后来,因为家务和经济的原因,没有去过电影院,也没有机会看过露天电影。一直到2003年,有一次,老公说带我去看电影《终结者》。买票时才知道要30元一张票,真真是万分舍不得,从头看到尾,我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使命要把这30元给看回来。
人活在世上,总是越来越挑剔。 以前看电影,不怕黑,不怕远,不怕冻,不怕站,不怕路难走,仅仅为了一个故事。如今,我们除了要求高质量的故事,还要欣赏演员的演技,还要讲究各方面的效果,清晰度要讲究,音响也要讲究,两维不够,还要三维四维。
有时看电影,正观得精彩处,猛然间,座椅摇晃,耳边起风,他们说这是四维效果,却总吓我一跳。
喜欢我的文字
作者:周银霞 (网名:周清明,念北) 洛阳 偃师 缑氏 人,70后,现居广东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