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祝忠建:养育之恩比山高 战友情谊似海深 ——沉痛哀悼母亲离世 2024-08-04 22:58:08 【前言】父母在,家在;父母去,家不在。父母在,家是儿女温馨的避风港,在外边受了委屈,我们可以回家疗伤;父母不在,家只是记忆中的归途,却永远也回不去。一篇《养育之恩比山高,战友情谊似海深——沉痛哀悼母亲离世》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忠于职守的赤子情怀,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于亲情的无比珍惜。 养育之恩比山高 战友情谊似海深 ——沉痛哀悼母亲离世 祝忠建 2021年5月25日,我的母亲走完了她八十七年的人生之路,带着留恋,带着不舍,在痛苦中离去。虽说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悲痛万分。往事如烟难忘却。我的母亲生于1935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的动乱年代。从小就饱受生活贫困和社会动荡的煎熬。旧社会,封建礼仪(制度)给她留下了一双“封建脚”,虽说在解放前夕的隆隆炮声中,得到了提前“解放”,但还是双脚指头扭曲,走路多了就脚疼。尽管这样,在当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坚持每天出工,出勤劳动,从不缺勤旷工。母亲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六人,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常年累月起早贪黑,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能够获得7分工分,按照劳动日价值折算,不足两毛钱。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缝缝补补,随着季节变换,把棉衣改成单衣(棉衣抽掉棉絮),又把单衣改成棉衣(重新装入棉絮),就这样年复一年艰难度日。有一年夏收期间,“镰价”比较好,收割一亩地小麦3元工钱(那时全部依靠人工手工劳作),母亲与本队几个妇女同伴步行十多里路,去当年铁佛公社“丁家一带”赶场(收割小麦),收割一天小麦能够挣到3元钱左右,天不亮就出发了,下午收工回到家已经到了掌灯时分。当地乡亲们夸奖她们割得干净,麦茬低,生产队长特意叮嘱中午饭的生活要“管待好”。后来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父母尽量自食其力,不给儿女添负担,自己耕种责任田,随着年龄的衰老,种地体力跟不上,又把责任田改成苹果园,直到2008年“西平铁路”的开工修建将果园拦腰截断为止。……回忆往事,既有内疚,更有惭愧!1974年底告别父母及村上众父老乡亲参军,1988年转业外地工作,2016年退休至今,屈指算来47个年头了,在家与父母仅仅过了两个团圆年。那还是1987年在长沙政治军官进修学院学习结束后,返回部队时顺路在家里停留不足半个月,离开父母已经十二三年了,那是第一次和父母一起过年。正月初四就被父母催促归队了。第二次与父母春节团圆是2001年,已经是转业地方工作的第十三年。四十七年来就这两个春节是和父母在一起度过的团圆年。不是我不想回家过年,与父母团圆,而是父母一再告诫我,工作第一,国家的事放在首位。父亲是土改时期的党员,小时候上过几年学堂,母亲一个字不识,但是,非常明事理,从小就教育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时常叮嘱我们不要拿别人家的东西(农村庄前屋后果木树多),后来我和哥哥先后工作后,经常叮嘱我们,以工作为重,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1979年战后部队扩编,我有幸提干,已是入伍第五年了,才第一次探亲休假。每到春节,部队正值“新老交替”(老兵退伍,新兵入伍),与我并肩战斗的许多战友将要离开部队,我是连队司务长,管后勤,我千方百计改善伙食(那时候的伙食标准每天只有五毛一分钱),尽量让即将复原的战友们不要太伤感,过好在部队的最后一个春节,让刚离开父母的新战友不要沉浸于对家和父母的思念之中,过好在军营第一个春节。父母经常来信说,家里人多,不要我操心家里。就这样直到1987年学习结束归队顺路在家过了第一个团圆春节。平时很少回家,尽管这样,每次都是父母催促我早点归队。1988年转业地方后,在一个金融单位,主管安全保卫工作。前一年,当地有个金融部门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抢劫银行杀人案件”,金库被盗,5人被杀。而春节前正是现金大量流动的时候,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又是始终坚守岗位不敢离开,这一坚守岗位又是13年。一直有个心愿把父母接到我那里住一段时间,那怕一月半载也好,父母总是推脱家里离不开,“春夏秋”地里有农活要干,要经管果树和管理庄稼;冬季家里没人怕老鼠糟蹋粮食。其实是怕给我添麻烦,影响我的工作。这就是我明事理的父母。四十七年,将近半个世纪,眨眼之间就这么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苦日子完了,父母老了;好日子来了,父母走了。如今二老都已与我阴阳两隔了,回忆往事,非常遗憾,十分自责。怎能不悲痛万分!我是1975年1月4日告别父母,离开家乡走进军营的。四十年后,得知父亲病情不好,2015年1月4日,匆匆忙忙赶到家,父亲神志还非常清楚,与我和妻子分别打了招呼,见了最后一面,5日凌晨就去世了,是我参军离开家乡后的整整第40年。我的母亲今年3月19日在家里院子第二次滑倒,经医生诊断为骨折,但因为年事已高,不能手术,只能静养。从3月19日骨折到5月25日去世,一直不能躺下,一趟下,伤口就拉开,疼痛难忍,将近70天,一直在炕上坐着,受尽了折磨和痛苦。作为子女看着母亲受苦却无能为力,内心无比煎熬。人,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与其受病痛的折磨,离去也是种解脱,天堂没有病痛。本来我没有打算告诉任何战友,四十多年来,我在外地,家乡战友的大小事情我都没有参与过,怎么能好意思麻烦战友?另外,母亲生前早也说过,将来一切从简。结果还是被个别战友知道了,一个传一个,按照乡俗“祭奠”的当天,除了不在家的以外来了23个战友,还有的人不能来,带来了问候。令我感动万分!更令我感动的是有的战友分别超过四十年,闭着眼睛听声音都能分辨出是谁,见了面却没有认出来,真是岁月无情啊!同时我原工作单位的同事,和时常联系的外地朋友,也分别打来电话表示对母亲的悼念。真是“友情深似海”!之所以说母亲带着留恋、带着不舍离开的,是因为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母亲却走了。随着我国经历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对老年人越来越关心,看病住院有“合作医疗”,六十岁以上有“老年金”,八十岁以上还有“高龄补贴”。真是关怀备至!但世事无常,母亲却因为一场意外的跌倒而离开了我们。“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愿母亲一路走好! 赞 (0) 相关推荐 散文||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 这几天,朋友的儿子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一名武警战士,不禁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刚刚走入军营的时候. 高中毕业后,我幸运地穿上军装,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启程的头天晚上,兴奋地整夜未眠.俗话说 ... 金戈铁马铸诗文(序) "五团,五团,步兵第五团!我们高举战旗 ,越过山岭 ,穿过戈壁滩./不怕困难,坚持训练,时刻警惕敌人来犯,迎着胜利的曙光向前.向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牢牢记心间.//五团,五团 ,步兵第 ... 【随笔】祝忠建: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昔日辉煌 ——家乡的“梁山宫”有一段尘封的历史 [前言]据说乾县梁山镇瓦子岗是秦梁山宫所在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 ... 【诗歌】祝忠建:五四青年节感怀 [前言]都知道"生命在于奋斗",都知道<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都知道"别人家"的妻子(丈夫)孩子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 【诗歌】祝忠建:悼念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逝世 [前言]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 ... 【诗歌】祝忠建:牵挂——悼念母亲去世 [前言]母爱不及爱情热烈似火,不及父爱恩重如山,不及友爱热热闹闹,但却是世间最淳朴无华的爱.这种爱会陪伴我们一生,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回味. 牵挂 --悼念母亲去世 作者:祝忠建 牵挂,牵挂, 近半个 ... 【诗歌】祝忠建:回眸庚子年 [前言]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步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不仅战胜了疫情,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而且还顺利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人民 ... 【诗歌】祝忠建:纪念“八一”建军节九十三周年 [前言]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九十三周年,追昔抚今,真是感慨万千啊!正如毛主席说的:成千上万的先烈,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今天的幸福真是来之不易,当你住着洋房,开着小车,徜徉风景如画的公园,游览在祖 ... 【文学】祝忠建:悼念杨俊武战友 悼念杨俊武战友 文/祝忠建 杨俊武,陕西省乾县梁村镇人,生于1955年,1974年12月入伍,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政治处干事,组织股长等职.1986年转业咸阳市工作. 杨俊武同志在部队,服从命令 ... 【诗歌】祝忠建:“七一”访延安 [前言]2001年,"七一"前夕,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组织本单位部分党员.三名新党员和建党积极分子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在"七大礼堂&qu ... 【文学】祝忠建:太平村的四月八会 [内容提要]跟完冯市村的三月十三会后不久,就是太平村的"四月八会",乾县北乡就这么两处"古会".太平村过去叫"后窑头"(后吆头),属于铁佛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