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篇
新能源热管理系统
处在新一轮裂变式增长的前夜
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于整车而言关乎的是安全性,与驾乘人员而言,影响的是舒适性,所以热管理系统在整车的重要性非常强,同时也是,新能源车渗透提升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会更加复杂,要求也会更高,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其均对热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升级诉求。
比如动力电池组是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工作,需要更加精密化的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在工作期间也对散热的需求更高,通常会采取主动冷却的方式,替代原有的自然冷却方式。
所以整体来看热管理系统,处在新一轮的技术迭代周期上,产品的升级速度较快,像热泵空调和液冷技术等大概率会成为主流应用。
以技术的升级路径来看,像自动冷却方式很难适应新能源车的热管理需求,液冷技术效率更高、效果更佳,伴随着车型升级,液冷系统的占比会持续扩大。
以硬件的升级来看,热泵空调可大幅降低能量损耗,直接提升续航里程,国外厂商已经有6年的验证搭载周期,目前装载率仅10%,产业升级趋势明确。
为了更高的能效,热力膨胀阀将升级成电子膨胀阀、电池系统需要独特的液冷板和冷却器;所有的子系统都需要额外的电子水泵、换热设备、冷却管路、风扇等,是一轮新的热管理硬件的大升级。
新能源热管理系统
单车价值量升+产品生命周期长+技术迭代快
对于新能源的热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更复杂的系统,更高的成本,比如相较传统燃油车,多了电池,就要多一套的电池冷却系统,增加了电动电器件,就需要增加电动电器件的冷却系统,另外新能源的空调系统要升级到热泵系统。
简单测算来看,电池的冷却系统完全新生,由前期简单的风冷方案过渡到液冷路径,带来单车价值量的上行,由1000元提升至近3000元;汽车空调系统中,制冷环节原理相近,主要是由发动机驱动的普通压缩机升级为电动压缩机,单个价值量由300~500元提升至1500-1600元。
上述种种来说,新能源的热管理系统的单车价值都会持续提升,目前传统燃油车热管理单车配套价值不足3000元,而新能源车的热管理单车配套价值将会突破6000元,单车配套价值会翻一倍。
从成长空间的绝对值来看,2020年全球市场空间200亿左右,2025年会摸到600亿,年复合增速向30%靠近,所以在受益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同时,还将受益于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的红利。
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当前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加速推进,对汽车零部件的业务模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发动机系统和传动系统将会随着新能源化率先消失,产品的生命周期直接归零。
但是像热管理系统等零部件体系,将会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缓步升级,不会像新能源电池,一直有电池路线之争。
以当前的市场来看,也很难去说清到底是铁锂电池占优,还是三元电池主导,铁锂电池成本和安全性方面更占优势,但三元电池在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上更强一步,所以未来的电池技术路线变革是不清晰的。
反观热管理系统,其技术的稳定性在提升,而不是替代性的提升,进而延展产品的生命周期。
从技术迭代快的属性上来看,汽车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及电驱动及电子功率件冷却系统,三大电动车热管理组成部分均存在技术升级的潜力。
以汽车空调系统为例,国外新能源汽车制热模块都以热泵为主,国内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PTC为主,在空调系统对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影响日益凸显趋势下,将PTC升级为热泵能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能耗,所以空调技术升级到热泵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电池的冷却系统更是完全新生,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的趋势下,风冷难以满足精密的温控要求,随着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降低,液冷将成为未来国内多数主机厂新能源车采用的动力总成系统热管理方式,由前期简单的风冷方案过渡到液冷路径,这种技术的迭代升级,直接将单车价值量从1000元提到3000元左右。
所以需求天花板高、配套单车价值量翻一倍、技术升级迭代快的角度进行考虑,热管理行业具备明显的“苹果产业链光学赛道”特征,其单机价值的提升是主旋律。
新能源热管理,相同起跑线下本土突围机会,
2021年或业绩加速年
目前热管理的方案都是定制化的,主要是下游各整车厂商对热管理的设计思路有加大的差别,以特斯拉为例,其在热管理领域本身有相当的技术储备,通常绑定各组件供应商定制热管理方案。
但这只是产业发展初期的主要路径,未来随着技术迭代稳定,热管理是会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国内外厂商是处在同一竞争水平线,给予本土品牌能公平竞争、进入全球产业链的机遇,这点和国内以立讯精密为代表的供应商,进入苹果产业链“大展拳脚”非常相似。
从当前的竞争格局来看,国际4大巨头日本电装、法国法雷奥、德国马勒、韩国翰昂,占据5成出头的市场份额,虽然国际巨头的技术积累更为深厚,但国内厂商这新一轮技术迭代的路径下,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内资龙头的优势是贴近市场和低成本的优势,国内新能源市场最是具成长属性的,国内的新能源车销量占全球的一半,作为本土企业,距离客户更近,合作和协同能够更加深入,效率更高,发展空间更大。
另外,新能源车的补贴会逐步退坡,主机厂对零部件的核心诉求会逐步转向低成本,本土热管理部件的厂商有低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售价会低于国际巨头,进而有望在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上获取较大份额。
整体来看,热管理内资龙头的突围路径主要分为2步,首先,抓住新品零部件的机会;其次,积极进行产品迭代,掌握局部模块或系统整合的能力,向上升级成为系统供应商。
未来随着特斯拉的持续放量、大众MEB紧跟、欧洲其他车厂积极布局,给以热管理为代表的全球供应链带来新增量,从2019年开始,热管理代表的内资龙头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主要热管理公司订单明显加速。
结合从国内外主流新车型投放周期和热管理厂商大部分订单集中释放期,以及热管理内资龙头的渗透率速度来看,2021年大概率会成为热管理厂商前期订单大幅释放业绩的元年,优质长赛道带来估值溢价及诞生大市值企业机遇。
热管理“双牛”:
三花智控+银轮股份
三花智控——全球空调制冷零部件领军龙头,热管理成新利润增长点
1. 出色的业绩稳健增长-2005-2019年营收CAGR 为25.08%,净利润CAGR 为27.97%,业绩稳健上行。
2. 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手握主流欧美整车企业订单,将汽车膨胀阀优势扩张到单车价值超5000的局部模块。
3. 好客户价值凸显—大众、奔驰、宝马等均拓展成功,特别是深度绑定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车型,深度且持续受益爆款车型的快速渗透。
4. 估值层面来看,按照19年的静态利润测算,目前估值55倍左右,考虑到赛道的优质性和未来3年的业绩持续增长性,目前估值溢价不多,随着股价的调整,价值开始显现。
银轮股份——热交换器“隐形冠军”,新能源管理21年开始起量
1、新能源热管理业务21年开始起量—银轮19年获得超过60亿元的全生命周期订单,订单金额超过了19年55亿的总营收,包括江铃新能源热泵空调、宁德时代电池水冷板、沃尔沃纯电动车冷却模块,21-22年这块将进入业绩落地期。
2、短期市场是在看重卡的EGR,因为银轮配套了几乎所有的天然气重卡和超过一半的柴油重卡EGR,国六排放升级带动EGR产品爆发,目前景气度较高。
3、从估值角度对比来看,明显弱于三花智控,主要是市场对银轮在新能源热管理的竞争力有分歧,实际上,银轮和三花在新能源的热管理上是各有所长的,三花是阀,银轮是热交换器,银轮其国际化的人才和发明专利以及北美、欧洲的布局是有力的佐证,未来估值中枢是会持续抬升的,当前位置的银轮性价比不错。
结论:只要新能源汽车是产业趋势,且用户对其还有续航里程、快充能力和舒适性的高需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热管理系统的关键地位就会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