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声律启蒙 -01|梦里开荷香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文题是掐来的|
第一次看到这《声律启蒙》的时候,是在网上。前段时间,听了一首歌,赵照的《经典咏流传.第二期 ·声律启蒙》,我为这歌的美感,词的韵味所吸引及感动,让我这不爱唱歌,不懂歌韵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那时,哪怕走音走调,我也独自一人地在哼唱着,并反复地听。
而后,我便去百度《声律启蒙》的了。我以为这是与其他诗歌那样地,不长,却没想到,这是一本书,而且还是清朝的儿童启蒙书,囊括历史,地理,气候,天文,神话等极其丰富的知识,旨在培养孩子的韵律感,学会识字,为日后的吟诗作对打基础,为此,我不由地慨叹古时的孩子们,就是儿童启蒙,也都如此的伤神费脑,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如此丰富的知识。
其实,这是不需要我们去翻译,只需要我们去认真读颂,亦或歌唱的好书,因为,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会是打破了这词句之间的韵律感、节奏感,还有那,独一无二的美感。在我看来,美的东西,好的尤物,是拿来感受的,而不是像解剖学那样地,一点点地去解剖,肢解,并加上我们自己的解释。千万不要小瞧了读颂这如此简单的动作,一首好诗,一本好书,哪怕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待到结束之时,我们都往往会有心神荡漾的心灵震荡,美律熏陶。这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妙不可言。
但,这也确实是融贯了太多的历史典故,并采用极其简短的语言,点到为止,这可真的是折煞了今天古文熏陶较为贫乏的我们。所以呢,为了方便理解,并深入记忆,有着历史学专业背景的我,就试着对其进行解读。
题目 “一东”,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我都理解错的了,我以为是“一东”,所以,怎么读,也理解不了,“一东”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去查阅资料,才恍然大悟,哦,“一东”,原来是,“一 东”,意为,“第一部分,东”。至于为什么要用“东”做题呢,我就有点是不可理解的了。
读书时代,读过不少的诗歌,那题目,也都是很有趣的,与诗文的中心,没有多少意思,亦或压根就没有任何的意思,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颇有“题不对文”的错觉。比如,“无题”,就是没有题目的意思嘛。我想,这也许是当时的作者,在写诗的时候,多数时候,其实并不是在写,而是一种即兴的吟唱,一手雅词出来了,众人都拍手叫“好”,纷纷嚷着要记下来,传出去,可那作者却傻了,不知道这诗好在哪里,也不知自己究竟是要表达些什么,最后,也就没法儿,只是随便掐了一个题目,“无题”。
其实,我也不大清楚,这些有点文不对题的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不是真的如我所想,所说的那样。但,很多时候,读着那些句子很美,但题目却不咋的诗歌时,我就有点执拗地去相信,当时的作者们,就是那样即兴吟唱出来的。不经意间,很偶然地,就有了那些美文。因为,好的作品,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的到来,却往往会是惊鸿一现,如同那山边的雷鸣闪电,亦是天上的雨后彩虹,更是沙漠的海市蜃楼。这“一 东”题目的由来,我也愿去相信,是写作者信手拈来,随手掐来的。
|“对”是什么意思|
其实,一开始读《声律启蒙》的时候,我真的没法儿理解,这“云对雨,雪对风”之类的词句,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对”这样的中文,来连接两个景象呢。但,请不要去咬文嚼字,就只是囫囵吞枣地诵读,就足够的了。中国的古文是很有趣的东西,很多时候,你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啃,只需要通篇诵读,慢慢地,那感人的美感,那唯美的意境,那有趣的画面,就一点点地呼之欲出。
像“一 东”这部分的内容,通篇读下去,晕乎乎的,不知其解,但试着再读颂读颂,如此反复,连着数遍,慢慢地,你就会有所惊叹,为古人的智慧,与才华。如此短小的“一 东”,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景象,语言精简凝炼,但却不乏韵味,让人读之是美,颂完有余香。那文字之余的留白,亦是如此的隽秀永长,其中的遐想空间,足够宽,足够大,足够广。
读过《诗经》的也都知道,那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第一本诗册,那些美丽有趣的诗,韵味十足,最为重要的就是那文字背后的留白,如是那案边的万卷宣纸,悠长而恒古,让人回味无穷,颇有茶香饶舌之美。
于是,我不由地在想,也许,那人世的最美,实为茶桌的茶半味,酒席里的酒半壶。不可过于饱满,不宜过分充盈。亦是想着,人生在世,不要总想着,一个劲地咬文嚼字,有的时候,我们还真的是需要,像读颂诗词那样地,有些糊涂,有点模糊。
而,有些时候,犹抱琵琶,半是遮面,也是需要的,更是必要的。因为,那人间的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所给人的遐想,空间足够,如同那山间的偌大莲蓬,于夏日炎炎,摇曳涟漪,让人只剩了个,发呆的劲儿。
|梦里开荷香|
我想,我是喜欢自然的,不然也不至于是一听到这韵味十足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就开始浮想联翩的了,乃至于在胡想连篇中,都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有着怎样的人生况味。
如此看来,这美的东西,也是有麻醉的治愈功效,能让我们在短时间里忘记生活的不愉快,而大可尽情地沉醉于那文字末尾的悠长留白,随心作画,任意色彩。及至哪一天,雷声阵阵,我们震惊而醒,恍然惊觉,我们仍在这花花世界,做着花一般的梦,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
但,那又如何呢。倘若不曾眷恋那花一般的美梦,我们又何曾来此人世,如同那《诗经》里头,一瓣瓣的荇儿,在云雨雪风中打转,于晚照晴空里舞蹈,并在炎热酷夏,守着一隅的清凉,做着花一般的梦,沉醉而尽兴,喜悦而自在。
今生今世,既然,我来到了你的梦里,那就让我,好好地梦,守着弯眉新月,胸吐万丈长虹,并在这其中,竭尽所能地榨取自己所有的能量,尽情而肆意地开出,那一池又一池的荷风清香。且是不管,今朝是梁帝持佛讲经,还是汉帝南征北伐,亦是不问,此时此刻的自己,究竟是身在洛阳帝王的清暑殿,还是窝在嫦娥姐姐的广寒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