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张锡纯先生的名方不可不知

小编导读

中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语言、活动功能,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或是遗留下长期的功能障碍。被誉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张锡纯先生针对中风创立了一首经典名方,在临床中变化应用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原文

镇肝熄风汤

治内中风症(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症),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撤消,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怀牛膝一两,生赭石(轧细)一两,生龙骨(捣碎)五钱,生牡蛎(捣碎)五钱,生龟板(捣碎)五钱,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捣碎)二钱,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一钱半。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痰多者,加胆星二钱。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喻嘉言谓赤石脂可替代赭石)一两。风名内中,言风自内生,非风自外来也。

李静讲记

中经络为脉经空虚,风邪入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中脏腑分闭证、脱证。

后遗症为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

高血压、中风之证临床所见颇多,且又以肝阳上亢型多见而宜复发者为多。笔者临床治此证每师张锡纯先生之镇肝熄风汤、建瓴汤与金匮风引汤之意,组成衡通镇冲汤。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充血、中风初期诸证。因方中以石质重镇药镇其冲气为主,且又能敛冲气、息风定风、活血化瘀,且有引血下行之药,养血柔肝之味。随证加减,量大效速。

经验认为,治疗此证应详辨脉证,服镇冲汤症状减后需察其脉证,待其症状消失脉转平和后方可停药。衡通镇冲汤为衡通汤加地龙、赭石、怀牛膝、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枸杞、山萸肉而成。

衡通镇冲汤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川牛膝、枳壳、桔梗、炙甘草、炮山甲、三七粉(药汁送服)各10克,生地黄、生赭石、生白芍、怀牛膝、山萸肉、枸杞、生龙骨(打碎)、生牡蛎(打碎)各30克,广地龙12克。

适应证:脉象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毫无缓和之意,头目眩晕,脑中昏聩,耳鸣目胀,胃中冲气上冲,心中烦躁,或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头重脚轻,脚底如踏棉花之状均可用之。

主治:高血压头痛项强,头晕耳鸣,四肢麻木,中风,痉症口噤。凡无明显胃寒症状,血压过高阴虚阳亢症之痉厥及内外中风症用之。镇冲者,镇其上冲之气血也。体壮患者可大量暂服,笔者曾治多例此类患者数剂即效。方用衡通汤疏通气血;山萸肉味酸性温,收敛元气,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内风最效。张锡纯先生盛赞之,其治吐血、咯血之补管补络汤即山萸肉与生龙牡以收敛止血,故用此方以治脑血管充血或意外。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质重镇肝息风,川牛膝、怀牛膝引血下行,生白芍、山萸肉、枸杞养阴柔肝,刚柔相济,内风外风皆可治之。至偏瘫日久者,则需加地龙、僵蚕、全蝎、土鳖虫、蜈蚣等五虫,以镇痉通络,攻顽克坚。

临证要点

中风病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以发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口歪,半身不遂,或语言不利为临床特征。

中风的形成,有原始病因和诱发因素。原始病因以情志不调,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素体阳亢为主。诱发因素主要为烦劳、恼怒、醉饱无常、气候变化等。病位在脑,涉及心。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病理因素为肝风、痰火和血瘀。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轻者中经络,重者中脏中腑。中脏又有闭脱之分,闭证邪势盛,多见痰火内闭;脱证正气虚,可致阴竭阳亡。

中经络的治疗,一般宜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中腑宜通腑泄热。中脏之闭证治宜息风清火,豁痰开窍。脱证治宜救阴回阳固脱。恢复阶段以经络病变为主,应配合针灸治疗,使直接作用于经络,同时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恢复。临床有少数中经络患者,突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并见恶寒发热,骨节酸痛,肢体拘急,舌苔薄白等证,属络脉空虚,风邪侵袭所致;或原系阴虚阳亢,痰湿内盛之体,复加外感风邪而发病。治以祛风通络,佐以扶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