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年回国的国宝文物

自中国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清政府国门,外国列强在国内带走大量珍贵文物,还有非法文物交易,也使得我们的文物流落海外,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随着我们国力强盛,近几年也是陆续有很多文物回归祖国,那些流落海外的文物,都时刻牵动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

《伯远帖》《五牛图》背后的“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

《伯远帖》《中秋帖》《五牛图》的回归,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流失文物归国的历程。

▲唐 韩滉《五牛图》

  民国以来连年战乱,大量珍贵文物流至香港,引起众多中外藏家、文物商贩的兴趣。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专门在香港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

  《中秋帖》《伯远帖》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时晴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清末时,中秋、伯远二帖被溥仪携出紫禁城,几易其手,辗转至香港。

▲晋 王献之《中秋帖》

▲晋 王珣《伯远帖》

  1951年10月,郑振铎得悉“二希”即将询价出售的消息后,立即启动文物抢救工作。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的王冶秋奉命同时任上海文管会主任徐森玉、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兼程南下谈判,最终成功购回“二希”,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结束了两件国宝长达数十年的颠沛流离。

  此后几年间,“文物小组”有计划地征集了唐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潇湘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等重要文物,这些文物的回归,成为新中国保护文物的起点。

最大规模流失文物追索三千余件文物归国

  1995年3月,伦敦警方截获了两批走私文物艺术品,其中包括大量疑似源自中国的文物。国家文物局紧急派员赴英确认了其中3400余件为中国流失文物,正式向英国政府提出文物返还要求。

  然而,伦敦地方法庭经过初步审理,决定将查扣文物判还走私嫌疑人。为应对不利局面,国家文物局将案件移交英国上诉法院,迫使地方法院冻结涉案文物。最后,在强大的司法与国际舆论压力下,涉案嫌疑人愿意庭外和解。

  经过为期一年的艰难谈判,1998年1月,走私嫌疑人终于同意归还。同年3月,这批珍贵流失文物回到祖国。从英国追回的三千余件文物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流失文物追索,在此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相结合的追索模式,对日后的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石刻

  王处直墓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是五代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的墓葬,墓内的壁画和石刻彩绘浮雕具有很高的价值。1994年6月,王处直墓遭盗掘,被盗文物几经转卖,流失海外。2000年2月,我国学者在美国偶然发现某拍卖行即将拍卖疑似王处直墓被盗浮雕武士石刻的重要线索,经确认是王处直墓甬道处两块浮雕之一。

王处直墓

  2000年3月,国家文物局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2001年3月,在经历一年的审判后,美国法院做出返还文物的最终裁决,2001年5月,这块浮雕武士石刻回归中国。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通过媒体报道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无偿返还中国。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归,是我国首次成功叫停国际流失文物商业拍卖,开辟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合作的先河。

青铜皿方罍

青铜皿方罍出土自湖南桃源县,是由当地农民挖出,器高84.8厘米、器身高63.6厘米,属于商朝时期的青铜器,距今超过3000年历史,而且铜器纹饰精美,技艺精湛,反映了我们先民在3000 多年前就已经拥有了高超铸铜技艺。如今即便是先进的3D打印,也很难重塑他的纹饰。如今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曾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

▲商代皿方罍

关于这座皿方罍,背后的故事更加复杂感人。1919年的一天,皿方罍被农民挖出后,卖给了商人,商人又将它交到学校,后面又被军阀掠走,再后来在流落过程中,皿方罍器盖和器身分开,器身到了日本、美国等地,独留器盖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几十年。

在2001年,器身曾在美国被拍卖出中国青铜器最高价格,被法国人以924万美元买去。终于在2014年,器身拍卖的消息传出,湖南省政府和当地企业联合,经过数月谈判终于在2014年3月19日完成购买,最终跨越远洋,器身和器盖完成了合体,一起收藏与湖南省博物馆。

唐武惠妃石椁

重达27吨的唐代石椁是2006年2月西安警方在侦破一起群众举报盗掘古墓案件中发现的,后经过在长达2年的的追查,才发现武惠妃石椁已分拆包装偷运出境,并以100万美元贩卖至美国,随后警方立即启动国际追索程序,最终经过长时间的谈判,2010年终于将石棺椁追回。

武惠妃石椁系唐代珍品,原葬与西安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贞顺皇后陵墓,该石椁为立体减底浮雕做法,为宫殿形状石椁,结构由5 块椁顶、10块廊柱、10块椁板、6块基座,共31块雕刻有精美图案的石头组成,高约2.3米、宽约2.6米,长约4米,其内外均雕刻有侍女、花卉、鸟兽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是一件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在全国已发掘的20多所唐代墓葬中体量是最大的,反映的内容最丰富;色彩保存最好;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秦公晋侯青铜器

秦公晋侯青铜器,它们由美籍华人范季融、胡盈莹夫妇于2009年捐赠回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甘肃秦公墓和山西晋侯墓遭到非法盗掘后,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2015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划拨入藏上海博物馆,共有9件,3件晋侯青铜器和6件秦公青铜器,包括晋伯卣、晋侯苏鼎、晋侯对盨、秦公鼎三件、秦公簋二件、垂鳞纹鍑。

▲秦公鼎

▲秦公簋

▲垂鳞纹鍑

据范季融介绍,当初在古董商手中发现这件晋伯卣的时候,它的盖子锈住了打不开,摇晃时可听见里边有声响。古董商跟他讲,里边装的很可能是玉器,所以这件东西要卖得贵一点。“我就让他不要卖太贵,跟他承诺打开之后如果里边有玉器,就把玉器还给他。后来我把这件东西送到上海博物馆,上博专家帮忙把盖子打开之后发现里边就是一点水,没有玉器,但是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盖子上有铭文,铭文上边记载有‘晋伯’等几个字。”

▲晋伯卣

青铜卣是一种盛酒器,用来盛一种珍贵的香酒,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周王赏赐给众臣的酒就装在青铜卣里,文献或青铜器铭文有记载“赐你秬鬯一卣”,就是说只给你一壶,不会多给。可见这种酒本身就是非常珍贵的,晋伯卣盖子上的铭文解读出来大意是“晋伯作其啻宗宝彝其万年永用”,可知这是一件专门在宗庙里祭祀的青铜器。铭文对了解早期晋国的礼仪制度也提供了非常重要作用。

青铜虎鎣(ying)

这件青铜虎鎣属于西周晚期青铜器文物,距今已经有3000年历史,是当时祭祀用的铜器,历经各朝代的风云变幻,在清朝成为皇室文物,被珍藏在圆明园。

青铜虎鎣

然而还是在那场英法联军强盗洗劫圆明园过程中,英国一位海军上校将这件宝物抢走。终于在2018年,这件宝物现身了,当时国家文物局得知消息后,激动万分,试图通过国际条约,合法终止这次拍卖,结果不讲理的外国人不顾我们的抗议,没有撤销拍卖。最终这件宝物被一位境外买家拍得,并同意捐赠给中国文物局,经历数月之后,在2018年11月23日,这件宝物回国,入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回国后经过专家分析,这件宝物自始至终未见任何修复痕迹,保存完整,实属罕见,乃稀世珍宝。此外,青铜“虎蓥”顶盖内铸有“自作供蓥”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孙机认为,同类型的带铭文的青铜器,能确定为“蓥”的不超过8件,主要为祭祀时用,而青铜“虎蓥”,已知仅此一件。

圆明园兽首

对于圆明园兽首大家比较熟悉,它们原为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喷泉构件中的组成部分,是清朝乾隆年间所铸造。十二个兽首代表着十二个时辰,这十二兽首实际上是用来计时的,想要知道当时是什么时辰,只要看是哪个兽首在喷水,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时间了。

在1860年英法联军这群强盗洗劫圆明园后,流落海外。至今为止已经有7尊铜像回归祖国,包括:鼠、牛、虎、兔、马、猴、猪。分别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等地。剩余的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下落尚不明确。

其中牛首、猴首、虎首铜像在2000年5月前后,于香港拍卖会上出手,最终我国两家公司分别以700万、740万和1400万的价格拍卖买下,放置在了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在外界的呼声下,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决定无偿向中国捐赠鼠首和兔首,而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由香港的著名企业家何鸿燊在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之后送还给了国家,2019年11月3日,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了国家文物局,回归了圆明园永久收藏。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从日本归来即展出

  2019年3月初,日本某拍卖行拟拍卖近期湖北曾国墓葬被盗掘后非法出境的文物,国家文物局随即会同公安部门通过刑事与外交渠道共同开展追索。

  3月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照会日本驻华使馆,要求日本政府依据相关国际公约规定,返还我国流失文物。同日,日本拍卖企业公开声明撤拍青铜组器。随后,中日两国政府代表共同约见拍卖企业代表,公安机关紧锣密鼓推动文物盗掘走私犯罪调查,最终促成青铜组器拍卖委托人将文物无偿上交国家。8月,曾伯克父青铜组器顺利回国。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为春秋时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克父所铸,包括鼎、簋、壶、甗、霝、盨等6大类共8件,每件青铜器均有铭文,共计330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曾伯克父”器物群为目前考古发现所未见,对于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文化、曾国宗法世系以及青铜器断代与铸造工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次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成功追索,是我国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在日本政府的配合协助下实现的流失文物回归,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深厚历史和曾经辉煌灿烂的工艺和艺术的见证,是无价之宝,但愿流落海外的所有文物尽快回家!

(0)

相关推荐

  • 禁止出境文物(108)|西周伯矩鬲

    伯矩鬲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通高30.4厘米,口径22.8厘米,重7.6公斤 文物年代:西周 出土信息:1974年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 馆藏地点:首都博物馆 伯矩 ...

  • 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尽显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 ...

  • 盘点这些年回家的十件国宝文物

    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天龙山佛首 2020农历除夕之夜,一件漂泊海外近一个世纪的佛首在春晚舞台震撼亮相.它就是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天龙山佛首.举国团圆,国宝回家.作为2020年回 ...

  • 国宝何尊:你知道多少

    国宝何尊:你知道多少 唐宏业 赵智宝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宝鸡市文物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承办的"宅兹中国--宝鸡岀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8 月 ...

  • 追寻百年的国宝皿方罍器盖找到了,斥资2亿,合体场面震撼又泪目

    1919年的一天,湖南常德桃源县一个叫做水田乡杉园山的小山坡,有个叫做艾心斋的小娃娃正在山坡上玩,突然就在山坡突兀的土里看到了一个黑乎乎像铁器一样的大家伙,他扒拉了很久也没扒拉动,便回去叫来了他父亲艾 ...

  • 2003年,5位村民挖出27件国宝,揭开西周历史疑案,政府奖励20万

    2003年,5位村民挖出27件国宝,揭开西周历史疑案,政府奖励20万 原创2021-07-19 00:03·趣史微视频 陕西曾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在黄土之下埋藏着无尽的历史兴衰.不过随着人类活动的 ...

  • 25年努力,68件文物从英国运回!盘点近几年回国的国宝文物!

    就在11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向我们公布了一个好消息,经过我们25年持续不断地跟踪努力,68件文物顺利从英国运回国内,我们中国人自己土地上的文物回家了!这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这批文物暂定二级文物3 ...

  • 这些国宝文物,竟然都是木雕!

    木雕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精细雕刻种类,它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2008年6月7日,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中期 黄花黎嵌牙木雕山水宝座 木头作为一种更容易 ...

  • 彪炳史册,60件汉朝国宝文物,件件震撼国人

    汉朝,是我国第一个大扩张的时代,她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近1500万平方公里(史学界认为汉朝领土为609公里,此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统治之领土). 汉朝领土扩张动态示意图 汉朝 ...

  • 山东出土的“逆天”国宝文物

    这个加长版的五一假期,旅游成为了最热的一个话题.去哪里旅游呢?打开手机和电视,发现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都是人从众的场景,隔着屏幕都感觉自己好像处在拥挤不堪的汹涌人潮之中.山水游.古城游.主题乐园游.乡村 ...

  • 这些国宝文物,曾被当做废品!

    这些国宝文物,曾被当做废品! 朽木可雕  你眼中的垃圾,在别人眼中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句话用在文物界再合适不过了.有些文物,甚至是国宝,都曾在民间被当做垃圾.废品处理,由于机缘巧合,最终幸运地被慧眼 ...

  • 1.4万大洋就把龙门石窟1400年的国宝文物卖给美国

    龙门瑰宝被盗往事:内外勾结 珍宝被损毁致无法修复 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洛阳龙门石窟,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站在龙门石窟前,每一个人都会被其壮观华美深深震撼,同时,又不能不 ...

  • 日本人抢走的4件国宝文物,至今拒不归还,最后一件工艺已经失传

    日本人抢走的4件国宝文物,至今拒不归还,最后一件工艺已经失传 文 | 韦爵爷 要说咱们中国近代最大的威胁者是谁?毫无疑问是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而且还组织国内的考古队来中国盗墓, ...

  • 汉墓出土的5件国宝文物,一件值24亿,一件文物重量仅24克

    汉墓出土的5件国宝文物,一件值24亿,一件文物重量仅24克 文 | 韦爵爷 我们考古专家们这些年还是出土了不少的古墓,其中感觉汉墓的出土数量还是蛮多的,比如马王堆汉墓.满城汉墓.卧牛山汉墓.龟山汉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