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卖胡琴

北京是京剧的故乡。在清朝乾隆年间,有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他们与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又吸收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成了京剧,逐渐成为在全国最受欢迎的剧种。因为它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所以京剧又称为皮黄戏。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胡琴”,它源于古代被称为“胡人”的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后,根据京剧唱腔的需要,在胡琴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就成了现在的“京胡”,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京剧空前兴盛,流派纷呈,蔚为大观,它流传于全国各地,并远涉海外。当时有四大须生“马、谭、杨、奚”,有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各个行当都有家喻户晓的名角,其粉丝无数。尤其是在百姓中间,票友和戏迷不仅人数庞大,而且水平很高,那真是凡有人群处,必有皮黄腔。

  我小时候,我的父亲和叔叔都是戏迷,不仅在闲暇时间自娱自乐,而且还登台演出,成为票友。记得经常是晚饭过后,他们就聚在客厅,手持京胡,自拉自唱,有时还切磋身段动作。像《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凤还巢》等等。每当他们陶醉在京剧中时,我也总是喜欢站在一旁观看、听唱,可能我对戏曲的喜爱,从那时就埋下了种子。

  想唱京剧就离不开伴奏的多种乐器,其中胡琴是主奏乐器,是必需的,所以卖胡琴的就大有市场。那时候到正规的乐器店铺买一把胡琴,得几块现大洋,顶一家几口人一个月的嚼谷,能买得起的是少数人。而市民需求量又如此庞大,于是,就有穷困潦倒的京胡艺人,有点制作手艺,又会拉皮黄腔,他们就自己动手制作胡琴,带到街巷中去卖,颇受欢迎,市场就打开了。这种价格低廉,音色也都说得过去的胡琴,很受一般百姓戏迷的青睐,所以胡同里、集市上、庙会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一般都是肩上搭着个大布口袋,里面装着胡琴,卖货的响器就是自己手里拿的那把琴。他边走边拉,不但能拉人人耳熟能详的戏曲小过门儿,还能拉需要功力的牌子曲。一天我在胡同里,见一卖胡琴的把布袋靠在门墩儿旁边,自己坐在台阶上旁若无人的投入演奏,聚集的观众越来越多,都鸦雀无声地听,叔叔小声告诉我,他拉的是名曲《夜深沉》,是祢衡击鼓骂曹操时的伴奏,有功夫。一曲终了,一片掌声。他一来显示了乐曲的动人精妙,多少孩子就是从这里迷上了京剧;二来也为他胡琴的质量做了无声的广告,货叫人点首自来啊!还有的卖胡琴的能自拉自唱,胡同里一站,俨然一演出气势,悠扬悦耳的京腔京韵,虽不绕梁,却能拴人。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把挣钱的营生和大众的艺术爱好,能结合的这样完美,能展示他的才艺,也得力于老北京这片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得力于对京剧痴迷的京城三教九流,平民百姓。

  他们不但卖胡琴,还卖胡琴上的零件。像胡琴码、老弦、蒙胡琴用的蛇皮、弓子等,还卖胡琴乐谱。有的还管修理,如换弦、调音,最后用给你修好的胡琴拉一曲,包你满意拿走,当然,这要单收费。

  唱京剧拉京胡,那是老北京人的一项重要的自娱自乐文化活动,现在公园廊亭处还都能见到,只不过范围小多了。(何大齐)

(0)

相关推荐

  • 【访谈】李宏图:感恩京剧四十年

    兰韵书院系列讲座周六在中华世纪坛首演剧场继续进行,这一次我们邀请到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常务团长李宏图.了解京剧的观众都熟知这位叶派再传弟子,第十八届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当下最活跃的中生代小生名家. ...

  • 老北京风景:卖冰棍

    北京的夏天就是一个字:热.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能吃上根冰棍,那真是孩子们最惬意的事儿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冰棍儿只能从街头推车的小贩处买.这种推车卖冰棍的以老人和小孩儿居多,他们 ...

  • 老北京风景:卖烤白薯

    现在街头上偶尔可以见到卖烤白薯的,他们推着三轮车或自行车,后车架子上拴一个大汽油桶,上边摆着一圈儿烤熟的小白薯,卖的时候小贩用秤约分量,按斤两收费.可是在我小的时候,卖烤白薯都是有固定摊位的.在我家门 ...

  • 老北京风景:卖西瓜

    老北京一年最热的时段,是在小暑与处暑之间,高温.潮湿.闷热,真是没处躲没地儿藏.这就是人们常挂在嘴上的说法"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怎么能凉快点儿?除了手摇大蒲扇体外生风,再就是吃块 ...

  • 老北京风景:卖鸡蛋

    七十年前,西安门北边的西皇城根开辟成了菜市场,南北方向的一条街两侧全是卖各种生活用品的摊位.鸡鸭鱼肉.青菜水果.米面杂粮.油盐酱醋.各种调料.锅碗瓢盆.笤帚簸箕,凡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必需品,是应有尽有. ...

  • 老北京风景:卖柿子的

    西安门是在1952年被烧毁的.当时是一个炸油饼的小贩住在西安门的侧房内,不小心弄翻了油锅,点着了屋内杂物,燃起熊熊大火,一座地标文物就此消失了.没有了门楼建筑,街就变得宽了,又是交通要道,所以卖水果的 ...

  • 老北京风景:卖羊头肉

    从立秋到初春时节,在老北京的街巷中常常听到"哎--羊头肉喂!"的吆喝声.这是卖风味小吃白水煮羊头肉的来了.只见小贩身背椭圆形木笼,上面搭着案板,因为卖的是熟食,他们都是衣帽鞋袜干净 ...

  • 老北京风景:照相

    摄影技术是西方人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在这之前,人要想留下身影容貌,只能求助画师,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中国历史留下的肖像很少,能画得如本人真貌的就更少了.清代末期,照相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广州. ...

  • 老北京风景:放话匣子的

    我小时候,胡同里时有来"放话匣子的".这个人背上背个大喇叭,前面包袱里是个方形的大盒子,这就是木制的"话匣子",他手上还提一个小包,里面是胶木唱片儿.有人招呼的 ...

  • 老北京风景:端午节吃粽子

      包粽子 卖粽子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端午节是家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去买上好的糯米,再到菜市场买芦苇叶子.小枣儿. 粽子叶在南方是用竹叶,北方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