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选楼石碑重回阮元家庙
昨天,位于毓贤街阮元家庙的扬州学派纪念馆正式外对开放。值得一提的是,阮元手卷及《扬州隋文选楼碑铭》石刻“回家”。市政协副主席朱正海、市文化博览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洪军为扬州学派纪念馆开馆揭牌。
扬州学派纪念馆啥样?建筑上下两层,文化气息浓郁
走进阮家祠堂,感觉宅第规整严谨,质朴宽敞。复建的隋文选楼,位于阮元家庙西侧北端,其建筑风格也仿造当时特色,并与其他建筑融为一体。扬州学派纪念馆展览就选定在隋文选楼,共分上下两层。
扬州学派纪念馆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似三本线装书造型的展板。紧挨着这三本“线装书”的白色展板上,则是扬州学派概览“会通诸学经世致用”,这也是扬州学派纪念馆展览的主题。展厅的上方,悬挂着很多书籍形状的灯箱,上面写着“十三经注疏”“吴越备注史”等,一股浓郁的文学气息扑面而来。
顺着楼梯走到二楼,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扬州学派的由来、扬州学派的产生、学术成就及代表人物、学术研究及影响等四个部分,并有相关书籍。
二楼展厅里的东西两侧,还分别有梅花书院的门楼场景和展现清代扬州学派学术气息的博古架造型的“门”。博古架上陈列着一些线装本和造型精美的瓷器,上方有“会通诸学”四个字。
展出哪些扬州学派人物?任大椿、王念孙等13名
据介绍,《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囊括从明末清初顾炎武到清末民初370多名学者,其中祖籍扬州的学者多达33人,加上长期寓居扬州的学者,竟占有清一代学者的十分之一以上。扬州学派的重要人物有阮元、焦循、凌廷堪、王念孙、王引之、汪中等人。
在扬州学派纪念馆二楼展厅,我们可以看见13个扬州学派主要人物的介绍,按照年龄排序分别为:任大椿、王念孙、王引之、汪中、刘台拱、凌廷堪、江藩、焦循、阮元、黄承吉、刘文淇、李惇、刘师培。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也彰显着各人的风格。
纪念馆里有啥特别看点?阮元手迹、《扬州隋文选楼碑铭》石刻
扬州双博馆负责人徐忠文表示,此次布展追求简朴风格,展示以阮元为代表的群体在学术上的内涵。“我们为了此次展览,也在社会上征集了一些文物,例如前段时间特意参加北京某拍卖活动,喜获的阮元任两广总督时怀念家乡扬州所作的诗作手札,内容均为扬州名胜、古迹,颇有史料价值,其中就提到隋文选楼。这一文物我们也通过复制,陈列在展馆里。同时,我们也收集了扬州学派当时大量的著作,以及当今学者在这些方面研究的成果。”
据悉,这件“阮元忆家乡诗”复制品陈列在二楼展柜中,原件则放置在双博馆库房。此外,《扬州隋文选楼碑铭》石刻也“回家”了。据悉,这是上个月耿刘同和潘天骐捐赠的。
据梁章钜所著《归田琐记》中“文选楼”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已79岁的阮元在文选楼设宴,邀请正月辞官、侨寓扬州的梁章钜。68岁的梁久仰文选楼之名,又知阮元收藏的钟鼎古器均贮于文选楼之中,可饱眼福,为之狂喜。及至适逢84岁的钱梅溪到来,遂一同入座,主客成“三老之会”。
耿刘同称,每次读到这,都会联想起一块石刻。“一块在阮氏家庙山墙上立了130多年,又在我耿家后院躺了60多年的一块石刻《扬州隋文选楼碑铭》。”他称,该石刻碑铭为阮元所撰,原嵌于阮氏家庙文选楼山墙上,而该石刻书写者正是大书法家金匮钱泳钱梅溪。
耿刘同推断,梁章钜记述文选巷之源流,可能就是根据该石刻碑铭之文。碑铭纪年为清嘉庆十二年(1807),是此次三老聚会35年前的二老合作。“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家父耿鉴庭见该石刻已作为石料沦落在某石匠行中,为存旧物,出资购得,移藏于家中后院至今。如今,听说重建阮元家庙、隋文选楼,我们觉得《扬州隋文选楼碑铭》石刻应该物归原主了。”
【延伸阅读】阮元后人深感欣慰
欣赏完扬州学派纪念馆展览,阮元后人、扬州学派研究会理事阮锡安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认为:“这个展览小巧精致,布置很精心,内容也非常精确。”
前几年,阮锡安创建的“阮元文化网”正式开通,这是全国第一家关于阮元研究的文化网站。2014年将迎来扬州城庆2500周年,那一年,也是阮元诞辰2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