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不务正业”,亩产3.4吨
'一茬茬下去,油菜变成绿肥咯!”蕲春县赤东镇酒铺村种植大户范成米兴奋地嘀咕道。在该村,1600亩的油菜正被翻耕入地用作绿肥。
3月30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油菜办公室、黄冈市蕲春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实施的“再生稻田多功能油菜免耕飞播技术”现场观摩暨研讨会在该村举行。现场测定地上部鲜重记为饲料产量,亩产为2778公斤,测定地上部及根鲜重,记为再生稻绿肥产量,亩产为3472公斤。
傅廷栋院士查看“华油杂82”油菜长势
飞播技术团队成员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汪波表示,目前该团队还在武穴、黄冈等多地进行了实验,3.47吨的成绩表现十分优异。
“再生稻田多功能油菜免耕飞播技术”就是在第一年再生稻收割之后用无人机飞播种植油菜,第二年再生稻种植之前将油菜翻耕入地,以作绿肥。这项技术是对再生稻生产、油菜多功能利用、飞播与智慧农业问题最新探索,简称“'稻-再-油’轮作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表示,新时代的油菜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突出特点是“以油为主、因地制宜,多功能利用相结合,促进农民致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他表示,利用冬闲飞播油菜,提高再生稻农田的肥力,减少化肥使用,这实际上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有益尝试。
测产现场航拍
该校鲁剑巍教授长期从事绿肥研究工作,他表示,“再生稻田多功能油菜免耕飞播技术”对土壤的陪肥地力、固氮固碳、改良土壤、有机质富集、微生物多样性等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肥料依赖和生态环境修复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什么油菜看起来长势不太好?” 测产进行了现场直播,近3000人线上观摩,热心网友王兵这样问到。彭少兵教授说:“这个油菜与普通油菜不一样,免耕飞播,不收油菜籽,而是翻耕用作绿肥,这样的生物量已经非常好了!”据他介绍,蕲春县现有20余万亩再生稻,而湖北全省域再生稻种植面积已经突破300万亩,“稻-再-油”轮作模式对再生稻的增产增收意义重大。
专家们查看测产产量
“稻-再-油”轮作模式受到当地农民青睐。范成米在田坎边算了一笔账:3.47吨每亩,共1600亩,这就相当于在田里堆积了5552吨绿肥,为再生稻的生产积累了“能量”。“油菜飞播轻简种植关键技术集成研发”项目首席、植物科技学院蒯婕副教授介绍,这种模式利用冬闲田把太阳能资源利用了起来,解决了土地撂荒、缓解稻油茬口矛盾、简化播种,在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前提下,节本增效、培肥地力,可谓一举多得。
据长期从事油菜多功能利用研究的周广生教授介绍,该区块“稻-再-油”试验田目前逐渐显现出了经济效益。前茬为再生稻,面积1600亩,辐射12000亩以上,前期一次摘薹产量为250公斤/亩,市场批发价2.0元/斤,扣除采摘人工成本250元/亩,每亩效益约为750元/亩,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专家们查看机收油菜情况
该技术是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长惜表示,湖北省高度重视“再生稻田多功能油菜免耕飞播技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完善“稻-再-油”绿色模式,产更多稻与油,为湖北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