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023】古巷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古  巷

董 宏

那天下班后,我骑着共享单车,不紧不慢的往家的方向走,走到名叫老堂口烟酒门市,便到了这条街。这是一条站在街的一端,就能看见街尽头的短街。然而,就是这么短的一条小街,因为少了几分外界的纷扰,显得幽静别致,仿佛和宽敞的马路生活在两个世界。也是那里的老牌坊、那里的蓝天、那里的空气,还有那里从各家传出的生活气息,使这条街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

老巷相毗邻的高楼大厦,那曲折幽深的小胡同告别了城市的喧嚣显得异常宁静,温馨恬静的大杂院挣脱了生活的负重,摘下了时时需要伪装的面具,都沉淀着古老的传统特色和浓郁的古文化气息。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街,在古与老的相互交应中,更能显示他的韵味。说古,“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街,如今有回车巷碑文竖立在此。还有慈禧西逃时的行宫,也在这条街。尽管如今显得破旧不堪,当从建筑风格上,依稀可见当年的气派。说老,这是邯郸最古老的街,邯郸没有第二条街可以与它相媲美,它叫城内中街。过去这里富贾云集,是邯郸的富人区。当年金发碧眼的老外在此传教,修盖了教堂,那种唯美的视觉情景更像一副油画足以使人眼明神爽。可以想象当年胡同的人们在这里生活时的恬美之境。如今看这条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沧桑感。又似一位坐在夕阳中颓废的老人在沉思。

不知何故,我不喜欢街这个称谓,感觉它是喧嚣的代名词,我讨厌大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川流不息的车流,这些混杂的车流、人流能搅乱了你宁静的心情。此时,我却更喜欢胡同,胡同代表着生活气息和静谧。所以,在我心里把这条街,改名为老堂口,我从老堂口走过好几次。每次都是匆匆而过,从来没有像今天在这里认认真真的走过。

当年的教堂还在,门楼上面浮雕着一个十字架,屋顶墙壁饱经风雨,虽有过维修的痕迹,但仍能看到有一点破落景象。一道半圆形的短垣,拱绕着教堂。教堂周围几颗树及同样有着年头没有任何修饰老房子。门前的小小空地上,几个摆着卖杂货的小摊左右陪衬在教堂两侧。

在这里行走,有种时光变慢,古味侵袭的味道。老堂口胡同有宽有窄,宽处能容两辆车并列,窄处也就能行一辆车。老堂口胡同曲曲折折的,像一条两山对立的峡谷。两旁不规则的分布着包子铺、理发店、小商店,当然主要成份还是以住户居多。

一家门脸不大的理发馆出现眼前,像从八十年代“穿越”过来的一样,门口还装饰着在理发界已经很难看到了的旋转的黑白条纹花柱。我顺手摸了摸不是很长的头发。当我掀开皮门帘跨进理发馆的瞬间,一位体型较胖,头发有点稀疏,戴花镜的老师傅,将握剃须刀的手停下,朝我微笑着问:“你要理发?稍等啊!”我点了点头,并顺势坐在了一排简易沙发上。眼睛则像雷达一样扫描着这间简陋的理发馆,墙壁上贴着中外模特的发型照片,最醒目的是墙上玻璃框里绿底毛笔书写的已经发旧的价目表:理发、刮脸五元、烫发、染发十元。

再看老师傅,他手拿剃须刀很专心地对涂着满脸肥皂沫老者刮着胡子,老者微闭着眼显得很安详,任由理发师傅摆布着。老师傅时而把椅子放平, 时而把椅子抬高。老者静静地享受着躺在椅子上的休闲时光,满脸肥皂沫散发着的久违的味道。看着这白大褂, 闻着这肥皂沫的味道,除了有一种亲切感外还有一种浓浓的人情味。我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老师傅手里握着的不是剃须刀, 而是像苏绣的匠师那样拿着的是绣花针, 在细心地一针一针完成一幅刺绣作品。

这个画面,让我想起很久以前。那时大街上挑担子走街串巷的理发师傅司空见惯,那悠扬的充满诱惑的吆喝声伴着磨剪子、戗菜刀、收破烂了的其他小贩的叫卖声,传遍大小胡同的每个角落。当我们听到这熟悉的喊声后,都会出来凑热闹。理发师傅捡块方便地方,把挑担就地一撂,撑开折叠椅子,就等客人来理发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墙根,吸着味道很浓的劣质烟,有事没事和理发师傅东拉西扯着各自家乡的生计,小孩都围着理发师傅的理发挑子指指点点,好不热闹……

我问老师傅为什么不到大街上去开一间发廊,或像木沙郎、动感地带一样的理发馆,却愿意深藏胡同里?老师傅哈哈一乐,说“这里有共同生活多年的老邻居们。”老师傅很健谈,他说来他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固定顾客,每个人理什么发型都记在了心里。

听老师傅说 隔壁的包子铺,虽然也少有年轻人光顾,也不到胡同口吆喝,可每天硬是能卖完。可见生意与乡邻的纽带关系有多结实。如果不了解这里情况的人,感觉在这里开饭店会赔了老本。

原来这位理发师傅一生从事理发,大集体解散后他退休了,退休后只为一种坚守,坚守着和自己共同生活多年的老邻。现在有这么一间地方还和乡邻服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豁然明白,老师傅和隔壁的包子铺,他们求的不是金钱,而是老朋友的捧场。他们不问生意收入多少,纯碎是消遣和图个乐呵。胡同里有几位老奶奶、老大爷因年纪大行动不便,老师傅就亲自上门去免费剪头发。在这里,我只看到了和谐与融洽,这种亲情式的服务拉近了邻里与邻里之间、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使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我丝毫察觉不出每个人、每个家庭要逃离胡同独自搬出去去过大城市的样子,或许胡同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理完发,我继续行走在胡同里,太阳快下山了,胡同里散发着哑光,残阳将我的影子投在东墙上,没有了暖融融的感觉,只有柔柔的秋风从老胡同缓缓刮过。没有汽车的喇叭声、没有人群的吵闹声,像生活在城市这个大瓶子里的真空地带,又区别于相隔不远的喧闹街市而独特存在。

胡同里人来人往,有的拎一兜子蔬菜,有的掂一袋子馒头,哦,开始准备晚饭了。他们表情恬静,给人一种安定、踏实的状态。原来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品德,是可以用这样简朴、平凡的安排来表达的!

我随便朝前走了几步,见胡同里的人家大都是敞开着门,门楼还是很旧很古的牌坊,木门石墩。 褪色的门脸诉说着经过的风雨年华。因年久失修显得很旧,旧的有点破烂不堪。我侧头看了一家, 院落不是很大却很长、很狭小,老青砖不规则铺就的地面高低不平, 靠两面的墙边堆放着各种杂物, 非常零乱不堪,本来就不宽的过道显得更加拥挤了。两只小猫在杂物堆上追逐玩耍着。一只小笨狗无声地走过来,惊愕地打量着我,呵,这不是当年我家的小狗吗?远处有隐约的锣鼓点儿传来……

我不知道胡同里住着多少人,但是从堆放的杂物中可以猜出不只是一家。这些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不是羡慕胡同外面的世界?他们有没有感觉在这里住着很憋屈,日子过的是否舒坦呢?当他们看到高楼大厦他们是否还留恋自己蜗居的大杂院呢,此时他们感受如何?

几年前,邯郸也和全国的其他城市一样,开始了三年大变样工程,到处大拆大建,应该保留的老街道也没能逃过一劫,大片大片的老胡同消失了。这条街能保存下来,再现了邯郸古城一角实属不易。只有走进这条街才有回到那个淳朴年代的感觉,这种感觉能让人们的思想变慢,让生活节奏变慢。胡同还是胡同,他是否和紫禁城一样重要,让胡同在城市再现古城风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否给一些文化物质遗产留下一点生存的空间?

当我走做出这条静谧的小巷,马路上还是一片喧嚣的景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