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取得好的沟通效果,应学会区分“请求”与“命令”
前边分享了非暴力沟通的三个要素,今天分享第四个——请求。
在表达了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要提出请求他人的帮助,该以怎样的方式提出呢?有哪些注意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提出的请求要具体,必须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的请求不够具体,对方根本不知道我们的请求是什么,他会感到困惑,又怎么能回应我们的请求呢?
比如,孩子总是手机不离手,爱看小视频,如果我们提出请求“你少看一些短视频可以吗”,您觉得这样的“请求”具体吗?不具体。如果改成“先完成作业再看短视频可以吗”,可能效果要好一些,因为这样的“请求”更加具体了。
另外,我们的“请求”最好不要以“避免做什么”呈现出来,而应该以“应该做什么”来表达,这样也是具体的“请求”。
其次,我们应该明确谈话的目的。有时候,我们只是说出我们的不快,却误以为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这也是不现实的。
比如,如果父母问“为什么还不去理发呢”,孩子一般会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责,有时候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沟通。
如果父母想避免误解,应该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的头发这么长,我们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线,特别是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去理发好吗?”这样的效果一定会好一些。
第三,如果我们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可以请求反馈。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我们不知道孩子是否听明白“理发”的请求,可以再问一句:“我的意思你清楚吗?”
在有的场合,如果对方给予我们反馈,我们可以适当表达感激;如果对方不愿意反馈,我们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候,像“你没有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对方觉得在受到批评。
第四,要注意区分请求与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那么,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呢?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这样表达或许比较难理解,我们不妨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比如上面“理发”的例子,如果孩子没有回应,或者表达了相反的意见,我们便指责孩子“不听话”或者“不知好歹”,那就是“命令”,而非“请求”了。这说明在孩子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并没有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这也是区分“请求”和“命令”的关键。
——分享了这么多,连我自己都觉得“非暴力沟通”好难呀!反思自己,在“沟通”方面真的是每天都在犯错。
不过,我还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多学习和了解一下这些知识,并在生活实践中反复运用。因为这样做,确实可以提升沟通效果,确实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下面,从书中摘录一部分有关“请求和命令”的练习,您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猜一猜,哪些是“请求”?哪些是“命令”?
1.我希望你理解我。
2.请告诉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3.我希望你更加自信。
4.不要再喝酒了。
5.请让我成为我自己。
6.关于昨天的会议,请不要隐瞒你的看法。
7.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速内驾驶。
8.我想更好地了解你。
9.我希望你尊重我的个人隐私。
10.我希望你经常做晚饭。
【答案】
属于“请求”的有:2、7,其他都是“命令”。
您猜对了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