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峄山刻石》空间解构分析(2) 2024-06-24 17:10:54 对称关系在小篆的空间表现上,对称关系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小篆的学习过程中,要将对称关系训练作为首要训练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对称关系的表现上不是简单的方向、位置等关系的均衡对称,而是在基础对称之上还要富有变化的左右均衡。对称的目的是要达到空间上的均衡,也就是说,要让空间分布更加合理。因此,笔者认为,对称应该是在基础对称之上做方向、位置的呼应,以达到左右结构的均衡。简单的对称关系,就是以中轴线为参照,左右结构互相呼应。在《峄山刻石》中,如“不”字(见图一),中轴线左右两条弧线,就是简单的对称关系。此类字还有“帝”字(见图二)、“维”字的绞丝旁(见图三)、“称”字的禾木旁(见图四)、“灾”字的火字旁(见图五)等,所体现出的都是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关系。书写这些对称关系的字时,只需要做到左右两条线的方向、位置及弧线的变化,要形成左右一致的结构。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以上是以中轴线为参照物形成的左右对称关系。其次,是隐形中轴线所形成的对称,也就是说,在字中是不存在中轴线的,但是在书写时又能够体现出中轴线,如“立”(见图六)、“分”(见图七)、“曰”(见图八)、“天”(见图九)以及“大”“五”“而”等字。这种对称关系其实与上一种情况是类似的。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还有一种对称是较为复杂的对称表现。这种对称打破了某一程度上的均衡,是在“失衡”的情况下重新建立起来的一种对称关系。这种对称很显然具有一定的变化维度,这种维度是左右结构的“复杂”对称。比如“者”字(见图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轴线左右两侧的斜线长短不一,最外侧的两条纵线也是不一致的,但是所形成的整体关系却是对称的。我们看这种变化在于线的长短与位置的不同,如两条斜线左短右长,但是却与中轴线形成左远右近的关系,最外侧的纵线也是左短右长,但是却又形成左圆右折的对比,如此因长短等不同造成的“失衡”最终在远近、方圆中又回归了“均衡”。再如“世”字(见图十一),左低右高,在对称基础上又达到了错落的高级表现。还比如“之”字(见图十二),左短右长,很显然是不对称的,但是却很巧妙地在空间上做了左宽右窄的变化,于是通过长短、宽窄结合的方式做到了均衡。 图十 图十一 图十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峄山刻石》中的基本对称关系很显然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方面,但是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学习秦小篆的基础,在基础对称达到准确之后应该要将重点放在复杂对称的学习上,由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峄山刻石》更为全面的对称关系。 赞 (0) 相关推荐 视频丨明朝的北京城为何独缺西北角?专家揭秘历史真相令人惶恐 中国古代的都城建筑要求至中至正,必须采取严格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以此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但是仔细观察明清时代的北京地图,可以清晰地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北京古城并不是严格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北京城 ... 李斯篆书欣赏《峄山刻石》全本 时间:2015-10-1 19:25:16 作者:书法欣赏 来源:www.yac8.com 阅读:515915 评论:2内容摘要:李斯篆书欣赏<峄山刻石>,亦称<峄山石刻&g ... 超高清《峄山刻石》大图赏析 <峄山刻石>,秦李斯著,亦称<峄山碑><峄山铭>,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高218厘米,宽84厘米. <峄山刻石>高清 ... 李斯《峄山刻石》全本 李斯《峄山刻石》全本 赵之谦小篆 临《峄山刻石 》大字高清版 欣赏 交易担保 百年店 百年店尽好物 小程序 会稽刻石 峄山刻石 泰山刻石 辛丑春习字 字帖|李斯《峄山刻石》高清字库1.1版 <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原立于邹县城县衙大堂,民国初年移入孟庙致敬门内,1973年移入启圣殿内保存,现存于邹城市博物馆.刻石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四面刻字.碑高1 ... 李斯《峄山刻石》 李斯<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李斯书,高218厘米,宽84厘米. [1]皇帝立国,维初 [2]在昔,嗣世称王. [3]讨伐乱逆,威动 [ ... 高清碑帖 | 秦·李斯篆书《峄山刻石》 高清原石 李斯篆书欣赏<峄山刻石>,亦称<峄山石刻> <峄山碑><峄山铭>,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高218厘米, ... 【篆书】郭世平教授书法演示:小篆·峄山刻石讲解示范 <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 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 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