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枕揭针灸奥秘 神经取穴法

二、神经分布治疗法

在应用经络辨证去治疗落枕,基本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虽然效果不错,
但是也会遇到有不太灵的时候,没法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这时就需要考虑用另外的思路了。
我们可以学习贾海忠老师的“纬脉刺法”,其实原理是根据人体脊柱皮神经的分布图,在病变部位所相应的皮神经分布区内下针就能起到治疗作用。
其实也就是调整相关脊柱神经。

传统的经脉是纵行的,而脊柱的皮神经在人体是呈横状分布,两者纵、横交错类似于地球仪的经纬线,一横一竖全方位覆盖。

经络辨证是将颈椎纵向分区

脊柱脊皮神经分区是将颈椎横向分为3段,上段在C1/2椎体,中段在C3/4/5椎体,下段在C6/7椎体。

经络辨证法与皮神经分区法,两者刚好纵横交错,互相补充其治疗中的不足。

颈椎上段的疼痛(颈2、3)

取穴:皮神经颈2、3分布区域压痛点取穴:代表穴位风府

风府穴:属于颈椎2、3的皮神经分区

颈椎中段的疼痛(颈3、4、5、6)

取穴:皮神经颈3、4、5分布区域压痛点取穴。代表穴位臂臑
臂臑穴:正好在第4、5皮神经分布区的交界处,因此有治疗颈椎中段疼痛的效果。

颈椎下段的疼痛(C7、C8、T1皮神经分区)

取穴:相应皮神经分布区域压痛点取穴,代表穴位大椎、内关、大陵

只要在相关皮神经分布区域,找压痛穴位,效果都很不错,

有心的老师可以,根据皮神经分布去找找腰椎的相关皮神经分布区域的穴位。

(0)

相关推荐

  • 你知道什么是富贵包、砍头纹吗?

    "富贵包"大家都知道,它指的是在后背上部颈胸交界处,也就是在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处凸出的硬包块,它是颈肩劳损后人体皮下脂肪的堆积. 但是"砍头纹"大家知道的就比较 ...

  • 手麻的经络诊断

    引起手麻的原因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手指发麻与神经损伤有关,如末梢神经炎.尺神经损害.正中神经损害.桡神经损害.臂丛神经损害,以及颈椎病. 其他原因认为,手指麻是中风前兆.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 ...

  • 落枕的针灸、拔罐、刮痧治疗方法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伤筋.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如果频繁发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  [落枕的辨证]  ...

  • 白血球减少(脾肺气虚型)针灸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头昏乏力,四肢酸软,下肝浮肿,舌质淡白,脉象细弱,或兼有汗出恶风,或食少纳呆. 主穴: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夹脊,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兼有汗出恶风的加合谷,风池,郄门,兼有食少纳 ...

  • 胰腺炎(中焦湿热型)的针灸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脘腹胀痛,腹硬拒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舌苔黄厚,脉象弦滑.或兼有便秘或稀,或身重体倦,偶兼黄疸 主穴:合谷,曲池,大椎,胸夹脊,胃脘下俞(胰俞),胆俞,中脘,上脘 配穴:兼有便秘或稀的加足 ...

  • 胰腺炎(气滞食阻型)的针灸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暴饮暴食诱发,脘胁胀痛,恶心嗳气,胸腹闷胀,舌苔蔳白,脉细而弦.或兼有食少纳呆,或心烦便结 主穴:胸夹脊,胃脘下俞(胰俞),胆俞,中脘,上脘,建里 配穴:兼有食少纳呆的加梁门,内关,足三里 ...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针灸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 治疗原则以清热醒脑为主 主穴:百会,风府,风池,中冲,后溪,涌泉. 配穴:有发热:加大椎,曲池 有惊厥:加合谷,太冲 有痰多:加丰隆 有休克:加灸百会,气海,关 ...

  • 甲减(元气亏损型)针灸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神呆体小,五迟五软,胃寒肢冷,舌淡苔滑,脉沉无力,或兼有食欲不振,或便秘腹胀,或肌挛疼痛,或木僵嗜睡. 主穴:关元,天鼎,气舍扶突,人迎,天柱,大杼,内关,夹脊,肾俞,肝俞,膏肓俞. 配穴: ...

  • 甲减(阳虚水泛型)针灸取穴法

    临床表现黏液水肿,尿少便秘,呆板淡漠,畏寒肢冷,月经不调.舌淡苔腻,脉濡细沉迟.或兼有颜面紫绀,言语低微,毛发稀脆.或可伴凹陷水肿,气促. 主穴:命门,关元,气海,阴陵泉,丰降,天鼎,气舍,扶突,人迎 ...

  • 糖尿病(肺燥消渴型)针灸取穴法

    临床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增多,舌尖微红,脉象洪数,或兼有心烦失眠,或情志抑郁. 主穴:肺俞,心俞,胃脘下俞,肝俞,胆俞,尺泽,鱼际. 配穴:兼有心烦失眠的加神门,支沟 兼有情志抑郁的加期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