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除了柴胡剂和逍遥散,还有一方
小编导读
提到胁痛、吞酸、口苦等肝郁的症状,你最先想到的治疗方案是什么?相信对中医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会说出“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方子。但一见肝郁就用柴胡剂真的正确吗?当使用柴胡剂治疗无效,又应当从什么角度辨治?这首从肺治肝的“一贯煎”不可不知——
一贯煎原文(《柳州医话》)
主治:肝肾阴虚,血燥气郁。
症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疝气,癥聚。
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枸杞三钱至六钱,当归三钱,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川楝子一钱半。
水煎,去渣,温服。
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枸杞三钱至六钱,当归三钱,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川楝子一钱半。
水煎,去渣,温服。
条文解读
肝肾阴虚,血燥内热,是一贯煎的主要病机,而肝气郁结只是继发病机。“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完全是一派肝肾阴虚兼有郁热的病症。“脉细弱或虚弦”,也是肝阴虚有郁的特征。至于“疝气,癥聚”,也是肝经的病症。所以不管是肝经血分的癥积,还是气分的郁结,只要有肝肾阴虚内热郁结,都可用此方加减调理。
方药解析
此方以北沙参配麦冬,养肺阴兼清虚热。为什么要补肺阴呢?中医认为,肺金能克制肝木。当肺气肃降正常,肝气就不易亢逆,肝火就不易上冲。
生地黄滋肾阴而清血热,枸杞子养肝肾之阴而明目,当归补肝血,三药合用,滋养肝肾的阴血,兼有清血分虚热的作用。如此肝肾肺三脏真阴同补,金能平木,金水互生,水木互生。
最后再加入川楝子入肝经,疏肝郁,泻肝经的郁火,导热从小便而出。川楝子的用量很小,只用了一钱半。因为川楝子太过苦寒,苦燥易伤阴血,所以肝肾阴血亏虚的病人不宜多用。
临证心得
(1)肝经阴虚有热,表现为眼睛干涩、舌红少津、咽干口燥、胁肋胀痛等,以肝经症状为主者,此方有效。
(2)肝胃阴虚,表现为胃胀胃痛、胃中嘈杂不欲饮食、舌红绛等,以胃经症状为主者,此方有显效。
(3)肝肺阴虚,表现为干咳、咽喉干燥、气上逆等,以肺经为主的疾病用此方也有显效。
所以此方对肝、胃、肺三经的阴虚郁热证多有显效,不可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方中的川楝子不宜多用。如果病人气郁较重,可以加入郁金、玫瑰花、厚朴花等比较和缓不燥的疏肝解郁药,不宜用柴胡等辛散外透药,否则有劫肝阴,加重胁痛的弊端。
医案举隅
医案一:支气管扩张
陈某,女,46岁。长期咳嗽咯脓血痰,肺部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每次感染必用抗生素治疗。近年来逐渐耐药,疗效不佳,所以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咳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近来干咳气急,阵发性加剧,偶有少量白黏痰咳出,每咳剧时面红急促,平时脾气急躁,大便偏干,小便稍黄,睡眠多梦,口干时苦,口渴不明显,月经量偏少。
望诊:面色红润,两颊明显,形体偏瘦,舌质红瘦苔薄干。
脉诊:两脉弦细数。
辨证分析:长期咳嗽,久病伤阴,现两颊发红,脾气急躁,干咳气急,脉弦细数,辨为肝肺阴虚内热,木火刑金。
拟方:一贯煎合百合知母汤加减。
生地黄30g,枸杞子15g,当归9g,北沙参9g,麦冬9g,川楝子3g,百合30g,知母9g,川贝母3g,百部30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结果:服药当天,咳嗽大减,7剂后病情全愈。二诊守上方再服7剂,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医案二:肝炎胁痛
孙某,男,38岁。患慢性乙型肝炎,久治不愈。两胁隐痛,时作时止,劳累操心时加重。伴有长期失眠,眼睛昏花,头颈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偏干结,尿黄。查看前医治疗,乃从阴证论治,用药一派附子干姜,外加艾灸。
脉诊:两脉弦芤滑数。
望诊:舌质偏红,舌苔薄少。
辨证分析:
(1)慢性肝炎,久病不愈,已有肝肾阴虚,且过用辛热药,阳亢更甚。
(2)脉弦芤滑数,口干口苦,长期失眠,劳累操心加重等均为肝肾阴虚,虚火内郁的表现。
拟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生地黄30g,枸杞子15g,当归9g,北沙参9g,麦冬9g,川楝子3g,白芍15g,炙甘草6g,川芎3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结果:服后胁痛消失、睡眠良好,诸症大减。嘱守方7剂,停药观察。诸症消失。嘱忌口辛辣发物,心情舒畅。半年后再复查乙肝五项指标,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