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69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用兵有言,这是老子引用兵家之言。在反围剿战争的时候,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就是运动战或游击战,也就是根据敌方的实际情况,在运动中找战机,造成局部的优势,在集中优势兵力,以多胜少,歼灭敌人。而最后一次反围剿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觉得有能力和地方硬碰硬了,可以搞阵地战了,不实事求是地看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而是按照某种军事理论去指导战争,进而也就失败了。

这几年和孩子相处也是这样,你想什么都按照我们的心意,自己的想法来的话,孩子也就逆着你,这逆反的力量很大的。所以要顺着孩子的天性,这就是顺道而为。

这里我们还可以引入庄子的《养生主》篇的一些文句——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老庄互参,我们能够感受老子说的这种“不敢”也就是庄子所言的“怵然为戒”。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这是老子对兵家之言的解读。可以说就和这句“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对上了,我们依此来理解,也就容易。也可以说是兵家的“避实击虚”。

但是,最为关键的就是你能找到对方的虚,或者你能发现这个“有余”,以及能明这个“可道”。否则,都是空口白话。看得明白,拧得清,这很重要。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我们前面讲了,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月不敢为天下先”。

轻敌,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看清了自己,看清了敌人的虚实。

轻敌就是偏离了“实事求是”,轻敌就是认“实”为“虚”。

刘伯承有一句名言:“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刘伯承的五行,是任务、我情、敌情、时间、地形。刘伯承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军神”,就在于他始终秉持着这一原则,也是狮子搏兔的原则。这就是永不轻敌,永远合乎战争的规律对待战争。这就是道在军事上的应用。

轻敌,就会让本来可以快速解决的问题,发展为绵延难解,相互伤害越来越深的问题。这就把敌我双方拖入战争消耗的深渊。这就是最大的不慈,不俭,是最大的不道。故言几伤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两兵对阵,哀兵必胜。哀兵,就是把自己放得很低。

我们以上的理解,取的是老子的军事观。而军事是“争”之极,这和老子所倡导的无为,不争,不是矛盾吗?那么我们就必须进一步思考,老子在这一章是教我们如何打好仗吗?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老子给出了一些战争得胜的原则。但是呢,老子是不仅于此的。

老子这这一章里怀着深深的“慈”心,导向的是不战而胜,导向的是不争。你即便战胜了对方,也不应该高兴,这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因为很多人因此而丧失生命。所以我们读这一章的时候,要体会老子的用心,那深深的慈爱之心,蕴含着里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