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炮里街道上塬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炮里村西4公里,东邻鸣犊街道赵家顶村,南与鸣犊街道师村三村接壤,西邻鸣犊街道。
2012年,有5个村民小组,210户,818人,耕地1103亩。主产小麦、玉米。清初已有此村,清嘉庆《咸宁县志》记为上塬村,清末写为上原村。2000年改为上塬村。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盗贼蜂起,群雄纷争,战乱不休,五代更替。繁华之地长安城内人心惶惶,生活在京城内的商家、书吏、文士中的有识之士商议成群结伴携带积蓄财产,携款出东门寻找避难藏身之地。行至现为白鹿原的上塬村蜗居藏身,山中羚羊、野牛、白獐成群。水草茂盛,桑榆古槐皂荚树参天环抱,细流潺潺,遂选定现村南沟边离水源近处掘洞搭棚,蜗居苦度,时约900年。
先有陈、蔡、于、屈姓定居,后有黄、何、党、刘姓迁入。此八大户为村中老户。再有王、郭、李、齐姓住进。村中人口猛增,因水源不足,大户陈姓迁出塬东至郭村陈家沟水源充足之地定居。蔡、于、屈姓因生意兴盛,官运亨通,升迁搬出。老户黄、何、刘、王、郭、齐姓,繁衍至今。
清朝初年,又有湖北巨商郭姓与村好友在村买地盖房,现为村中大户。村中老户黄姓在清朝康熙年间,已有60多匹骡马的商贸驼队,往返于终南秦岭镇安、柞水、安康、汉中、紫阳来回贩运,名噪一时。后因道光年间土匪抢掠,火烧成灾,家道败落而贫穷,清光绪年间村中王姓有武举人王凤鸣,坐镇西安南院,文举是用钱捐来,因此村中有文武双斗旗杆为王姓耀祖。清朝初年又出任两任知县(淳化、紫阳),人名不详。村中王姓在清朝做文案的人极多,因此赢得文化村的美誉。
(张凤翙)
民国初年,有与张凤翙同在日本军官学校留学的王天吉,参加辛亥革命,成为张的属下军官。民国23年(1934)间盗贼猖狂,村中大户为自保财资,请义和团高徒苏满军为师,给村中壮汉传教授艺,以壮村威自保。推举村中神面老六郭寓谋、彪形大汉王世禄为首领,集结村中壮勇30多人,传艺授符,自制大刀长矛、土枪、火铳,力求自保,自此村威大震,盗贼再无抢掠。
村中有古庙数座,关公庙分前后两殿。菩萨庙内有近百座神像,前后四殿。占地约十亩,有近一米大钟、大鼓,僧人三名。离村一里地有大唐名士袁天罡冢一个,冢高三丈,占地近亩,现已被破坏。
西周时鲍伯公封地于此,又叫鲍里。北宋太祖年间,因造土炮,鲍里始谐音为炮里。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为陨庄里,后仍沿用炮里。
炮里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长安区东南,白鹿塬上。东与蓝田县相邻,南接鸣犊街道、魏寨街道,西、北与灞桥区狄寨街道相望,总面积2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炮里街道下辖9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