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防治之冠心病的救治与康复
冠心病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冠状动脉内壁沉积,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病理进程。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达1100万,且在未来的10年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冠心病是多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吸烟、饮酒、中心型肥胖、果蔬摄入不足、体力活动缺乏、心理社会压力大等。
一旦确诊为冠心病就会进入其病程循环当中,各种危险因素控制良好,冠心病会保持在稳定的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状态,危险因素控制不好加上诱发因素的作用,会打破这种稳定状态,发展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救治及时,有可能将患者拉回到冠心病的稳定状态,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发展到心脏衰竭阶段甚至死亡。
为此每个冠心病患者必须做到的几件事:
1.严格控制冠心病的九大危险因素是控制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基础措施。
2.避免冠心病发作的十大诱发因素。
3.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及急救常识。
4.积极治疗与康复。
一、冠心病发作的应急处理
㈠发作的预警信息
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半左右病人发病前有前驱症状,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无先兆而突然发病。心肌梗死的先兆多出现在发病前一周,其中40%病人出现在发病前1~2天。
1.新发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
2.部分病人出现上腹痛、恶心想吐或表现胸闷憋气、心慌、头晕,但不出现胸痛。
3.感觉疲乏无力,休息也不能恢复。
4.出现先兆症状前有明显诱因:运动过多、体力负荷过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气候变化:大风、降温、阴雨天气等。
心肌梗死的不典型症状也要高度关注。
一旦出现上述情形,应该高度怀疑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知道,这段时间正是抢救病人生命的黄金时间!是真正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㈡发作后的应急处理
由于冠心病发作的时候来得比较急,因此冠心病的家人都要学会一些应急处理措施,有时候处理得当就可能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
1.心绞痛发作:
⑴应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就地休息,设法消除寒冷,情绪激动等诱因;
⑵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消心痛1片,如未缓解,隔5到10分钟再含化一次,连续3次含化无效,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应立即送医院等急救场所;
⑶可口服安定3毫克,有条件者应吸氧10到30分钟。
⑷冠心病病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一旦出现胸痛立即含服,并注意不要使用失效的药物。
⑸稳定型心绞痛在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后心绞痛会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个严重而潜在危险的疾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和严密观察。
2.心肌梗塞发作:
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梗塞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及时进行正规的处理。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其中半数以上病人是在住院前死亡的,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小时内,一般由室颤引起。所以就地急救措施和迅速转送医院至关重要。在高危病人(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有心绞痛发作者)中一旦发生以下情况:胸部不适,极度疲劳,呼吸困难,尤其伴有大汗,头昏,心悸,濒死感时,要高度怀疑发生了心肌梗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不要犹豫。等待救援的同时保持镇静,不要引起病人的惊慌和恐惧,并含化硝酸甘油等,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3.急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发作:
这也是两种极为严重的心脏症状,治疗不及时的后果可能是患者的死亡。急性心肌梗塞和缺血型心肌病都可能发生急性心衰,由于大面积心肌坏死所致。多为急性左心衰,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伴烦躁不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这种情况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
二、心脏康复
处于稳定状态的冠心病病人,要积极遵从医嘱,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为基础、严格控制九大危险因素为目标,避免冠心病发作的十大诱发因素为日常行动准则,采取: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方法进行康复和稳定冠心病。
㈠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是心脏康复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干预方法。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药物治疗必要性的宣教及随访督导。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药物处方应注重用药规范化、个体化、合理性、安全性以及依从性,并关注不同药物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1.改善预后的药物
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预防心肌梗死、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阿司匹林(如不能耐受选择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不能耐受,可选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代)、β受体阻滞剂。
⑴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缺血性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推荐阿司匹林长期服用(75~100 mg、1 次/d)。如不能耐受选择氯吡格雷。
⑵他汀类调脂药物: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缺血风险的下降和LDL-C的降幅有关。
⑶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梗死后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30% 死亡和再发梗死风险。只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初始治疗药物。作用: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以减少心肌耗氧量,还可通过延长舒张期以增加缺血心肌灌注,因而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提高运动耐量。治疗期间心率宜控制在 55~60次/min。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剂量见下表。
2.改善心绞痛的药物
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硝酸酯类、伊伐布雷定和心肌代谢药物曲美他嗪。
⑴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达标。
⑵硝酸酯类药物: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在运动
前数分钟预防使用。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0.3~0.6 mg,每 5 min 含服 1 次直至症状缓解,15 min内含服最大剂量不超过1.2 mg。
⑶钙通道阻滞剂(CCB):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减少心肌耗氧发挥缓解心绞痛作用。包括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
㈡运动锻炼
为保证运动过程安全,降低运动相关的不良事件风险,运动锻炼过程要循序渐进。
1.运动程序要规范: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⑴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目的是减少运动损伤风险,方法是自上而下活动全身主要关节和针对性低水平有氧运动,时间5~10分钟。
⑵训练阶段,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和平衡运动训练。其中有氧运动是核心,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是重要补充。
⑶放松运动,目的是消除疲劳、促使体力恢复,使高血压动力学状态趋于缓和。根据风险高低,其持续时间为5~10分钟。
2.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抗炎、延缓动脉硬化、减少心肌重构、降低血栓栓塞风险、改善心肌缺血、降低猝死风险使冠心病患者获益。有氧运动为低至中等强度、大肌群周期性的运动,常用运动方式有健步走、慢跑、踏车、游泳等。运动频率建议3~5次/周,每次运动时间建议30~60分钟。建议初始从10分钟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有氧运动时间。
3.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可以增加心内膜下血流灌注,增强骨骼肌力量,提高运动耐力。抗阻训练在运动康复中是有氧运动重要的补充形式。训练以多肌群、多关节训练为主。推荐五个大肌肉群锻炼方法。每次锻炼五个大肌肉群,每周锻炼3次。
深蹲(大腿):每组10-20次,做3组。
俯卧撑(胸部):标准或跪姿俯卧撑,每组10-20次,做3组。
弹力带或哑铃俯身划船(背部):每组10-20次,做3组。
弹力带或哑铃推举(肩部):每组10-20次,做3组;
坐姿屈腿(腹部):每组10-20次,做3组。
4.柔韧性运动:为保证运动安全、减少运动损伤,柔韧性训练必不可少。以缓慢、安全、可控方式进行,逐渐加大动作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