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杜若天:一碗面
一碗面
西安爱知中学2018届21班 杜若天
礼拜天,妈妈拒绝了我又要去吃西餐的请求,说要带我去一个安静宁和的地方,吃一碗最简单的面,体会一下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涤荡洗礼一下我日渐浮躁的心灵!我虽不是太情愿,但还是带着好奇的心情去了。
路不算太遥远,大概40分钟的路程就到了。我下车,轻轻推开面前看着老旧的木门,只听得吱吱呀呀的摩擦声和一只铁锈风铃的叮铃声,院里无论是高高摞起的柴木堆,还是随意放置的木桩凳,似乎都在诉说着这个院落的过往。
里屋里有隐隐的磨面声,不久便出来一位奶奶,她看上去约莫六七十岁了,脸上布满了皱纹,伛偻着身子,看见我们缓缓开口,声音沙哑:“是来吃面的吧?坐,坐。”说完就颤颤巍巍的迈过堂屋快要朽了的门槛,向里边忙碌的人交待了几句,屋里便响起擀面声,我不顾板凳上的灰尘,就这么坐下了。抬头望着无云的天空,闻着扑鼻而来的槐花香气,再看看这无任何装饰古老朴实的院落,来之前心中的烦扰不快竟一扫而空,脑子里萦绕着富丽堂皇的西餐厅也在慢慢的淡去……我闭上了眼,仔细听那风儿的轻鸣和堂屋里起起落落的切菜擀面声,心里竟是前所未有的平静。
“唰”,是焯水声,我从恍惚中抽离,侧身瞥见屋内的情景,刚刚出来的那位奶奶熟练地将一根根宽窄不一的面条放入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锅中,然后用一双长长的筷子搅拌着,应该是防止面条遇热后沾在一起,她将节凑控制地极好,一起一落,一根根雪白的面条便轻盈地浮出水面,奶奶的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丝毫看不出她因年纪应有的迟钝与犹疑,奶奶身侧是一位爷爷,年纪看着比奶奶还要大些,他骨瘦如柴的手一点点取着佐料,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进一个瓷碗里。“叮铃”,是八角还是麻椒也或是别的什么调料与碗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轻轻的热气萦绕着,飘洒着,从翻滚的大锅里飞向无边际的远方,沾染在了灰蒙蒙的天幕上,不一会就消散了。
面条被捞起,同汤水一起倒入碗,我一边听得奶奶拿筷,擦汤水,一边闻到从堂屋飘来的香气,这气味中混着蔬菜的清香,面汤的醇厚还有柴火的味道,于是眼见奶奶捧着那碗面出来,心下早已按捺不住,眼睛直直盯着那青瓷碗被放在桌上,忍不住凑上前去,拿起筷子,不过一碗平平淡淡的素面,却怎样地让人为之一动,汁水浅浅的盛了六分,乳白色的原汤混着酱油的褐红,上面浮着一层油花,条条筋滑雪白的手工面条整齐地浸在汤中,上边缀着点点青脆的葱花,几片浅红色的萝卜片呈半透明状,静静的躺在面条上,像是朵朵绽放的花儿,三五颗撒盐的花生聚成一团,热热的蒸汽闷着它们的红衣都皱了皮。我夹起一根面条,把它放入白瓷调羹里,伴着浓浓的汤一同吃了下去。一时间,我恍若吞下世间所有美味,素来吃饭极慢的我今日却格外的着急,一口一口连汤水都没有剩下。餐毕,唇齿间残留着葱叶的清香与酱油的浓香久久不去,来时郁闷的心情早已烟消云散,我望向用围裙擦手的奶奶,情不自禁的说:“谢谢您了!”
或许在以后多少个漫长的岁月里,我会淡忘好多事情,但我相信,这个古老小院里的一切—一位奶奶,一位爷爷,一碗香气四溢的面条,一个让我内心重归平静的日子,一幅远离喧嚣繁杂宁静平和的画面,会一直伴随我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