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品设计,张小龙有话说

36氪的朋友们

 · 14小时前

关注
比如,微信为何只有4个Tab?朋友圈该不该分组?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产品笔记”(ID:cpbiji),作者:岳老三,36氪经授权发布。

这是《微信背后的产品观》读书笔记第三篇。前面两篇是张小龙对用户和需求的理解,这里回看:

1)关于用户,张小龙说了这11个核心观点

2)收藏:关于需求,张小龙的16个核心观点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书中内容,源于张小龙内部8小时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把自己15年来关于产品的所有经验和心得一次性全部公开。

本书内容共分为5部分,分别是用户篇、需求篇、设计篇、气质篇、UI篇。

「设计篇」内容很多,这里分为上、下两部分整理。

以下是书中「设计篇」的部分核心观点。

1、产品是进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

产品是进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

微信的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是等上一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的。我们不可能知道半年后的产品形态。

有DNA的产品才会进化。DNA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DNA是产品的价值观和认知,产品在进化的过程中,怎么才能看起来像个生物体那样,有自己的内在?这些都是我们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2、把产品分为高中低端是不道德的

把产品分为高中低端是不道德的,因为人的高中低并没有一个标准。比如我们看到王功权(企业家,因私奔出名)在微博上说自己玩“摇一摇”,只许自己玩十次。

王功权很低端吗?也不是。

我们做“摇一摇”这个功能的出发点是很纯洁的,很多高端用户也很喜欢。

我们从做“邮箱”到“微信”,做的所有事情没有什么高中低之分。

我们在邮箱里面也不会特别为学生做一个中小学生版或幼儿版。这样反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平等”。

好的产品应该是所有人都喜欢的。

3、先做产品结构,之后才是功能细节

我们做一个产品的时候,结构是最重要的,之后才是细节。

微信里面包含的功能非常多,如果做一个列表把微信的所有功能列出来的话,会发现这是很恐怖的。

但目前大家用到的微信并没有显得很复杂,看起来还挺简单的。

以至于我们做了一个新版本,你都找不到它有什么新功能。

那是因为我们把微信的骨骼梳理清楚了,枝叶的东西藏得很深也没有关系,这样整个产品才不会乱掉。

4、功能模块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关系

如果我们的产品都是由很多独立的功能堆砌起来的,那会很危险。

我们看到自然界的东西,不是像堆积木那样堆砌起来的,而是有机的联系起来的。

举个例子,当时做个人多头像的呼声很强,因为用户说需要多头像来展示。

如果我们这么做,也是可以的,可能也有很多人喜欢。

但是最终我们想把它做得简化一些,能够没有就没有,最后我们想到的办法是同时做了朋友圈和相册。

因为多头像的目的是展示给别人看,既然有了相册去满足,就不需要再去做多头像了。

5、设计就是分类

我们发现在做很多产品的时候,做得不好往往是分类分得不好,几乎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上。

哪怕是一篇简单的文章、一个用户的通知、一个产品特性等。

只有分类分得好,对用户才能显得亲切易懂,对产品才显得结构清晰。

目前微信的界面下,只有4个Tab,我们保证两年之内,还只有4个Tab。为什么要保证这样的规则?

这个源于Tony(腾讯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经常像我们提一些需求,要加东西。

我说没有地方放了,他说你们只有4个tab,可以加一个。过几天又提出一个需求,又说可以加个tab。

然后我和Tony说,我们定一个君子协议,两年内微信只有4个Tab,不容许再有第5个了。

因为4个最简单了,5个就变复杂了,5个对整个产品有破坏性的打击。

然后Tony也同意了,最终变成一个协议就确定下来了。

这样就很好呀,我们做朋友圈的时候,也没有把它方成第5个tab。

6、抽象方能化繁为简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去想,是否抽象到“足够抽象”的状态,如果没有抽象到这种状态,就会把事情做得很复杂,甚至会失控。

所谓“抽象”就是,如果我们有100个需求,而我们能把这100个需求汇总成10个需求,从而派生出100个需求,那我们就做了一个很好的“抽象”。

如果能汇总成一个需求就更好了,一个需求就代表了所有的需求了,这需要我们去抓其“共性”的部分来处理。

我们在做外部信息的接入和订阅的时候,可订阅的内容非常广泛,名人、艺人、餐饮、服务、网媒、平媒等各行各业,都有自己不一样的需求。

但我们在微信里只会看到很简单的,高度抽象化的接口,只有一种账号体系,不同的内容都可以放进来。

我们不会为了不同的内容去做不同的系统来支持。

如果这里“抽象”做的不好的话,整个系统就会变得异常复杂,每一块都可以做成一个系统进来。

7、越简单的分类越易于被接受

QQMail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发展到现在,用户看不出来它有什么样的变化,并没有变得复杂。

因为过多的变化会引来用户的不适应。

微信会升级,但是结构和界面依然会保持简单。

8、找到需求背后的本质需求

朋友圈该不该分组?是我们讨论的时间最长的案例。

很多用户反馈,我不希望我的朋友圈被所有人看到,因此需要分组的功能。

但是,即使我们提供了分组功能,很多这些反馈需要分组功能的用户也不会去用。

为什么?因为懒,因为人不愿意去做太多的管理性工作。

后面我们发现用户真正需要的只是屏蔽有限的几个人,比如父母、上级。

所以所谓的分组的需求,其实只需要屏蔽掉特别的几个人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为了用户的想法“做了分组才在朋友圈发照片”而去分组,那肯定就不对了。

9、面向场景来设计,而非功能列表

功能脱离场景是没有意义的。

微信有一个版本中,会话里新来的语音是可以自动播放的。接下版本中,把这个功能我们下掉了。

因为语音自动播放是脱离场景的。

语音自动播放的场景只有两类:

1)只有一个人在场,没有其他人干扰的情况下

2)在开车的时候,旁边也没有人

除了这两个场景,其他很多场合自动播放语音很不方便。比如开会、比如在公共场所,自动播放语音就显得很尴尬。

但我们又希望支持某些场景下的自动播放,这就需要把场景在做细分,比如驾驶的时候。

10、面向场景,才能取舍

面向场景的时候,我们才能想到,为什么我们不要在线状态,以为手机是永远在线的。

我们在微信里做的比较成功的一点是,改变了用户在PC上聊天的一些习惯。比如不再用“再见”来结束微信里的聊天。

因为没有这种会话的状态。

11、让功能存在无形之中

让功能存在无形之中,是以前做邮箱的时候Pony(马化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在做新功能的时候会特别参考。

因为我们做新功能时,总喜欢把新功能摆出来,总是怕用户不知道我们做了什么。这是新手的做法。

之前跟同事聊起,很多用户反馈在微信里找不到商家。我想说的是,把它隐藏起来,完全看不到,使用的时候才看到,这是最好的。

扫码成为会员也是,只有在扫码成为会员时,功能才会出现。

这样才不让系统变得更复杂。

12、区分手机和pc

前面「用户篇」中总结过,设计中环境是很重要的。

我们坐在计算机前和拿手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计算机是一个环境,里面的内容对你来说就是外界。而手机,你可以认为,它跟你的肢体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要深刻理解里面的差异,而不是把PC的产品移植到手机上就可以了。

因为我们不能把外界的东西移植到内在的东西里面。

13、不过渡设计

我们很喜欢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认为做功能越多会越好,做了东西没有被用户看到的话感觉很遗憾、吃亏

所以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很多的“枝叶”是可以去掉的,不要做得太过分。

一个例子,微信“附近的人”可能在所有同类相似的产品中是做得最简单的。一开始的版本甚至连按性别筛选都没有。

我们在讨论产品设计的时候,常常会想,怎么才能不打扰用户,特别是我们想把一些新功能体现给用户的时候。

现在很常见的是tips去提示新功能,看似体贴,实则让人烦躁。

14、宁愿损失功能,也不损失体验

以前的版本中,有用户反馈找不到删除会话的功能,为何不在微信界面左上角放一个编辑按钮,方便删除会话。

最后我们也没有这样做,因为用户多次返回上一级操作时,很容易触发编辑状态。

在这种场景下,我们觉得保证体验更重要一些,而非提供这个功能更重要一些。

张小龙: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系信息发布平台,36氪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相关推荐

  • 两年流失1亿用户,QQ最后的余热也在减退

    你多久没登陆QQ了? 我刚刚得知一个数字,也许你还不知道.过去两年,有1亿人不再使用QQ,变成"僵尸用户".这意味着他们不再跟人互动,发信息,或者压根忘记密码再也不会登陆. QQ活 ...

  • 新版微信终于上车!

    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信息时代,"交流"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需求.利用电子产品这个媒介平台,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流,无论是和人的交流还是和机器 ...

  • 微信 7.0 究竟剑指何方?

    它早已不只是一个 App,而是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堪比水电煤气宽带一样的基础设施.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迎来了它的 7.0 版本更新,距 2014 年 9 月发布 6.0 已有 4 年有余, ...

  • 学点产品心理学 | 张小龙和乔布斯的产品境界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一.我们需要一双什么样的眼睛 产品即艺术,艺术即产品,生活中处处皆产品,生活中处处皆艺术,如果你天生具备这样一双眼睛,等同于拥有了做产品的天赋. 因为艺术是美的最高境界,如果你做出的产品,不管是软件, ...

  • 假如偏执的罗永浩像张小龙一样专注产品,能把子弹短信搞成吗

    看了"张小龙微信之夜"演讲之后,我觉得感受很深,从产品一直坚守特色,保持着产品经理人追求最初的初衷设计,不以KPI为强烈的指标.而且在微信进入的欢迎画面确实一直也没有出现广告!接着 ...

  • 如何理解张小龙书偶的好的产品是用完就走,这次真不理解了

    5月21日凌晨3点40分,按道理这绝不是一个最佳的推送消息的时间,微信官方"微信派"再次发布公告,对几天前的<外链管理规则>进行了补充公告. 无论怎样的解释,我都无法理 ...

  • 张小龙: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

    以下为张小龙演讲实录全文. 演讲人 | 张小龙 来   源 | 微信公开课(wx-gongkaike) 各位朋友,晚上好! 谢谢来到公开课现场的朋友们,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个面对面的交流,而不是一个人面对 ...

  • 顶级产品经理的产品观(三):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

    转载:简书--三体馒头 / 产品干货 / 产品经理工作必备:七大常用文档写法 110份产品需求文档(PRD)模板 150份超好用的简洁风PPT及简历模板 38个经典产品经理面试题回答思路 校招产品经理 ...

  • 《腾讯传》:张小龙的5条产品观和马化腾的7个成功经验

    ‍ ‍运营的小事,用心听运营 01 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阶段的腾讯. 第一个阶段是:创业期的腾讯.作为一个在创业初期艰难探索的无名小辈,腾讯是怎样给自己打基础的? 第二个阶段是:成长期的腾讯.在面对淘宝 ...

  • 张小龙《微信产品观》原版PPT,经典值得收藏(附下载)

    公众号后台回复:"咨询",获取顶级咨询公司PPT 公众号后台回复:"社群",进入知识分享社群 热文推荐: 工作计划进度甘特图,高效工作必备神器! 280份麦肯锡 ...

  • 通过张小龙的演讲,学习人人必备的产品思维

    在读完演讲全文后,我发现这可能是最好的产品入门课,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产品从需求到上线,再到后续迭代的全过程.为了加深理解,我重新梳理了这篇文章,共同学习~ 01 挖掘需求 情感宣泄也是社交联系中的一个环 ...

  • 干货丨微信之父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有一句话:我们喜欢简单,因为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他定下来的规则也非常简单.很多物理学家说我们发现宇宙的规律是很简单的,既然宇宙的规律都这么简单,我们为什么要把很多事情搞复杂化? 为什么说产品经理是站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