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成功
任务简介
任务名称 :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运载火箭 :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发射地点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任务概况 : 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
标志着我们攻克了三大难题:
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
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
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用四年创造一个奇迹
1995年12月,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北京指挥所的基础上,组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原有卫星测控通信网的基础上,增加统一测控通信设备,形成新的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网。
可这时,距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发射的时间已不足4年了。
肩负着重托,席政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艰苦的技术攻关。按照常规做法,无法展开测控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为此,席政创造性地提出了测控系统平台化的设想。就像电脑的WINDOWS系统一样,提供一个公用的平台,把不同功能做成不同的构件,解决了测控需求不完备的情况下应用软件的开发问题。这大大缩短了不同型号任务的准备周期,减少了资金和人员的投入,提高了任务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载人航天飞行控制技术复杂,数据成千上万,人工操作介入过多,容易造成失误,特别是信息量大时,人工操作也来不及。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飞行控制自动化方案和运行的系统工程方法,组织建立了一套计划生成规则,知识表述和故障表格化管理办法,实现了测控系统在计划控制下的全自动运行,提高了任务准备的效率和飞行控制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实时反映飞船在太空中的运行情况,飞控专家提出了飞行控制可视化方案,组织解决了天地指令时延问题。他们设计了被称为“上帝的眼”的三维动画的模拟显示,也就是说,当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每一个飞行弧段,每一次姿态调整,每一次变轨维持,都可以通过三维动画实时仿真显示,使地面工作人员看得一清二楚。当航天员踏进飞船坐舱的那一刻起,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在地面同步监测观察到,为操作人员直观地掌握情况、下达指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天宫一号发射时的三维动画
当时,有人认为,4年建造一个飞行控制中心,绝对不可能。但也有人认为4年足够了——;这就是北京飞控中心,以席政为代表的那些专家们。他们在这种加速赶超过程中,所坦露的是怎样一种志气、骨气、勇气和豪气啊!
任务过程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 。 |
|
6时30分,“点火”口令下达。 |
|
20日6时30分7秒,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指控大厅里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
|
当地时间11月20日18时,在南大西洋海域待命的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检测到飞船并发出了返回指令。随后,飞船建立返回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开始返回。 |
|
18时48分,“一分钟准备”的指挥口令下达,船舶顶部的雷达跟踪测量天线,指向了神舟号试验飞船将要飞出地平线的方向。 |
|
18时58分,远望三号船圆满完成了神舟号试验飞船最后一个圈次的跟踪测控任务。 |
|
19时41分,当最后一抹晚霞从西天消失的时候,已是北京时间21日凌晨的3时41分,一直在等候飞船着陆的人们,终于盼来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布的飞船成功着陆消息。船上骤然响起的掌声与欢呼声,伴随着阵阵波涛,在大西洋的上空,久久回荡。 |
“神舟”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