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呲我,学不好就回家上山拉勾勾机去......

玉皇山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境内西部,是乳山、海阳两地的界山,山势陡峻,主峰海拔589.5米,境内面积4.5平方公里,因山上曾建有玉皇庙而得名,山脚下有个小山村也就随着这山叫做玉皇山后村,真可谓是世外桃源了!

玉皇山后村北、村西、村东有三条小河流,南北两座大山,山水美极了!

这条蜿蜒的小路一直向西可以通到海阳。

村东的梯田就是村民的口粮地,层层叠叠很是漂亮。

村里现在正在大力整治环境,所有的大街小巷清理的那叫一个干净啊!

这块地方据说要开辟一个写生基地,不知道将来有没有机会去体验一下!整好了咱也去住住,嘿嘿!

玉皇山后村上面还有个十几户的小部落,上次去花儿还没开,这次去稍微有点晚!常去这小村跟村儿里的大姨们都认识了,嘻嘻哈哈打着招呼都挺亲切。

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花落时变成纯白色。

这些房子现在马上就要搬迁到山后村里了,虽然能马上住上政府给新盖的大房子,但是这里的村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老房子。

风景这里拍了好几次咱就不多说了,今天重点说说这玉皇山后村儿新鼓捣的一个乡村记忆馆。趁着好多老旧的物件还在,拾掇起来展览一下还挺有意思,好多东西现在的孩子根本就见不到了!

糊满了报纸的土炕,那炕席都还是芦苇或者竹子编制的!

好多家里都是这种半截的墙壁。

小时候去我奶奶家喝水就用的这葫芦瓢,甘甜的井水舀起来就喝,完全不担心水质的问题。

天天煮地瓜用的这玩意,我还真不知原来叫锅漏子!

地瓜刀?切地瓜片用的,现在几乎是见不到了,我记得手上还要佩戴一个皮质的手掌,避免被刀割伤!

如今这面箩也失去了用武之地,到处都售卖的精制面粉,再也不用筛了!

袜萱?这是不是错别字啊?应该是袜楦,也被人称为“补袜板”,是在一块鞋底形状的木扳上粘上一块厚厚的“前掌”和高高的“脚后”做成的,中间用一根木杆连接,形状好像是人的一只脚。补袜子的时候,一般是将破袜子套在袜楦上,绷紧以后再打上一个结,这样就可以在上面轻松地缝补袜子了。我说我补袜子怎么这费劲儿的,原来是少个趁手的袜楦啊,嘻嘻!

纺线的家伙什!

纸糊的笸箩,把废纸泡成纸浆拍到模具上再慢慢晾干做出来的,现在的纸箱子到处都是,谁也不用这些东西了!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都是好东西啊!更多是那种炕头上装烟叶的小笸箩,我爷爷家当时就有一个!

石臼也叫兑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农用家什,据说在石碾、石磨出现之前,人们就是用石臼加工粮食的。后来石臼的功能逐渐退化,只用来捣米(了。石臼的形状很特别,一方大石块上凹进去个坑,一米左右深,直径半尺。捣米时,将稻谷或谷子放进去,然后将一根粗大的石杵插入石坑,双手拎着杵把上下捣击。捣击一阵后,须将坑里的谷物掏出来,用簸箕将谷皮除去,再放进石坑里捣。如此这般三四个来回后,石坑里就剩下白花花和黄乎乎的米了。

这偏篓车我倒是记忆很深刻啊,小时候常被装在一边推着上山下地,后来看见我爷爷往里面装粪,就打死也不进去坐了!哈哈!

这个木耙子倒是很少见,我估计是牛耕地的时候用的!

这是干嘛用的,鼓捣线用的?

连杖我也玩过,打豆子之类的,噼里啪啦一顿猛拍,脱粒就靠它!

这是手摇的花生擦果机,去除花生壳!

做豆腐用的豆腐挂。

粪篓也成了好东西了,还上了铺装蓝布的桌子了!

酒坛子,那时候都是自酿的散酒,这谁家有坛子酒可了不起了,坛子装酒可以把酒的味道聚住,时间越长味道越浓。

这可是装荤的油坛子,有滴地方父母过年的时候常让没有对象的子女搬这玩意,你猜是为什么呢?

还有拿着土坛子当面缸用的?

这是播种机,问题是咱村儿里都叫“漏”,后面一个人扶着前面一个人双肩套个绳子拉着走。这玩意还好说,最恐怖的是开沟用的“勾勾机”,也有叫“驴具”的,谐音哈,具体怎么写的字我也搞不清楚。话说这玩意说起来都是眼泪鼻涕啊,拉一天那肩膀都红肿的没法看了,我们老师常教导我们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回家拉你的勾勾机吧......”

老人常坐的蒲团,随手带着走哪坐哪,不炸腚......

这貌似是升而不是斗,过去粮食的计量单位。10合=1升;10升=1斗;10斗=1石。

年代多了,时间久了,这些老辈子的物件都被人们遗忘,慢慢失传了,我见过知道的啰嗦出来很多可能也不对,还请大家指点一二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