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趣事典故——武姓

家谱传记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常被用来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有了机会就能做出大业绩的人。最早出自《韩非子》,说的是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事情。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原创,早在500多年前,商王武丁三年不言,以观国风。

“商朝建立之初迁都频繁,300年内就迁了13次。”直到盘庚把商朝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才算稳定下来。

盘庚之后,其弟小辛、小乙先后即位,但在位时间都很短,直至小乙之子武丁接班。此时,商朝国运衰微,前朝元老实力过强,武丁想有所作为,却没有贤人辅佐,于是三年间不发号施令,由辅政大臣主政,自己却在暗地里体察民情。

《尚书·无逸》记载有商王武丁即位后“三年不言”,《史记·殷本纪》则明确表述为:“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

武丁年轻的时候曾被父亲派到民间劳动、体验生活,得以了解民间疾苦和稼樯艰辛,也结识了在“北海”做版筑匠、胸怀大略的奴隶傅说。

“三年不言”之后,武丁突然告诉群臣,商汤托梦给他,让他在民间找到一个筑墙的奴隶并任命为相。由此,傅说由一个奴隶登上武丁朝堂,辅助其“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君臣齐心协力,使殷商国力达到鼎盛,故史书将武丁统治的59年间(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称为“武丁中兴”。

“据史学家推测,武丁当政时期,京畿地区有十四五万人,而彼时台伯河口的罗马,也才有三三两两的居民点。”此外,武丁时期甲骨文书写工整、做工细腻,青铜器也更加精美,甚至有人开始造酒,这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很高。

商朝还面临周边小国的骚扰,武丁不断征战四方,进军西北的少数民族鬼方、羌方,南下征服江汉流域的夷方、巴方。到武丁末年,商朝已成为西起甘肃,东到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武丁死后,其后裔有人认为他功劳盖世,可与开国君主成汤相比,应有自己的姓,遂以“武”为氏,奉武丁为始祖,如汉代武班就是其后裔。

武丁之妻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据记载,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不但带领兵马四处征讨,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还担任占卜之官,主持祭典,甚至被赐了封地。还拥有自己的军队,其墓中有大量青铜制品、玉器等,足以见其财力。除率军作战外,她还主持商王朝的祭祀占卜典礼,祭祖、征战、求雨,这些占卜活动她都有参与。

妇好30多岁就去世了,武丁把她的墓穴安置在自己的宫殿附近,便于自己祭奠。

妇好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中有殉人16个,还有1928件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精美随葬品。其中的两件大铜钺最引人注目,一件以龙纹为饰,一件以虎纹为饰,每件重达八九公斤,这是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铜钺在当时主要是军权的象征,类似后代的虎符。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则,法则也,以为法则也。则天,即以天为法则,向上天学习,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的意思)。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贞观十一年(637),14岁被选入宫,受封“才人”,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据说当了才人之后,其有驯马的故事深谙武则天用人之道,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保护人才。据说:太宗有一烈马名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武才人说其能训服,择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檛,三是匕首。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铁檛击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表明其有着一种整肃百官,威慑群臣的魄力和本领,驾驭百官可谓如鱼得水。

则天受封“才人”时期徐贤妃聪慧过人,武氏失宠,后结识李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亲自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迫使高宗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歹毒至极,将王皇后、萧淑妃手脚砍断,醉骨。

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655)到显庆四年(659)的五年时间里,她广弄冤案,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无忌的支持者,扫除其参政道路上的障碍,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结束。

显庆五年(660),高宗李治因患凤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

武则天,长子李弘因病去世,次子李贤被流放(杀害),三子被废,四子待武则天登基后,改名武轮。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从上元元年(674),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采取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

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氏地位的一个表现。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

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重视农业生产。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

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长寿二年(692)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坚持边军长期屯田的政策。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与高宗皇帝合葬。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功过参半。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服务电话:010—68920114       8841 5586

参观咨询: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图书城)25号楼家谱传记文化馆

(0)

相关推荐

  • 武则天之死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 ...

  • 奇闻,居然有人姓“蛇”【夜读日思】

    蛇,是十二生肖之一,被称作"小龙".流传至今的谚语也有"蛇盘兔,必定富",但是现实中,真的有人姓"蛇"吗? 告诉你,真的有. 蛇姓,中国古代 ...

  • 《华夏千古名人》唐朝.武则天(466)

    武则天(公元624-705公元)唐高宗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凤城镇南徐村)人.唐朝至武周时期著名女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公元690-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 ...

  • 百家姓趣事典故——王姓

    家谱传记 一.东床快婿 "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本典出自<世说新语>. 东晋时期,郗鉴武将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张姓

    家谱传记 一.画龙点睛 源于唐朝张远彦<历代名画记>,又见于明朝无名氏的<宣和画谱>.南北朝时期的张僧繇是有名的画家,画技非常高超.相传他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安乐寺的墙壁上 ...

  • 百家姓趣事典故——杨姓

    家谱传记 一.歧路亡羊 源于<列子·说符>.相传,有一次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他派全家会去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去找,杨子对此大为不解,感叹着问,失 ...

  • 百家姓趣事典故——黄姓

    家谱传记 一.黄巢与木莲僧 亳州民间传说,黄巢是佛教中的著名人物木莲僧投胎转身.佛经里有木莲僧下地狱救母的故事,木莲为了到地狱里把母亲救出来,把十八层地狱都找遍,也把十八层地狱里关押的大小恶鬼都放了出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孙姓

    家谱传记 一.减灶退敌 公元前342年,魏国的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攻打韩国,韩国决定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领兵五万前去攻魏救韩. ...

  • 百家姓趣事典故——赵姓

    家谱传记 一.陈桥兵变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史称恭皇帝.先皇刚刚去世,继位的新皇帝年纪又太小,后周的政局开始陷入不稳定状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邻国辽国联合北汉 ...

  • 百家姓趣事典故——陈姓

    家谱传记 陈老佛 清末水军将领陈化成在江南水师任上,与土卒同甘共苦,日夜枕戈海上,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 刚到吴淞口时,有人要为他准备馆舍,他谢绝说:"士卒皆露宿,我何可即安?"一天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吴姓

    家谱传记 一.吴汉杀妻 关于吴汉及其家世的历史演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出京剧<吴汉杀妻>,也叫<斩经堂>.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 王莽篡汉后,下令捉拿汉宗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徐姓

    家谱传记 一.姓名游戏 北齐的西阳王.医学家徐之才,字士茂,极有口才,尤善于文字游戏.在他未封王时,尝与尚书王元景戏耍.王元景嘲笑徐之才的名字,说:"你的名字叫'之才',这又有什么讲法?依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