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将蕴含深厚道德的人比作赤子?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01【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讲,老子崇尚无欲无为,反对知识。像无知无欲的婴儿那样才最符合“道”的标准,经常保持柔弱、无知的状态,才可以避免灾祸,违反“道”,则自促死亡。
高亨先生认为,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老子主张人要回到儿童时代。儿童有四个特点:一、遭遇不到恶物的伤害;二、柔弱中有刚强;三、内部精纯;四、全身谐和。老子从而指出:既精且和,乃得正常。知正常,乃称明智。要做有益于人生的事,乃得吉祥。要用思想意志克制感情冲动,乃称坚强。
02【个人体会】
老子讲道德深厚的人,可以比于婴儿。他接着列举了婴儿的一些特性:1.毒虫不蜇,猛兽不捕,恶鸟不捉。2.骨弱筋柔但攥紧的小拳头的力气还很大。3.不知道男女之合,小生殖器却时常勃起。4.终日号哭,声音却不会嘶哑。
老子列举的婴儿的特性,第一条是不成立的。婴儿蚊不叮虫不咬是不可能的。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出生不久的婴儿,当你把手指放进婴儿的小拳头时,能感觉到他的攥紧的力气还是很大的。我在女儿小的时候有过这种经验。所以我认为这第二条是成立的。第三条,没有经验过,不知道会不会有这种情况。第四条可能并不是一个严谨的论断。婴儿经常啼哭,但绝不是终日号哭不停。假如婴儿从早到晚哭个不停,那恐怕真要变嘶哑了。
婴儿虽然没有老子说的那般好,但柔弱是其基本的状态。柔弱之中又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比如,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哭而不嗄。老子所讲的道,也是类似的存在,道是虚是无,或以虚和无的形式存在,但却拥有取用不尽的能量。比如,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道德深厚之人比作婴儿,可能是根源于此吧。
古人有一团生气充盈体内,周流不息的观念。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这一章里他强调了“心使气”,心是人体最内在的部分,所谓“心使气”也就是驱动于内的意思。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这句话可能会被后世道家用作长生求仙的理论基础。但是,物壮则老不仅是指生命生壮老已的自然循环,也指朝代的盛衰更迭的变化。从古至今,王朝更替,盛衰循环,无数政治家的努力,都没有能使天下太平清静,都是因为他们不能合同于道,不能无为的缘故。
生壮老已是自然规律,事物壮极而衰也是不能避免的事实,但是老子却说,这是不道。言外之意,能合同于道者,就能跳出生壮老已、盛极而败的自然律。这就成了后世通过修道可以长生的理论基础。但是,老子这段文字却不是教求长生的。他的主旨是说,只要统治者守道治天下,天下就能获得太平清静的目标。这个状态下,没有兴灭循环,只有永恒的长治久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道早已”。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这个言论才能成立。而且,天下获得长久太平清静结果,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
03【试译】
蕴含深厚道德之人,就如同襁褓中的婴儿,蜂蝎毒蛇不蛰咬他,恶鸟猛兽不捕抓他。骨弱筋柔但小拳头却攥得很紧,不知道男女之合而小生殖器却时常勃起。这是精力充沛到极点的缘故;他终日号哭但嗓子不会变哑,这是真气和谐到极点的缘故。知道和谐的道理就是掌握了常道,谨守常道而作为,才是真正的明智。使精气充沛,元气和谐,从而能延年益寿的就是吉祥。气力不是强于外,而是驱动于内(即心)的才是真正的强大。比如婴儿之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哭而不哑,这皆是心使气之验。凡物壮极而老,盛极而衰,这是不能合同于道,不能合同于道所以才会早衰早亡。
参考资料:
《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
《老子注译》 高亨 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