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许劲文:明代状元戏剧家康海逸闻轶事

【前言】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戏剧家。字德涵,咸阳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中状元。曾参修明宪宗、孝宗实录。擅长诗文、戏曲。为明“前七子”之一。著有《康对山先生全集》《沜东乐府》及杂剧《中山狼》《王兰卿》两种。《中山狼》被列为中国十大喜剧之一。还著有《武功县志》,为简志名篇。因为乾县和武功接壤,所以在乾县也有很多与康海相关的逸闻趣事。本文为许劲文老师根据民间传说整理完善而成的旧作。

明代状元戏剧家康海逸闻轶事

许劲文

公公刘瑾把权专,陕西连中二状元。

——乾州民谣

这里的“二壮元”是指武功的康海(对山)和高陵的吕柟,今天我们只说康海。本文分为康海轶事、康海之遭遇及其著作、诗作选摘和其他四部分。
【康海轶事】
康海准备上京应试前,梦见一壁土墙之下,有十三个小猪崽在墙脚之下拱土,突然土墙坍塌,将十三个小猪压在墙下,以为是不祥之兆,不欲成行。母问其故,如实告之,其母闻之大喜,口念一联:一壁压倒十三省,我儿康海状元郎。遂上京,果中状元。
幼时,康海于郊外遇一女子欲过河而无助,遂背负其过河,遭乡间人耻笑而传作笑柄。同窗之间,常以此揭其短而耻之。康慨然作《过河诗》一首:美女临江恨波流,对山暂作寄人舟。聊将桂手攀纤手,携着龙头并凤头。一枝鲜花插背上,十分春色满河州。轻轻落下尘埃地,默默无语各自羞。尊师奇之,爱其才,器重之。
一日秋高气爽,先生带众生游学于郊外,望见一少妇碾米,遂命弟子做诗。众生抓耳挠腮,无人能应对。康沉吟须臾,做《秋望农家》曲一首曰:闲散步,过村庄,见一妇人碾黄粱;玉笋盖头稳,金莲足下忙;汗流粉面花含露,尘落娥眉柳带霜;轻着扫,慢簸扬,站立一旁整容妆。
这无疑是他在少年时就已对戏曲唱词十分娴熟的明证。如若不信,请以秦腔和弦板腔试唱以验之。
……

【康海之遭遇及其著作】
康海以他创作的诗文,成为明朝中期七才子的核心。公公刘瑾与康海为同乡,闻康海才名,企图拉拢康海,康海一直不肯去见刘瑾。恰巧李梦阳因为代尚书韩文草拟弹劾刘瑾的奏章,事情暴露后,刘瑾加给李梦阳其他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准备处死。李梦阳从狱中给康海递了一张纸条,上写“对山救我”四字。康海为了朋友,义不容辞,只得硬着头皮去拜谒刘瑾。刘瑾闻之,急忙倒足汲着鞋跑出门迎接,奉为上宾。康海多方为李梦阳辩解,刘瑾一心想拉拢康海,第二天便释放了李梦阳。过了一年,即正德五年(1510),刘瑾因谋反罪被朝廷处死,朝廷清查刘瑾一案,康海因与刘瑾有过来往,遂被列为同党,削职为民。此时,已经官复原职的李梦阳,不但不为曾救自己一命的朋友两肋插刀,反过头来倒打一耙,诬陷嫉害。
康海回家之后,“以文为身累,遂倦于修辞”。他认为“辞章小技耳,壮夫不为,吾咏歌舞蹈于泉石间已矣,何以小技为哉!”他与朋友、同乡王九思遭遇相似,志趣相投,于是经常在其家乡沜东及王九思的家乡鄠县(今户县)一带,携带歌姬舞女畅饮,创作乐曲歌辞,自比为乐舞谐戏的艺人,以寄托其忧郁苦闷的心情。
康海的出名,主要因为他写过一部杂剧《中山狼》。康对山之《中山狼》,则指李崆峒。“此剧关目曲致,曲文自然朴质。剧中狼、老牛、老杏开腔说话,情态逼真,带有童话色彩。前人称此剧"独摅澹宕,一洗绮靡,直掩金、元之长,而减郑、关之价矣。韵绝!快绝!”(沈泰《盛明杂剧》评语)誉之虽过,但此剧在明前期剧坛上确实是一部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作品。还有一部《王兰卿服信明忠烈》杂剧。还著有散曲《沜东乐府》。所著《武功县志》,明、清时皆推第一。
康海,“主盟艺苑,垂四十年”,创“康王腔”,壮秦腔之基。
【诗作选摘】
《闻筝》: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冬》: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
【其他】根雕“流云槎”
故宫最大的根雕“流云槎”据说是康海在扬州的遗物。“流云槎”用天然的榆树根制成。形似紫云,可作卧榻,藏于扬州康山。入清后归江春,阮元购得转赠麟庆。麟庆将它携回北京半亩园,其后人赠给故宫博物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