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邓铁涛:对中风病康复的指导

国医大师邓铁涛

——对中风病康复的指导

关键词:重视脾胃、善用补气药

一、重视后天脾胃

《景岳全书》卷十七云:“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在此基础上张景岳提出了“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的临证思路。这一思想得到后世医家的继承与发展,邓铁涛教授是这一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邓老临证强调“重视后天脾胃”,提出疾病治疗中应时时注意调补脾气,保持脾气健运是愈病的关键环节,喜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益气之品,并常以四君子汤及补中益气汤作为主方。

///  /  ///

二、善用补气药——黄芪

在诸多补气药中,邓老尤善用黄芪,其师法王清任,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黄芪

补气

入药
植物

1

陷者举之

邓老临证发现重用黄芪可以升陷,对因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致脏器下垂的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胃下垂、子宫下垂等。又如清阳不升所致眩晕,或宗气不充的呼吸困难等脾气不足、升发功能失司所致各种疾病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治疗上应紧抓脾胃虚损这一病理中心环节,重用黄芪以补气升陷,重补脾胃,以运四旁,同时针对兼证调理五脏,促病痊愈。

2

“升”者平之

邓老喜用黄芪合温胆汤,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其中黄芪用量必在30g以上。临证可加入潜阳镇坠之品,增强降压的效果。但对于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则应慎用,否则易犯“实实之诫”。

3

瘫者行之

邓老临证喜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各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属气虚血瘀之偏瘫,皆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必重用黄芪,最大用量达到200g。邓老强调使用补阳还五汤需注意两点,一是确属气虚血瘀之证,二是黄芪必须重用至120g,不宜少于60g方能取效。

4

实者攻之

张锡纯认为,黄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带。邓老多年临证发现重用黄芪可下死胎。死胎之于母体,已转变为致病之物——“邪”,病属实证。重用黄芪(可达120g)使母体气血旺盛,则死胎自下,此乃寓攻于补。

5

表虚固之

卫气者,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者也。李东垣认为,黄芪不仅能补三焦之气,亦能实卫气。“实卫”乃“固表”之谓也。邓老临证喜用玉屏风散治疗各种自汗盗汗属气虚者,君黄芪以收固表止汗之功。

6

黄芪的使用指征及用量

邓老认为凡舌淡胖有齿印,脉虚大或寸部弱,再参察有否气虚证候,便可辨证使用。至于用量之多寡,则需随证候变化而灵活调整。邓老临证黄芪用量少者8g,多者240g,并认为举陷应重用,轻用可升压,重用可降压。

三、重视脾胃、善用补气药在中风相对恢复期的应用

在中风相对恢复期患者出现分离运动,康复治疗以精细运动;运动协调、速度和力量为重点,但由于患者多遗留气虚血瘀的生理病理特点,往往不利于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此时可配合内服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使患者正气得复,瘀血得祛,最大限度的发挥康复治疗的效果。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120g)为君药,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而起废痿。臣以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佐以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周行全身,以行药力。全方重用补气药与诸多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瘀祛络通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

四、重视脾胃、善用补气药在中风偏瘫的应用

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要达到重新步行的康复目标,患侧下肢须能支撑身体3/4的重量,且具有主动屈伸髋、膝关节的能力,站立平衡达到3级或接近3级。这就对患侧下肢肌力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四肢失于充养,而痿软无力,废而不用。结合福建的地理气候特点,痰湿重者可先予温胆汤合薏苡仁化痰除湿,待痰湿化后再予补阳还五汤合薏苡仁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