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代第一实在人,开始了一个王朝的布局|史记次元周世代006

古公亶父抛下他的先祖们在戎狄之地创下的基业,这在《史记》次元里被视为一种无奈之举。古公亶父给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离开了戎狄之地。并且因为道德的影响力,当初在他治下的民众仍然追随他,一起到了岐下。

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

在古公亶父的心里,对于他们家族未来发展应该是有个规划的。就算他们在戎狄之地日子过得不错,他似乎并不打算在那里长期发展下去。更何况,他们在那里并不安全,就算他想,也未必有好日子过。他大概是在为自己的家族寻找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个局他也许早早就开始布了。

006

在《史记》次元里,司马迁并没有解释一件事:姬姓家族是什么时候和商王朝建立联系、并最终成为商王朝治下的一员。那么,古公亶父这次带着自己的家人和民众,辗转从戎狄之地迁徙到岐下,是不是对商王朝的一种投奔呢?

我们从后来周文王姬昌在商王朝位列三公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仅仅经过三代人就在商王朝站稳了脚跟,并且进入到了权力的最核心。这中间发生过什么样的交流和交换呢?也许,姬家人是不是在戎狄之地的时候,就开始了向商王朝这个政治文化中心靠拢呢?当时的商王朝张开双臂,迎接了他们的到来。所以,古公亶父不惜抛下在祖先们在戎狄创下的基业和民众,迁徙到岐下,在他心里应该是早就有谱的。他知道他将会获得的更多。

此时的商王朝已经朝着不可逆转的衰亡的方向发展,从后来的情况看,即使是商纣王这样才能出众,仍然不能逆转。当然,我们都倾向于认为,正因为商纣王的荒淫无道,在商王朝灭亡的道路上推进了一把。是否在他之前,商王朝的统治者其实也在为商王朝的状况作出努力呢?姬家人的回归和投奔对他们来说,也许意味着是一种可以借助的势力。毕竟,旧有的那些势力都在扯后腿了。

人们对于《史记》次元里周王朝的认识,认定了它的存在是商王朝的反面,从一开始,它应该就是对于商王朝否定和对立,它们并存的那段时间就是一种言不由衷的同床异梦。但姬家族无疑是从属于商王朝的,至少在他们迁到岐下之后,他们有一段不短的时日要走。

古公亶父从商王朝那里得到过什么呢?或者说做过怎样的交换呢?我们仅仅知道,在周文王姬昌受到迫害之前,他在商王朝的地位是显赫的。

“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在纣王当政的时候,姬昌位列三公。从这个信息中,是不是有些令人诧异呢?毕竟从古公亶父到姬昌,不过短短的三代,这个家族就得到这么显赫的地位。这意味着,这个家族必然为商王朝建立过卓著的功勋和贡献,并且作为外来者,他们和商王朝的统治者之间一度存在非常深厚的信任关系。这种关系不可能他们还在戎狄之地的时候,就建立起来的。

他们地位的取得应该建立在实力、能力、功勋以及和商王朝当政者的信任关系之上。《史记》次元里没有说,但是,无疑是明确的。姬家人似乎很善于搞这一套,当初他们的先祖在夏王朝受到迫害,仓皇逃到戎狄之地,就迅速站稳了脚跟,和当地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只是后来,因为利益的冲突,他们和当地人闹僵了。我们也许倾向于理解,到了古公亶父这一代,他们在戎狄之地混不下去了。他们的利益受到冲击必须找一个更为安全的地方。岐下是他们早就准备好的一条退路。

这是古公亶父的准备呢?还是他的前代人就已经做出这样的安排呢?按照《史记》的记录,这是这个家族的一次回归。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在戎狄之地世世代代生存下去,做个野蛮人。世界那么大,《史记》次元里的姬家人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同的野心和抱负,好像从那时起,就有更大的使命在等待着他们一样。

“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古公亶父迅速站稳了脚跟。一系列的举措似乎都在为更长远的目标做准备。这在《史记》次元里,描写得更像是一个懵懵懂懂的老实人因为一直做好事,就得到了好名声,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支持。这很符合好人有好报的朴素道德逻辑。

古公亶父表现得很忠厚老实,当戎狄之地的野蛮人抢他的东西时,他就给他们。当戎狄之地的人抢他的领地时,他又大度地让给他们,自己走了。这很像一个窝囊的老实人,似乎和任何人都不起冲突。即使到了岐下,似乎也是保持了这种姿态。很难猜测,以这种吃亏是福的老实人姿态,他是怎么在凶险的历史次元里存在下去的。除非在他的老实外表之下,还存在着步步为营的精明。

也许,我们可以认定,对于姬家人来说,古公亶父才是这个家族最精明最有远见的一代人。在他那个时代,商王朝已经开始衰微了。我们可以推测,就在商王朝的诸侯们开始选择与商王朝开始分离的时候,古公亶父选择了向商王朝靠拢。作为一个外来者,姬家很快就占据了了在商王朝的地位和影响力。三代人之后,到了姬昌那一代,他们的地位就无法被撼动了。

这应该就是古公亶父运作的结果。在《周本纪》里的一句话,无疑透露出他明确的野心和雄图远略。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这句话出现在姬家人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里,古公亶父有意选择他的孙子姬昌作为姬家未来的继承人,尽管从排序上来说,姬昌并没有那个资格。这也意味着,古公亶父这个看似唯唯诺诺的老实人一旦认定了的事,是不惜打破常规的。

而且,他所谓的“我世当有兴者”,这里的“兴”,在古公亶父的期待里,又是指什么呢?在他的那个时代,应该还不能明确的表达出来,就是有朝一日取代商王朝,开创另外一个全新的时代。

所以,作为更有继承优先权的长子太伯和次子虞仲如果不选择离开的话,真的就有机会吗?尽管他们同样优秀,应该也差不多哪里去。最终他们选择逃到荆蛮之地,也许另有故事。不过,我们更愿意把这作为一种风格的体现,他们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满足了父亲的愿望。这是后面的一个故事。

这就是古公亶父的故事。在《史记》次元里,我们被告知一个信息,就是这个老实人有个优秀的孙子叫姬昌。古公亶父认为,这个孙子将来会很有出息。他要确保将来把位子传到这个更优秀的孙子手上。结果证明,确实是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毕竟,他的孙子叫“昌”,也许这是他对于姬家未来的期待,一种美好愿望。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为这个家族做好了布局。

(0)

相关推荐